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镇江焦山碑林在金石、书法、文字、文化研究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时贤的两部有关焦山石刻和碑林研究的论著中,存在一些文字上的疏漏。纠正这些疏漏,对正确辨认焦山碑林文字,促进“焦山碑林数字化建设”的课题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誉的镇江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享有"江南第一碑林"之誉的焦山碑林便是其中之一。这不可多得的书法教育资源,对包括学习兴趣的激发、教育内容等在内的本地学校书法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学校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书法资源,促进书法教育的发展和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焦山,地处江苏镇江市城北,如中流砥柱屹立于烟波浩渺的长江之中。焦山原名谯山,东汉末年著名隐士焦光淡泊名利,汉献帝三次下诏要他进京作官,他均先后拒绝,隐藏于此山的一个洞中,后人为纪念他,遂将其改为焦山。进入焦山,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株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古树之下即是别峰庵,门额上有"板桥书屋"四个刚劲秀丽的大字。踏入四合院,  相似文献   

4.
在每天的晨曦中,家住镇江焦山附近的人们总会看到这样一幕:一名背着书包、戴着红领巾的少年,吃力地从长江深处划出一只小渔船来,在将小渔船靠到焦山码头系牢缆绳后,背着书包直奔焦山公园大门。这名少年就是13岁的安徽凤阳渔娃王学龙。  相似文献   

5.
王同顺 《文教资料》2001,(2):145-153
书法碑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之一 ,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风貌自立于人类社会的文化艺术之林。它的艺术价值体现在书丹镌刻 (或直接奏刀契刻上石 )构成汉字群体的优美造型 ,并形成各自的风格、面貌。简而言之 ,就是刻在石上的书法艺术。书法注重笔墨情趣 ,讲究用墨、运笔、结构、章法、气韵等表现手法 ;碑刻则是讲究刻字的刀法 ,保存书法的笔法 (笔画线条 )、笔势、笔意和结构的形神。许多古代名碑上同时署有书者刻者的名字。如焦山碑林中唐《魏法师碑》为“清河张德言书 ,东海徐秀日方镌” ;宋《陆游踏雪观瘗鹤铭题…  相似文献   

6.
3月28日,巴中市巴州区某小学特地组织二千多名小学生到全国爱国主义示范基地——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参观。然而,在八个多小时的参观活动中,小学生们竟在碑林里扔下了成吨的垃圾,这让碑林管理部门头疼不已。  相似文献   

7.
<正>太原汾河东岸有片书艺碑林,篆隶楷行草五体碑文纪念着一个伟大的灵魂——傅山。每次来到碑林公园,都会被一种沉重的失落所缠绕,因为始终读不懂。总感觉大脑中缺乏一个置换器,无法将那些篆隶行草一一转换为我司空见惯的宋体字。来自于奸臣秦桧的宋体,是电脑时代的通用体,同时也是缺乏书法教育的我最容易辨识的汉语字体。而对在形变中产生出书法美感的篆隶行草,我始终一头雾水。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旅游目的地之间、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上升为文化的竞争。我国各地旅游业在开发文化品质的旅游产品中,出现了一个热点,即兴建“碑林”。“碑文化”作为不动产的国有传统文化旅游资源,在旅游发展中被予以高价值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趋同开发潜在的不合理性也与生俱来,存在诸多弊端:碑林景点近距离重复建造,缺乏特色性;规划方案对经济效益作单向度增长预测,缺乏科学性;新建碑林书法作品征集对象重名不重艺,缺乏审美性;少历史文化积淀硬作树碑立传事,文辞多有庸俗性;少历史文化积淀硬作树碑立传事,文辞多有庸俗性。  相似文献   

9.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作地素无考究者。其实,从此诗中“江”、“海”交汇之情状、张若虚出访友人之可能性、镇江北固山尤其是焦山有关登览诗所涉“江”、“海”对举之描写、“海门”之词屡屡出现之特殊现象,以及有关焦山登览诗审美意境与《春江花月夜》颇为相似等诸种因素,进行一番切情切景的逻辑推理分析,倒亦大致可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作于镇江北固山或焦山,而焦山的可能性则更大。  相似文献   

10.
清代著名学者卢见曾编纂的《焦山志》是以江苏焦山为中心的山志,该书编纂体例严谨,蒐罗材料丰富,代表了焦山众多志书的最高成就,也是清人所撰山志的上乘之作。从文献学的视角来看,《焦山志》保留了大量文人雅士歌咏焦山的作品,其中不乏被断代文学总集漏收的作品。以之与《全宋诗》《全明词》两部断代总集对勘,可以发现《焦山志》有19首宋诗和2首明词未被以上二书收录,此外还有可对《全宋诗》所录残字残句进行校补的2首宋诗,于此可见《焦山志》所具备的重要的文献辑佚价值。  相似文献   

11.
著名的西安碑林中体积最大、形式最独特的一座碑刻,当属刻成于唐朝天宝四年的《石台孝经碑》。这座碑刻立于西安碑林整个建筑的中心,民族英雄林则徐题写的"碑林"两个大字赫然于碑亭之上。这座碑刻,石质莹润如玉,造型奇特精美,碑头顶部呈山岳形,上加方额,还刻着灵芝云纹的双层花冠,碑身由四块青石相合而成。碑底有三层石台,刻有精致"碑林赫然于这质莹润奇特精  相似文献   

12.
西安碑林     
本期封底刊登的图片是西安碑林的外景。碑林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三学街。它初建于北宋元祜五年(公元1090年),开始主要是为了保存唐朝开成年间镌刻的《二十三经》碑石,后来历代各种石碑陆续运至此地,数量不断增加,现已有六个陈列室、六个游廊和一个碑亭,共展出碑石墓志一千多块,成为举世闻名的石碑集中地。  相似文献   

13.
镇江三山     
江南是水乡,因而山成为珍品。镇江三山,就像三兄弟,山不高,最高的焦山不过70米,北固山和金山才50米左右。有句古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金山有"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的传奇,焦山因东汉有个叫焦光的人隐居山中而得名,北固山则有刘备招亲  相似文献   

14.
全伟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2,14(6):109-110,114
浯溪碑林作为国内最大的露天碑林景区,有着众多具有历史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旅游价值等功能的碑刻文化群,同时拥有优秀的红色革命文化。碑林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紧密结合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文化熏陶、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泰山“小碑林”的现状的实地考察和对其成因的粗略分析,指出了小碑林的价值所在。希望 能使这一具有较高价值的泰山景点,更加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6.
西安碑林     
走进陕西省博物馆,跨过雕刻华丽的石门,便望见一座重檐四角攒尖的亭子,上挂一块黑色大匾,写着“碑林”两个金色大字。这里就是闻名中外的书法艺术宝库——西安碑林。它是陕西省博物馆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 (一) 西安碑林是名碑荟萃之地,也是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场所。碑林建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当时是为了保存唐代的“石经”。所谓石经,是指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作序、加注并书写的《石台孝经》,以及唐文宗开成二年(1837年)刻的十二经,即《开成石经》。石经原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唐末,朱温胁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并对长安城进行了一次毁灭性的破坏。尔后,长安城缩小,原立于国子监内的石经就被弃于荒野之地了。后梁时,刘鄂驻守长安,根据其部下尹玉羽的建议,将石经迁至新建的城内(今西安市西大街社会路)。  相似文献   

17.
那座碑林     
《中学生百科》2024,(10):8-10
<正>探馆掠影林则徐手书于匾额上的“碑林”二字,其“碑”字上方竟少了一撇,细究此处缘由,有四种猜测,但我倾向于其中一个传说。相传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后被朝廷奸佞构陷贬官至西北地区,沿途曾在西安与夫人告别,并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这样慷慨激昂的诗句,而“碑林”这二字也是那时候由老爷子亲手书写,上面少写的这一撇,是因其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故意为之。汉字书法之美,不仅表形,也能传意。  相似文献   

18.
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导游王迪。下一站是我的家乡——尚志。我要带领大家参观这里的碑林。虽然今天下着蒙蒙细雨,但也不会影响我们的参观。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尚志市的著名景区——碑林。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全国最大的  相似文献   

19.
名为华阳真逸的隐士,在华亭得到一只仙鹤.在古人心目中,鹤是圣洁、清高的象征,是长寿的灵禽.从此,华阳真逸和这只仙鹤形影不离,四处云游.意想不到的是,在镇江焦山,这只仙鹤羽化升天,以它的逝去,向主人昭示了人生的虚幻.华阳真逸用玄黄丝绸收敛了仙鹤的遗骸,埋葬在焦山之下,写下了一百多字的《瘗鹤铭》:“鹤寿不知其纪也,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思想家“碑林”中的一座丰碑──读张大可的《司马迁评传》宋嗣廉大可先生的《司马迁评传》是匡者发起、组织并担任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丛书》为我们建造了从孔夫子到孙中山这两千余年间中国思想家宏大的碑林。长期从事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