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孝道对维持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修身养性、融合家庭、凝聚社会。社会老龄化给我国农村带来了严峻挑战,乡村孝道日趋淡漠,建设“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呼唤传统孝道的回归与重塑。  相似文献   

2.
赵二杰  高奇 《文教资料》2007,(26):42-44
孝道是东方灿烂的文化遗产,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华民族伦理道德观念里最核心的部分。时代在变迁,孝道对于和睦家庭,提高国民道德素质的作用却依然存在。然而,当代社会,我们千百年来引以自豪的孝道逐渐淡漠,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再次的提倡孝道,家庭、学校、社会都应作出相应的对策,进而促进我们构建一个完美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加强新孝道教育 构建和谐新农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新孝道是对传统孝道的批判性继承和发展,渗透着民主、平等的时代特色.新孝道在建设和谐新农村中能够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契合农村居民的传统观念,起到维护农村家庭和谐稳定与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对解决已出现的孝道问题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大新孝道教育的力度,以利于提高农村家庭养老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宋少卫 《家长》2013,(11):27-28
孝道是亲情的传递,是人伦的准则,是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润滑剂。然而,当今中国家庭中的孩子们,对父母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感普遍淡漠,使家庭陷入尤序和不稳定的状态,并威胁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一位母亲在下面这段文字中很传神地描述了儿子对“孝道”的麻木: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我国公民孝道意识逐渐淡漠,特别是中学生,他们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其孝道现状却不容乐观,应加强中学生自身孝道意识的培养,巩固家庭孝道教育的基础地位,发挥学校孝道教育引导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增强浓厚的社会孝道氛围。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孝道缺失主要是受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淡化、个体对生命价值的淡薄、家庭对敬老孝亲的淡漠、人类对社会责任的漠视等方面的消极影响。从社会、高校、家庭、个人层面对大学生孝道缺失根源进行深入剖析,用积极心理学视角和理论从合理优化积极文化的社会风气、不断构建积极体验的人文环境、努力营造积极成长的家庭氛围和科学塑造健全的人格等方面来完善大学生孝道教育,有效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全心智、完善人格等孝道基础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传统孝道是中国传统伦理规范的重要内容,物质赡养、精神敬养、健康关切等道德内涵是孝道思想的精华,它们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养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农村家庭规模和价值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地变化,农村养老问题凸显。弘扬传统孝道规范中的道德精华,对于有效应对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挑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调查农村孝道传承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农村孝道衰微的原因,提出重塑农村孝道的对策建议,以提升人们的孝道意识,促进新农村和谐家庭建设。  相似文献   

9.
个体化理论是当代家庭研究中的代表性理论之一,强调个体从传统的社会关系中脱离,关注个体化进程对家庭领域的影响。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处在个体化进程中,以家庭私人化和个体的崛起为标志。家庭养老仍是当前农村地区的主要养老方式,农村社会的个体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当前农村家庭养老困境。而强化政府的制度能力建设,多主体的共同分担机制及传统孝道文化的倡导,能够有效地缓解当前农村家庭养老困境。  相似文献   

10.
孝道文化下的农村养老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莹 《文教资料》2010,(4):81-83
文化作为意识形态,它具有相对独立性、继承性,会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即促进或延缓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养老模式也一样,文化对其起着强化和弱化的作用。我国农村养老的传统模式是家庭养老。至今.它还是我国农村的主要养老模式。这与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政治(君主专制制度和家长制制度或家族制度)、文化(儒家思想)密切相关。本文以中国的孝道文化为主线,集中探讨了我国传统孝文化的内涵、孝道文化对农村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现今农村养老模式的选择等方面.分析了在孝道文化影响下的农村养老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个体中心和变量中心两种分析取向,对全国4个省份691名农村青少年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考察家庭层面上的孝道规范对青少年积极情绪适应的影响及领悟家庭支持、自我分化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权威性孝道、互惠性孝道与积极情绪适应各项指标均显著正相关;互惠性孝道通过领悟家庭支持和自我分化的链式中介作用、权威性孝道通过自我分化的中介作用影响积极情绪适应,且上述模型具有性别等同性;以双高型家庭孝道类型(15.05%)为参照,互惠主导型(48.59%)、双低型(23.35%)和权威主导型(13.01%)三种类型均会通过降低家庭支持或自我分化而负向预测积极情绪适应。结论:互惠性和权威性家庭孝道规范对农村青少年积极情绪适应均具有积极影响且内在作用机制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2.
"孝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家庭养老是我国当前农村养老的主导模式。当前农村家庭养老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就传统孝道对农村养老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对策,有助于化解和缓和农村养老中的一些突出矛盾。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伤害家长、伤害他人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未成年人的孝道意识淡薄,家庭、学校、社会对孝道教育不够重视。本文从现状出发,指出了孝道教育的意义,提出了从学校的角度对未成年人实施孝道教育的一些策略,提供了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孝道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5,(A3):166-167
现在所说的孝道教育往往只是停留在学校层面,忽视了家庭教育对孝道教育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本文从孝道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缺失的现状入手,分析孝道缺失的家庭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在家庭教育中进行孝道教育的对策。在家庭教育中加强孝道教育不仅对家庭的和睦幸福有重要影响,而且对社会养老问题和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孝道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国传统孝道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挑战进行探讨,提出传统孝道具有维持家庭稳定、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美德、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传统孝文化的主要内涵包括祭祀先祖、善事父母、传宗接代、孝以事君、光宗耀祖等,但其本位是养老。随着社会的发展,孝文化在严重丢失,不孝现象屡屡发生,孝道观念淡漠。析其原因,主要是行孝能力下降、教育功能与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孝文化回归养老本位,有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老有所养”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效途径有:践行孝道,养成行孝习惯;潜移默化在家庭中进行孝道教育;对在校生进行孝美德教育;全社会形成一股合力,弘扬孝道文化。  相似文献   

17.
儒家孝道文化源远流长,在封建宗法社会里影响深远,在当代社会也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客观必然性.正确分析儒家孝道文化的利弊,对其进行扬弃,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当代科学的家庭伦理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而养老问题首当其冲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也是社会的难题。百善孝为先,中国人将孝道作为社会伦理规范的核心,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传承。我国农村人口众多,耕地资源日益减少,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尤为值得关注。本文就我国传统孝道文化对农村家庭养老作用的局限性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伴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艰难转型,以儒家为核心的传统礼教几经洗礼,社会整体孝的观念日渐淡漠,大学生也不例外。本文将针对大学生孝道缺失的社会现象,尝试探索一条依托地域文化资源开展高校孝道教育的有效路径,在发掘弘扬特色地域文化的同时,实现大学生孝道培养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在儒家思想的发展与影响下,孝道逐渐进入到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之中,这不但影响到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同时也对整个社会、民族和国家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孝道的传播对于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民族精神传承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从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孝道观。一、苏教版中孝道教育的课文分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孝道教育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