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广义相对论认为:一个物体使周围时空发生弯曲,另一物体在弯曲时空中沿最短程路线运动,这是引力的本质。由于行星近日点移动、光的偏折和光红移三个经典相对论引力实验的结果与广义相对论一致。因此目前大多数物理学家都认为: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时空是弯曲的。史坦福大学以L.I.Schiff为首的一批物理学家提出一个题目为“用轨道陀螺-引力探测器B检验爱因斯坦”的实验,下面将把它称为GP-B(引力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问题与解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究竟是讲什么的?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峡山镇  赵彦霞“相对论”分为狭义相对论(1905年提出)和广义相对论(1916年提出)。狭义相对论给出了物体在高速运动下的运动规律,并提示了质量与能量相当,给出了质能关系式E=mc2。这两项成果对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并不明显,但在研究微观粒子时却显示了极端的重要性。因为微观粒子的运动速度一般都比较快,有的接近甚至达到光速,所以粒子的物理学离不开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建立了完善的引力理论,而引力理论主要涉及的是天体。到现在,随着相对论宇宙学进一步发展,引…  相似文献   

3.
袁一 《发明与创新》2005,(12):36-36
相对论诞生100年来,争议不断,毁誉参半。肯定者说,一切都已经过实验检验,相对论已成定论“,无庸置疑”。否定者说,……相对论的矛盾重重“,漏洞百出”。热烈的争议,当然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大好事,但是争议持续100年了,这种各行其是、永不定论的局面总得有个解决的时候。这篇文稿,不再重复各方面已经论之有理的观点,而是引用大师们的话代作评论,并按照S(R狭义相对论)与G(R广义相对论)的论点的相互矛盾来启迪思路,以回答一个问题——怎能说相对论已“无庸置疑”?一、大师们的质疑:首先,我们可以从《爱因斯坦文集(》商务印书馆)中读到爱因斯坦…  相似文献   

4.
本刊今年第5期上黄德民先生的《检验光速是否可变的实验方案》一文(下称黄文),饱含“毕其功于一役”之激情,推出了精心构思的三个“直接挑战‘光速不变原理’”的实验方案:一个用以判决运动回路对光速的影响,另两个为了验证作者的光介子猜想,意在与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决一雌雄。三个实验中的任何一个,按作者所言,一旦“出现预期的干涉条纹移动”,便“将对光速不变假设构成严重挑战”。说白了就是:“光速不变原理”被证伪,一槌定音!但事情能如作者之愿么?众所周知,相对论所谓的“光速不变原理”,限定于真空中的光速,在惯性坐标系中。因此…  相似文献   

5.
爱因斯坦当年提出相对论,为他博得了巨大的声望。不过理论毕竟要经过检验才能被科学界承认。于是,爱因斯坦提出可以利用“引力透镜”证明自己的相对论。引力透镜就是指,当光线经过大质量的天体附近时,会因为受到强大的引力而发生弯曲,就好像光线穿过凸透镜发生弯曲一样。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带领考察队在日食时观察到太阳对星光的这种弯曲作用,从而证明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至今日,天体物理学家依旧把望远镜对准引力强大的区域——那些遥远的黑洞,希望能够发现引力更多的秘密。引力能够让光线弯曲,这在当年曾经是一个疯狂的想法,但是…  相似文献   

6.
“相对性原理”一词不时在科技刊物中遇到,《挑战与争鸣》刊出的文章中也出现过。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未必人人都清楚,相对论对它的扭曲,也亟待澄清。按爱因斯坦的理论,这一“原理”分为狭义的与广义的两种。后者已经被讨论过———见本刊2002年第3期上《广义相对论与科学相去甚远》一文,本文侧重考察前者。既然爱因斯坦对惯性原理一知半解(见《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一文,本刊今年第7期),那么可以预料:他的狭义相对性原理,也够戗。1.相对性原理与狭义相对性原理“相对性原理”这一名称的第一提出人,恐怕是法国著名数学家彭加勒,虽…  相似文献   

7.
读了本刊第7期王超先生的《我的不同看法》,我有如下的不同看法。1.对吴飞一文的结论“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是错误的”,王先生认为是“似是而非的”,论据之一是“没有涉及到相对论的任何内容公式”。但王先生疏忽了爱因斯坦是在经典力学框架内论述“低速情形”下的经典力学问题,而相对论自称在低速下“使用相对论方程是不必要的”。更甚者,王先生批驳对手所用的理论与公式也全“都是牛顿力学的内容,没有涉及到相对论的任何内容公式”。看来相对论没有货真价实的东西可敷应用。力学定律“只有在惯性参照系中才能成立”是枉断——见第7期《…  相似文献   

8.
<正>爱因斯坦曾自豪地说,如果没有他,狭义相对论也会很快被别人想到,但广义相对论就不一样了。离开了他,恐怕不会那么容易地建立起来。时至今天,你要是想钻研广义相对论,极可能依然会被其深奥的数学所吓倒,但其思想精髓几乎尽人皆知——引力可以解释为时空的弯曲。引力不是已经被牛顿解释得好  相似文献   

9.
"量子引力论"是融合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两大基础理论而建立起来的描述微观和宏观世界的理论,目的是解决大爆炸宇宙模型中的奇点问题,即在宇宙的开端(时空奇点),广义相对论及相关理论都"失效"的问题,目前主流的理论是"弦理论"。关于"量子引力论"目前有许多争论,本文考察霍金和彭罗斯关于"量子引力论"的争论。从三方面来进行考察:(1)关于"实在"的争议;(2)关于理论基础的争议;(3)关于科学方法论和科学认识论的争议。通过霍金与彭罗斯的争论,可以略窥当今理论物理学面临的困难和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刊今年第5期上黄德民先生的《检验光速是否可变的实验方案》一文(下称黄文),饱含“毕其功于一役”之激情,推出了精心构思的三个“直接挑战‘光速不变原理’的实验方案:一个用以判决运动回路对光速的影响,另两个为了验证作者的光介子猜想,意在与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决一雌雄。三个实验中的任何一个,按作者所言,一旦“出现预期的下涉条纹移动”,便“将对光速不变假设构成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11.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否完全正确?“引力探测器B”将通过实验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于1905年和1915年分别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并提出等效原理——引力效应是时空弯曲所指的几何效应,物质决定时空如何弯曲,时空决定物质如何运动.在广义相对论理论框架下,20世纪70年代初,物理学家进一步猜测宇宙总能量不小于宇宙总动量,称为正能量猜想;70年代末,丘成桐教授和Schoen教授用微分几何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们讨论的是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所以不应把其他人的各种相对论牵扯进来,也不要把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混杂进来。也就是,在讨论的全过程中,应遵守不转移论题和偷换概念的逻辑规则,以爱因斯坦的表述和解释为依据,不人为地使问题复杂化,甚至玄虚化。爱因斯坦在其《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一书中是这样表述和解释“尺缩”与“钟慢”效应的:“我们沿K'的x'轴放置一根米尺”“,问米尺相对于参考系K的长度如何?”“但米尺相对于K以速度V运动。因此当尺在运动时比在静止时短,而且运动得越快刚尺越短。当速度V=C时我们就有1-VC22姨=0”“。…  相似文献   

14.
挑战相对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建立以来,对于现代物理学和现代人类思想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众所周知,科学是一“三无”世界:无国界、无顶峰、无阶级性。它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所以,尽管相对论有其辉煌的历史,但一百年来始终有无数物理学家和有钻研精  相似文献   

15.
黄家荣先生就惯性原理的争鸣文《也谈惯性原理》(《发明与创新》2006年第1期),相应的答文《科学要求跳出本本看世界》在第2期)刚发表,又奉献出新作《相对论违背相对性原理》(第8期,下称黄文),对拙文《相对论原理的扭曲》(2003年第8期,下称《扭曲》)提出异议。本答文展开前,先指出:一、不言自明,与黄文的辩驳,针对的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谬误,意在为基础理论的正本清源效点力。二、如《扭曲》中所言,相对论中的所谓狭义相对性原理,与经典力学中的相对性原理有原则区别,但前者却认为“没有原则区别”,并自称源于后者——因而下文中无碍引举经典…  相似文献   

16.
广大读者清楚,《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下称《马失前蹄》)与《惯性不在天边》二文(本刊2003年第7、11期)挑战的是:主宰科坛的似是而非理论相对论,和所谓的“主流”科学的错误走向。但陈国基先生的驳文《牛顿的‘误导’应该终止吗?》(见本刊2006年第6期,下称“陈文”)似乎  相似文献   

17.
《发明与革新》2001年第11期和12期上摘要报导了许少知和李志超二位先生批驳“宇爆”说报告概况,2002年第3期又刊登了许先生对广义相对论的批驳文。以后对相对论又开展了较深入的讨论,这是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事情,本人特写此文,除了肯定并强调许先生和李教授的观点外,还提出了一些具体问题做为补充,供人们思考研究,也盼有关专家学者指点迷津。希望对此课题的争鸣与探讨更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并持久地进行下去!真金不怕火炼,真理愈辩愈明!(一)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实为同一个质量的不同表现,或者说是同一个质量的两种形式,当然相等。并非一个物…  相似文献   

18.
爱好天文的人,喜欢凝望星空,看那点点繁星,虽不绚烂夺目,却也璀璨迷人,然而,真实的这些星星,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这个位置吗?完全不是!甚至可以说它们的本质和现象之间“谬以千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些不计其数的星星,它们发出的星光,它们发出的一切,都被引力扭曲了,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个假象,而且假得不得了。我们被“引力透镜”完全欺骗了。引力使光线弯曲引力透镜效应,又称重力透镜效应,这里的透镜不是指光学望远镜的镜头,而是爱因斯坦的“引力透镜”,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现象,依据广义相对论,由于时空在大质…  相似文献   

19.
万有引力定律的表示式为:F=G mr1m22。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理解是建立在将其做“上下分解”分为上下两个组成部分的基础之上的,即分解为F=G((mr1m2)2),而且又特别注意到并强调了该式下面的(r2),所以才有“距离平方反比定律”的通常表述。但我们也可将该式做“左右分解”分为左右两个组成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再重新来认识和理解该式,即分解为:F=G(mr1)(mr2)。我们可以将(mr)称做质点m在r处的“引力密度”或“引力单位的个数”;它与质点的质量m成正比,而与距离r成反比。由前式可知,两个“引力密度”或“引力单位的个数”之间不是“加和”关系,…  相似文献   

20.
首先指出:拙文《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并非针对王超先生的《我的不同看法》而撰。它是一组挑战相对论的短文之一(第8期上的“相对论对相对性原理的扭曲”是第二篇),实系为“第二届全国爱因斯坦相对论问题学术会议”所拟学术论文改写而成;“学富五车”者指相对论“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