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英语,作为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它的地位及作用越来越受重视.因此,在小学各科教学中,英语教学也显得极为重要.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学好英语呢?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曾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英语的积极性,才能使英语课从老师“盼生学”到“生要学”.  相似文献   

2.
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要义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指把学生的预备性学习活动置于教师的教学活动之前,主张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面面俱到式的授课方法,在正确诊断学生的预习情况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合理用力,实施与学生需求相匹配的针对性教学:教师要腾出时问和精力来,在指导学法、提升学力上下功夫,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描述旧中国的教育:“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无论哪一个时代,“教死书”的教师没几个学生会喜欢,而课堂灵动,给学生高度自主性的教师往往会得到学生的尊敬和青睐。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推进,创设人性化的课堂已是大势所趋,教师们应该静心研读原汁原味的课改理论,结合自身实践探索出师之“讲”与生之“学”的黄金分割点。  相似文献   

4.
日本东京大学的佐藤学教授通过自己二十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提出:好的学习是一种“互惠的学习”,即学习应当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惠互利,不断分享经验、知识与智慧的过程。笔者读之,心向往之,遂开始摸索、实践。  相似文献   

5.
当下的作文教学.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可喜之象。有的主张“多讲”,有的主张“多练”,也有的主张“多改”。总的来说,以“无拘无束”著称的“作后讲评”更受众人青睐,而“作前指导”几乎成了“呆板”“模式化”的代名词,受人冷落甚至否定。  相似文献   

6.
彭翕成 《数学教学》2010,(5):34-35,39
最近几年,对奥数的抨击可谓空前强烈,甚至有人认为奥数之害甚于黄赌毒.各种抨击之声中,有一种观点是“奥数就是提前学,就是拿高年级的题来考低年级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战国纵横家不仅有“术”,而且有“学”。纵横之学和诸子百家的学说一样,都是以政治为核心的。纵横之学主张用智不用德,用谋不用勇。外交领域是纵横家施展智谋的最好舞台,因此纵横之学主张外交保国。纵横之学产生于商业发达的战国时代,因此染有商贾习气,这也是纵横学说被后世统治者所扬弃的致命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战国纵横家不仅有"术",而且有"学"。纵横之学和诸子百家的学说一样,都是以政治为核心的。纵横之学主张用智不用德,用谋不用勇。外交领域是纵横家施展智谋的最好舞台,因此纵横之学主张外交保国。纵横之学产生于商业发达的战国时代,因此染有商贾习气,这也是纵横学说被后世统治者所扬弃的致命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作为认知的载体,语言蕴含着人类的认知规律。将认知科学与译学研究相结合。对翻译过程进行研究,这为翻译研究带来了全新的学科视角。本文在回顾了不同时期各翻译流派所主张的翻译研究手段和特点之后提出了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观。笔者运用图表作动态分析,以旅游文本中的“晋祠”、“圣母殿”的英译为例,揭示旅游文本翻译中认知世界对翻译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在玩中摄取快乐种子,并将其撒播在他们经过的每一隅,这种快乐是具有感染力的,我们会被这种力量所折服。孩子沉浸在这种快乐之中。其潜力也会得到挖掘,促使其快乐地、毫无压力、轻松自如地进行学习。所以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完好无损地保留孩子的这种天性,还原其本真,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玩”中“乐”。在“乐”中“学”,更有效地投入到趣味丛生的小学科学的学习当中。  相似文献   

11.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说学习有三种境界,从低到高依次为知学、好学、乐学,其中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所谓乐学就是不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一种被迫的行为,而是把学习看成是一件心甘情愿的事,是一件愉快的事,从而在学习中体验到一种积极、愉快的情感。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必修四和人教版《选读》两套教科书都入选了《季氏将伐颛臾》这篇文章。《季氏将伐颛臾》是《论语》中一篇很好体现孔子政治主张的文章。它记录了孔子和弟子冉有的言论,冉有、季路支持季氏攻打颛臾,并把季氏要打颛臾的消息告诉老师孔子。孔子对两位学生进行了批评,鲜明地表达了自己为政以德、治国以礼的政治主张。在文章结尾,孔子说“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指出季氏真正忧虑的不是攻打颛臾这件事,而是“在萧墙之内也”,  相似文献   

13.
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给正之先生的信》中说道:“大凡生而好学为上,熏染而学次之,督促而学又次之,最下者虽督促不学。”班主任的工作重点是让大多数学生得到熏染、督促而肯学,但难点却是如何转化“督而不学之生”。笔者根据自身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斗胆提出以下四点,以供同人参考指导。  相似文献   

14.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上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时,教师不妨多想点办法,让学生寓乐于学,激起学生重新听课的兴趣,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落实了理解背诵的教学目标,还节约不少时问,可以用来拓展和补充别的知识。毫无疑问,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被大大提高了,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情绪高涨,有成功的体验,变得爱学习了。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它主张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主张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需要在英语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内容健康、情趣高尚的语言材料和设计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会产生重要影响。孔子很重视从师。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主张学无常师。以善者、能者为师,所以当有人问子贡:“仲尼焉学?”子贡回答说:“……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孔子是主张尊师的,但不是盲从。  相似文献   

17.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会产生重要影响。孔子很重视从师。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主张学无常师。以善者、能者为师,所以当有人问子贡:“仲尼焉学?”子贡回答说:“……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孔子是主张尊师的,但不是盲从。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上出现了一番“新”景象,特别是一些“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教师们都千力‘百计地在形式上创新,似乎追求“新”已成了一线教师的共识。然而,在追“新”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了新课改理念和教学本原的和谐,只是盲目地“跟风”,一味地学“形”,却不知道丢失了教学本原,殊不知,牵手“本真”自然会相约“精彩”。  相似文献   

19.
崇美,就是尊崇美,以美影响人,以美激励人,以美塑造人,用美为孩子们的终生幸福奠基。“尚思”,崇尚思考,鼓励思考。“崇美尚思”课堂教学主张及其实践,是新课改提出的“还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一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学为主体、思为主线、关为主题是“崇美尚思”课堂的主要特征。构建“崇美尚思”课堂需要教师的道德自觉、课堂的本真回归、儿童的平常生活。  相似文献   

20.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可见,语文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要在"趣"字上做文章。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和积极探索的心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寻幽探胜;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探究新问题、学习新知识的动力。正如于漪老师说的:"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之火,变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主动热情的"我要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实践表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