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分析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具体应用。方法:全面地分析和总结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相应的不良反应。结果:双黄连注射液有着确切的药理作用和广泛的应用范围,但是会引发过敏反应。结论: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确切,但是会引发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及时地建立相应的不良反应的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双黄连注射液在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其不良反应报道数量逐年增多,这与双黄连注射液成分复杂、药物本身质量难以监控等因素有关。本文根据双黄连的临床用药说明书,对其成品的渗透压进行测定,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对近年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探讨双黄连注射液与其他药物配伍的用药安全性、效果及配伍方法、不良反应。结果发现双黄连注射液与某些药物配伍后容易发生颜色、PH值及不溶性微粒数的增加;与某些药物配伍后对血液中药物浓度、药效学有影响;与某些药物配伍时可发生配伍禁忌。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双黄连注射液与其他药物配伍,以免降低药物效力或引起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双黄连注射液稳定性进行多方面研究,为该注射液有效期确定、制剂生产、贮存条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经济快速发展,百姓收入稳步提高,但我们也同时面对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比如:紫金矿业污染等非自然灾害事故,假奶粉、毒大米、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致死双黄连注射液等药品安全问题,以及安全生产事故等频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使用膜分离纯化技术提取双黄连口服液。方法: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双黄连口服液提取工艺和膜分离技术提取双黄连口服液,并比较醇沉和膜分离处理后物理化学常数与各成分,以外标法计算黄芩苷、绿原酸、连翘苷含量,膜分离纯化工艺均优于醇沉工艺,对其稳定性的考察实验,双黄连口服液的性状、含量、PH值和相对密度均稳定。结果:经过膜分离纯化工艺的提取双黄连口服液的稳定性明显增强。结论:本方法可以节省双黄连口服液的提取时间、药液稳定性和药液澄清度,可在今后的大工业化生产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来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医院就诊并经美国产犬瘟热病毒抗原检测试纸确诊为犬瘟热的临床病例37例病例,归纳总结了对该疾病的诊断、特征性症状与治疗,尤其是采用单克隆抗体与干扰素的同时根据不同症状应用双黄连或穿心莲配合头孢噻呋或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等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该病的治疗较为有效,共治愈29例,治愈率达78.4%,为该疫病的诊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双黄连粉针剂(含冻干)是中药抗病毒类药物的经典药物,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对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已取得长足的进展。临床应用表明,双黄连粉针剂(含冻干)功能广泛,作用明显,已得到了医学界、药学界的广泛认可。本文主要阐述了对双黄连粉针剂(含冻干)的现代药理学作用在相关疾病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9.
对一步制粒联合流化制粒技术在双黄连颗粒制备工艺进行研究。该法具有工作效率高,生产工序简单等优点,可用于进行双黄连颗粒的制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双黄连粉针剂无菌检查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以保证此方法的准确.有效。方法:采用薄膜过滤法。结果:经过平行试验研究,试验组在规定的条件下无抑菌作用。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双黄连粉针剂的无菌检查。  相似文献   

11.
通过相关试验,对注射用双黄连制剂的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双黄连口服液应用1437例进行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双黄连口服液的质量研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金银花、黄芩和连翘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口服液中的黄芩甙和绿原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黄芩甙在0.72-2.58μg/m 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绿原酸在0.113-0.519μg/m 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本实验所采用的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能够为双黄连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成药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并对引发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结合某医院在2014年至2015年期间诊治使用中成药引发不良反应的588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分析不良反应的特征与表现,并对其原因探究。结果:在588位患者共使用中药种类高达80种,其中双黄连注射液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居首位。临床不良反应特征中比例最高的就是过敏,同时伴有肝、肾、血液系统损害反应的患者也不在少数。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均在31至60岁之间,病发时间大多数都是在服用药后的半小时以内。结论:中成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与患者自身的体质、年龄有关,同时中成药的类型、质量及适用途径等因素也都是易造成中成药ADR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别介绍了对复方丹参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本文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在不同条件下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甲硝唑注射液考察在不同温度、不同光照、不同配伍顺序的情况下,配伍液外观颜色、p H值、吸收度值的变化。结果:不同配伍条件下,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甲硝唑注射液配伍后,其外观颜色,p H值无明显变化,但含量及紫外吸收光谱都发生明显变化。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不宜与甲硝唑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利福平注射液,并对利福平注射液的质量标准及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选用适当的溶剂及抗氧剂,将利福平制成注射液,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利福平注射液的含量进行测定,同时还进一步考察了该制剂的稳定性。结果:得到该制剂的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为1.02%。结论:该方法制备的注射液性质稳定,质量可控,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及稳定性进行研究。以pH、含量、不溶性微粒、可见异物等指标考察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的稳定性。含量测定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的稳定性考察。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对光照和高温具有一定耐受能力。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可以存放24个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奥硝唑注射液样品制备。方法:对奥硝唑注射液处方及工艺进行筛选。结果:通过辅料用量筛选、活性炭用量筛选、pH值筛选、灭菌条件筛选确定奥硝唑注射液处方,工艺验证及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所确定处方工艺可行。结论:所确定奥硝唑注射液可以保证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对快速冷却灭菌器灭菌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产生沉淀原因进行研究。本实验分别采用快速冷却压力蒸汽灭菌器、卧式矩形压力蒸汽灭菌器、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三种灭菌柜对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进行灭菌实验。结果:卧式矩形压力蒸汽灭菌器、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均适合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的灭菌,而快速冷却压力蒸汽灭菌器不能同于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的灭菌;快速冷却灭菌器会引起较大温差使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产生沉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