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宣告了信息的交流与传播近乎实时化的时代的到来。同时也宣告了一个病毒肆虐的时代的到来。因为信息的传播与交流越便捷,病毒的传播与交流也就会随之而越快捷。单机时代的人们很少谈及病毒、谈及安全,而互联网时代的人们时刻都在谈论病毒、谈及安全。安全已经成了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敌,安全已经成了中国6亿网民的心头大惠。因此,做为网络安全工作者,我们必须本着对6亿网民负责、对网络安全负责的认真态度切实搞好网络工程中的安全防护技术,保障我国数以亿计的网民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李忠金 《中国科技信息》2007,(15):235-235,237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进入网络领域的人越来越多,成为人们学习和交流的好帮手。这其中,在校学生占了较大比例,初中以上的学生几乎人人涉足网络,虽然他们学习到了驾驭网络的技能,但对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却知之甚少,网络安全防范及行为道德意识相对淡薄。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必须面临的和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今时代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在不断的更新换代,当然信息化时代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与发展更使网络信息技术成为我们现代社会生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部分都遍布着它的踪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信息网络,但这也正是因为网络涉及范围之广,以及它的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使他也成为黑客们的"狩猎对象",计算机系统很容易遭受黑客和恶意软件的攻击。因此,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与保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互联网时代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复杂的黑客攻击,顽固的网络病毒,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日益猖狂,尽管解决网络安全问题面临着很多困难,但我们也要为此作出努力,想出解决方案和措施,来保护我们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4.
郭晓溶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1):129-130
沟通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沟通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沟通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正日益发挥出强大的作用,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企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沟通与交流的积极性无疑是成功的法宝,这不再是个人英雄的时代,需要团结的力量才能获胜。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6,(24)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科技化、高速化的时代,我们从旧时代的工业时代过渡到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通过信息科技使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生活也越来越便利,而大数据就是这个高科技时代的产物。我们的生活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正潜移默化的发生着许多巨大的变化。医疗方式的许多新变革、新突破也正是得益于此。  相似文献   

6.
在现在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然而在网络的建设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网络的安全性研究。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已经影响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成熟,使网络连接更简单,人们在享受网络的同时方便,网络安全日益受到威胁。文章从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出发,结合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做了有关论述。  相似文献   

7.
图画能够发现并启迪儿童自身的审美情趣,能够把儿童带入一个多姿多彩的美丽的感知世界,这个世界就是儿童天真烂漫的认识之花的绽放,这是未来之花。在无文字时代,人类的祖先就是图画来传情达意,进行了解沟通,后来随着我们人类思维的进化,在图画的基础之上产生了文字,以至孕育了我们今天无比发达的现代文明,图画语言的功用大。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时代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们对于计算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关于网络安全的管理问题,就是在计算机网络中所必须要面临的问题。所以无论是国家或是地方城市,政府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环境的关注总是警戒度很高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也实实在在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对于我们的生活还是工作,都将产生不小的影响。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发展及防御角度叙述计算机网络为我们带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人们相互间的信息交流日益增多,使用移动智能终端相互沟通与信息传递也日渐普遍,而移动智能终端中信息窃取、恶意传播、诱骗欺诈等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危害越来越严重,如何保障移动智能终端数据及接入的安全性,使个人私密信息得到保护,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系统分析,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因为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们在生活、交流、工作等各方面对它更是日加依赖,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在人们使用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信息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安全问题。首先分析了经常使用的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网络安全扫描技术,然后讨论了有关信息与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有关问题,最后给出了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4G通信技术是通信领域的巨大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信息交流。我国4G通信技术起步较晚,技术尚未成熟,在网络安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进一步探究。本文就4G通信技术的网络安全问题及策略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这个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完全颠覆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加快了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进程。然而使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因素除了计算机本身以外,还离不开与计算机相辅相成的通信技术。只有在网络连接互通的情况下,计算机才能充分发挥其先进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快捷。目前在我国,网络覆盖范围几乎遍布全国,极大的方便了全国各地之间的信息交流。但是,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和广泛的网络覆盖范围也使计算机在通信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漏洞和网络安全问题,这些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或工作,阻碍了社会和谐进步的发展。现本文就对计算机通信中的网络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安全防护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4月,德国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首次发布《实施"工业4.0"战略建议书》,从此"工业4.0"概念愈发火爆。"工业4.0就是要把我们的物理世界全部互联化、集成化、数据化,实现企业持续创新和转型。信息化深入而透彻地影响到工业化,而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通讯技术、网络安全、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让这一切成为可能。工业4.0时代,工业机器人、3D打印机、传感器和传感网络将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它已经或很快就会到来。"陈德基是这个新时代大潮的参与者之一。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是今年来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广泛讨论的热点问题,也是当今时代的重大现实问题.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我们这个时代作重要的特征就是全球化,全球化在今天的现实情况与发展趋势,充分印证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巨大的科学性与高超的预见性.全球化就是"世界历史"在今天的展开形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网络语言就是网络发展的一个产物。这是人们在进行网聊或者是网络交流时使用的语言。随着这些语言的广泛应用,在学生作文中也经常出现,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作文水平,所以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对策。接下来,我们就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被应用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它为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资源信息传播、共享等等,人们已离不开它,但计算机网络存在很多安全隐患,须采取有效的手段维护网络安全,保障计算机网络能正常、完全地使用。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之间的会议交流和文献交流对科学研究有多么重要的作用。这启示我们,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更要加强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会议交流和文献交流,特别是加强科技新成果的交流,将会极大地促进科学研究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科技发展的步伐在不断地加快,带动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透漏着科学技术,像是我们看到的电视机的不断地更新换代,手机功能的不断地强大等等。是的,科学技术发展的真的很快,在我们的电力系统方面表现的尤为的突出。今天人们形象的把我们这个时代称为电力的时代,不假,我们离不开电力资源,电力的相关产业也在不断的转型,就拿电气自动化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的广泛应用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本文针对这个方向展开了详细的论述,希望对相关的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学生处在于一个无网不在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而正式这个时代给高校的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面对形形色色的互联网带来的事物,辅导员更应理清思路,正确认识网络,强化自身认知修养,重新给自己塑造新的角色定位;更新教育理念,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减少传统观念一味地灌输,研究创新工作方法;丰富自己认知内容,提高知识水平;在互联网时代下,正确引导学生,为新时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孙克 《科教文汇》2008,(13):191-191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语言、文字、符号、图形等成为人们互相交流与沟通的工具。标志作为一种饱含着特殊意义的符号,以其精辟之形传达着特定的含义和信念,成为人们相互交流和传递信息的视觉语言。标志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将创意视觉化和符号化的过程。它所传递的信息整体,由两种不同结构的符号担负着:即文字和图形,这两种结构相互沟通,相互补充,衍生出信息传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