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为公众话语表达和话语权实现的相对宽松的平台,微博对公众话语权的建构要基于普通用户和意见领袖用户两方的共同努力。目前,微博维权颇有成效,但也遭遇了普通受众力量微弱与该平台谣言、虚假信息滋生的问题。有效构建公众话语权,还有赖于普通受众能明确微博信息的传播特点,提升微博素养;媒体能主动参与微博,打造微博公共交流平台;政府能与公众坦诚交流,借力微博疏通官民沟通渠道。  相似文献   

2.
赵伟 《新闻世界》2013,(4):143-144
本文采用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视角,把微博视作充满话语争斗的舆论场。在简要回顾对微博的各种研究之后,把关注微博的中外舆论化约为两种:乐观与悲观。乐观派认为微博是舆论的春天,微博成就了人人书写的年代;悲观派则批评微博具有天然阶级性,在他们眼中,微博不过是传统精英把控现实话语权的阵地,所谓的公共意见也只不过是少数群体的想象。本文认为,正是这些充满争议的舆论交锋建构了微博的日常政治生活史。  相似文献   

3.
在微博传播中,女性话语权依然是缺失的。本文从女性话语权的传而无效性,女性话语领域的局限性,女性意见领袖的缺失,微博传播中对女性话语的解码误读,微博传播中女性话语权的扭曲表现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微博近几年发展迅速,尤其是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监督回应方面的作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被监督方尤其是被监督官员很少利用微博进行回应。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微博舆论监督,以"表哥"杨达才案为个案,从现代媒介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话语权的重新分配,以及微博相较传统媒体在舆论监督回应中所具有的优势这两方面进行研究,从而呼吁在微博舆论监督迅速发展的时代,微博的舆论监督回应也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叶文丹 《新闻世界》2013,(7):144-146
【摘要】微博近几年发展迅速,尤其是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监督回应方面的作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被监督方尤其是被监督官员很少利用微博进行回应。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微博舆论监督,以“表哥”杨达才案为个案,从现代媒介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话语权的重新分配,以及微博相较传统媒体在舆论监督回应中所具有的优势这两方面进行研究,从而呼吁在微博舆论监督迅速发展的时代,微博的舆论监督回应也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
江澄 《东南传播》2013,(7):81-83
随着网民数量的激增和微博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使用微博来行使自己的"说话权",但"说话权"是否等于"话语权"?女性如何利用微博表达自己的话语权,及其现状如何?这些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焦点。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来研究微博中女性话语权表达的现状,揭示在微博中女性话语权仍然缺失的现状,并对未来女性利用微博表达话语权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闫培培 《今传媒》2011,(9):101-102
全媒体时代,微博开始成为网络上的一大流行现象。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媒工具,它的碎片化语言和即时性特点使得人们的话语权得到了凸显。微博下,对话语权的获取方式、话语权的分配比重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微博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如何对微博下人们的媒介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张特 《报刊之友》2012,(9):59-60
自2009年,微博在我国迅速普及。众多名人也纷纷注册微博,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而眼下名人微博频频掀起骂战风波。本文通过分析名人微博骂战现象的特征,总结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对话语权的滥用,占据公共视线,挥霍微博这一新型公共发声平台等,以此提出减少该现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特 《今传媒》2012,(9):59-60
自2009年,微博在我国迅速普及。众多名人也纷纷注册微博,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而眼下名人微博频频掀起骂战风波。本文通过分析名人微博骂战现象的特征,总结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对话语权的滥用,占据公共视线,挥霍微博这一新型公共发声平台等,以此提出减少该现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以定量的内容分析方法,对网络新媒体——微博的话语权分配情况、议程设置形成机制进行研究,进而分析微博话语权与议程设置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现实与隐忧:微博意见领袖的话语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名亮 《今传媒》2012,(5):11-13
微博因其"平权"、"零散"与"再中心化"的技术特质,具有对公众"表达自由"的"赋权"能力。解读有关微博意见领袖的两份权威的实证调研报告,展开综合研究,并认为:以知识精英为主体的微博意见领袖群体,正在积极回应微博技术的赋权,彰显自身的话语影响力;目前,他们的微博话语权力的发挥,存在多个方面的问题和隐忧;其微博生存的未来也难以乐观。  相似文献   

12.
政府微博是微博与政治公共领域结合的产物,为更好地构建公共空间,政府微博可以通过内容建设、议题设置、反馈等方式,对公共话语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微博是媒介时代的双刃剑,它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分散了传统意义的权力关系,释放了民间话语,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侵害他人隐私、损害公共利益、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等负面效能.正因为如此,微博应该实名制注册还是匿名性管理,一直是近年国内争论的热点.我们不妨借鉴海外微博管理的经验,从中国国情出发,建立起既保障公民话语权又能对微博进行管控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余越  李名亮 《今传媒》2012,(9):20-22
微博因其对公众表达自由的"赋权"能力,正吸引一批知识分子以微博意见领袖身份,参与到公共话语权中。但微博"共景监狱"式的开放结构,让知识分子"虚妄的公共性"更为显性。为实现自我身份和公共价值的重新认同和构建,公共知识分子应积极介入、充分利用微博空间;秉持批判与道义传统,以特殊知识分子的身份,进行中观和微观政治话语的表达,彰显自身的中心话语权力;并借助微博,推动公民交往理性和公民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郑甦  王磊 《东南传播》2011,(11):156-158
随着“微博”在多领域的强势渗透,当下社会已步入“微博时代”。在新的媒介生态下,微博的崛起对传统媒体构成强大冲击。节目主持人因兼具“传统媒体代言人”、“名人”、“自我”等多重身份,在“微博”这个新话语平台上肩负特殊话语权与使命,亟需在角色转换中进行新的定位,充分运用微博特性(把握“微”言)、结合身份优势(善用“v”力),主动架设新、旧媒体间及名人与草根间的桥梁,把握在微博平台上的独特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4,(11):45-53
传播效果是衡量媒介效能的指标之一。在突发危机事件中,政府官方微博的危机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事件的发展态势,而构筑政务微博的话语权则成为政府危机传播的重要目标。本文以新浪政务微博"北京发布"在"7·21"暴雨中的危机传播为例,研究了政务微博的危机表达和传播效果,从政务微博管理主体、政务微博运营现状以及危机传播技巧三方面提出了政务微博的危机传播及话语重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具有传播迅速、定向传播、协作传播等特性,网民可以通过微博充分行使话语权,言论表达更加真实、自由和多元,但同时也存在利用微博歪曲事实真相、编造虚假信息、传播错误观点等话语权滥用问题。本文围绕微博传播中话语权滥用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程丹 《编辑之友》2013,(3):64-65
微博的出现使得草根群体能够有机会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但也只能称之为"发声",其话语权力有待进一步发展。由于精英微博的存在以及微博网站运营商逐利的需要,网站运营商采取技术手段,使得草根微博成为精英微博的围观者和追随者,从长远来看,这种精英策略也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9.
外来工使用微博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10年起,微博在国内持续火热,人们纷纷卷入信息浪潮。微博的盛行被认为是"草根话语时代的到来",部分学者认为微博的草根性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新媒体出现时"知沟理论"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但是目前活跃于微博之上的所谓"草根"主要集中于城市白领和在校学生,1.6亿外来工群体却徘徊于微博门外,他们一直处于被微博关注的状态而甚少主动发声。外来工群体的重要性决定了这个群体绝对不可以被排除在微博新媒体带来的信息革命之外,不能因知识鸿沟与社会隔绝。本文从对外来工聚集地之一的深圳龙岗工厂片区的问卷调查入手,分析外来工使用微博现状,并试图探索提高外来工微博使用率之道,促使外来工主动掌握话语权,突破"被关注"。  相似文献   

20.
作为社会化媒体的重要类型,微博综合了短信、博客、社交网站、即时通讯等特点,已成为继新闻网站、论坛、博客之后,网络舆论生成的主要载体。本文从话语权的角度切入,以新浪微博为例,分析微博平台不同人群话语影响力的差异,思考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