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建设"和谐社会",城市必须从建设和谐社区开始. 邢台日报把搞好"社区新闻"的报道作为运用舆论力量配合"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开设了社区新闻专版和"社区故事"专栏,并举办了"共建和谐社区"征文大赛.  相似文献   

2.
采访是社会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篇好的社会新闻稿件七分靠采访,三分靠写作。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作为一名社会新闻记者,掌握采访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社会新闻采访在一定层面上讲是一门艺术。记者只有掌握了采访技巧,采访时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也才能采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写出好的文章。那么,作为社会新闻记者,如何提高采访质量呢?  相似文献   

3.
黄顺铭 《当代传播》2003,(3):21-22,20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期通常容纳了错综复杂的变革力量,因此,势必使社会的各个子系统在不同程度上发生改变.新闻传播系统自然也不能例外.在我国的新闻传播系统中,"支票簿新闻"就是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社会新闻的兴起社会新闻是用以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的一种新闻体裁。对于社会新闻的定义,学者们给出了许多不同的解释。如刘志筠:“社会新闻反映的是除了政治、经济以外的那部分社会生活、社会秩序、社会风尚、社会问题、社会现象,以致一些影响到社会的自然灾害、影响个人生命财产的事故等”;赵超构:“社会新闻是以个人的品德行为为重点及具有社会教育意义的新闻”;钟沛璋:“是社会主义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不论怎么定义,社会新闻的报道范围越来越广,跟老百姓的接触也越来越密切。  相似文献   

5.
做社会新闻,勤奋当然需要,但采访思路、采访过程、采访方法等方面,同样不容忽视。一、沙里淘金式的发掘诚如许多新闻大家所言:我们的周围每天都发生着成千上万的事情,能够符合新闻要素并可以做成新闻的,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从纷繁复杂的新闻事实中发现新闻的一种能力,也是衡量新闻工作者是否称职或优秀的重要标准。在一些论述中,有人又把它称作"新闻嗅觉"、"新闻鼻"、"新闻眼"等。《现代新闻采访教程》中对新闻敏感解释为:新闻敏感是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洞察力,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  相似文献   

7.
第一节新闻线索的意义与特点 新闻线索,是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它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一、新闻线索的意义 新闻记者对新闻的发现,往往是从发现它的线索开始的;从事新闻采访报道,第一步便是要掌握新闻线索. 1.新闻线索提示哪里有新闻,促使记者进入对新闻的"有意注意"状态. 2.新闻线索是新闻采访活动的向导,使记者能迅速直奔采访的具体目标、采访对象. 3.新闻线索的质量可能决定新闻报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与通讯员谈新闻采访与写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处处留心有新闻 在与许多通讯员的交往中,常常听人说:不知道该写啥,觉得自己身边的事都很平常,没什么可写的。在他们的眼里,似乎只有造成社会影响很大的事件和人物才算新闻。大人物、大事件当然是新闻,但更多的新闻融于看似平常的现实生活中,融于不引人注意的琐碎小事里,融于默默无闻的普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媒体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由于竞争压力的增大,为了"抢新闻"、提高发行量、收视率、收听率和看点,一些反映社会问题、社会阴暗面的批评报道、调查性新闻等开始充斥各媒  相似文献   

10.
闾丘露薇对柴静的采访方式和采访观念的批评引发社会争议,这个话题关系到新闻人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身份定位,前者推崇"置身事外",后者倡导"全情投入"式的采访,反映了当前电视新闻改革背景下新闻价值观念、新闻操作理念的多元化与相互碰撞。  相似文献   

11.
新闻是社会信息宣传的一种主要形式,新闻的真实性与时效性与新闻采访者的采访技巧有直接的关系,所以现代新闻采访的过程中,需要遵循新闻采访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有效的采访技巧,才能获得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从新闻采访特征的角度出发,对新闻采访的技巧进行概要论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隐性采访”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隐性采访”是新闻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不表明真实身份或身份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情况下,借助照相机、录像机、录音机等采访工具,秘密获取新闻素材的采访活动。 媒体被称为“社会守望者”,监测环境、披露丑恶、伸张正义是媒体的社会功能之一。许多新闻事实(特别是涉及社会丑恶现象的新闻事实)用显性采访的方式是难以接近和捕捉的,而隐性采访可以有效地获取此类新闻事实,满足社会的“知情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虚假是新闻的大敌。而以反映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为主的广播新闻音响,更应该真实、自然、生动。然而,现在有些记者抓住“音响具有听得着、看不见”的特点,在录音采访中做手脚,使音响掺杂着虚假成分。从一些虚假的音响中,笔者归纳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新闻采访指的是新闻记者为了获取相应的新闻素材,对客体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考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新闻采访既是对采访对象的提问和思索过程,也是新闻记者自身知识的积累与思维方式转变的过程,所以新闻记者的采访思维与方式,对新闻的有效性和真实性都有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闻采访也要讲求方式方法和技巧,才能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本文主要针对新闻记者的采访艺术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隐性采访与舆论监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春龙 《新闻界》2004,(4):28-29
新闻媒介要满足人们的知情权,必须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去接近新闻源。然而,社会生活错综复杂,有时为了了解新闻事件的真相,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尤其是对一些丑恶现象进行批评、揭露时,普通的采访方式难以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采取隐性采访方式更容易接触事物的真相,使新闻事件更具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16.
社区新闻往往都是"芝麻绿豆"的小事,新闻价值不大,受关注程度不高。其实,社区新闻不仅可以与社会新闻一样引起轰动效应,而且还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温润广大读者的幸福生活。一、驻扎社区办公,挖掘新闻素材为社区版面写稿,如果仅靠通讯员来稿办社区版面,那么不是把社区版面办成晚报中的"日报",就是办成了"老头老太太版"。在各个社区"芝麻绿豆"的十分类  相似文献   

17.
袁敏杰 《今传媒》2008,(2):30-30
2007年11月15日13时许,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播出一篇关于柴油涨价对社会、经济、交通运输等各方面影响的新闻稿后,特别对为该新闻采访提供帮助的四五个省份逐一点名道谢.当笔者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播音员那一声充满真挚感情的"感谢"时,虽然人家的"感谢"与自己不相干,但我还是受到感动与感染,并引发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杨志华 《今传媒》2022,30(2):153-156
按照"工学结合"思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逻辑,本文以新闻发现力、新闻采访力、新闻写作力、新闻评析力培养为核心,将"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分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评论3个模块,设计了8个学习项目,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项工作步骤,按照实际工作过程重组工作岗位所需的核心知识和专业技能,重构教育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主题是新闻的"灵魂".一则新闻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主要看主题是否正确深刻.主题是"统帅",一篇新闻材料如何取舍,结构怎样安排等等,主要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来酌定."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这话适用于各种体裁的写作,拿不住事物的"领"就不能顺文章的"毛".一堆材料,没有主题,就像是没统帅的乌合之众.  相似文献   

20.
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成功的新闻作品,是成功采访的结果。而同样的采访,为何其新闻作品的形成与效果却不尽相同?个中原因,除了采访者对采访素材筛选技巧的把握外,更是其新闻敏感和社会责任的凸现。自己多年来在新闻工作中重视和研究巧用采访素材问题,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将观点和体会整理出来,与同行商榷和共勉。 深入采访,使采访素材发挥最大功用。1999年5月间,部门领导让我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邹家华到西安制药厂视察《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采访报道。邹家华在西安制药厂的视察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