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兴 《宁夏教育》2009,(12):78-78
“唠叨”型。从心理学上讲,唠叨是一种反复刺激,会在大脑皮层上产生保护抑制,你越说,他越听不进去。某个道理,孩子明明清楚,可家长却絮叨叨没完没了,无形之中把自己孩子看“低”了。促成了他们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2.
虬枝吐新芽     
豫淅 《老年教育》2008,(2):42-43
他仅上过三年小学,却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他曾患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如今却红光满面,身强体壮。难道世上真有灵丹妙药?他笑着摆摆手,话语里饱含着感激之情:是河南淅川县老干部学校让我越活越精神。  相似文献   

3.
甘甜 《江西教育》2015,(Z1):26-27
在林木葱郁、古树参天、峡谷深幽的铜钹山,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汉,吃力地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他宽厚的肩膀上横着一副磨得发亮的扁担,扁担的两头捆扎着各种各样的书籍。多少年来,寒来暑往,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他肩上的担子却越挑越重,前行的脚步越走越缓,43个春秋无声,只有青山记下了这位由毛头小子变成两鬓斑白"挑山工"的脚步。他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广丰县铜钹山石人完小教师张云汉。  相似文献   

4.
在林木葱郁、古树参天、峡谷深幽的铜钹山,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汉,吃力地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他宽厚的肩膀上横着一副磨得发亮的扁担,扁担的两头捆扎着各种各样的书籍.多少年来,寒来暑往,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他肩上的担子却越挑越重,前行的脚步越走越缓,43个春秋无声,只有青山记下了这位由毛头小子变成两鬓斑白“挑山工”的脚步.他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广丰县铜钹山石人完小教师张云汉.  相似文献   

5.
让路     
"让路有一次,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在一条仅能让一个人通过的小道上,他遇到了一位曾经尖锐地批评过他的作品的批评家。两人越走越近。“我是从来不给蠢货让路的!”批评家傲慢地先开口道“。我却正好相反!”歌德说完,笑着退到路旁。让路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家们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给小小的缝衣针穿线的时候,你越是全神贯注地努力,线越不容易穿入。在科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目的颤抖”,即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并不鲜见。张师傅是一名杂技演员,脚耍大缸已有多年,可谓驾轻就熟。因为年龄偏大,他决定改行。在告别舞台演出的那天晚上,他把亲戚朋友都请来观看。亲友团为表心意,有的拉起标语,有的举起小旗,有的送上花篮……场面十分热烈。然而,正当人们为他精湛的技艺喝彩时,他却“失手”了:因一脚蹬偏,偌大的瓷缸重重地砸在鼻梁上,他当场昏了过去。事后有人问他:“凭…  相似文献   

7.
唠叨型。从心理学上讲,"唠叨"是种反复刺激,会在大脑皮层上产生保护抑制,你越说,他越听不进。某个道理,孩子明明清楚,可父母却絮叨没完没了,无形之中把孩子看"低"了,促成了他们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8.
陈浩大学毕业以后,来到一家外企工作。同许多刚刚迈出校门的年轻人一样,他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得到公司的重用。可是,三年过去了,眼看着同他一起进公司的同事,一个个都先后升了职,而他自己却还“原地踏步”。陈浩认为肯定是公司主管对他有成见,故意压制他。他越想越委屈,越想越生气。  相似文献   

9.
一天我在叔叔家玩,看到小毛皱着眉头看着面前的课本,若有所思。一问才知道,他刚刚开始学习除法和余数,搞不清楚“余数”是怎么回事。我自认为这个问题对我这个大学生来说是小菜一碟,可没想到我越讲他却越糊涂了。  相似文献   

10.
科场成名是洪秀全之类的传统士人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洪秀全却久困场屋,屡试不售。科场的屈辱让他在心理情感上产生了由失衡到畸变的嬗变。该文试从心理学角度对洪秀全一生的心理历程作一剖析,以阐释其对科举久久未能释怀的缘由,即因科场受挫而导致的病态心理使他对科举的情结越结越紧并由此纠缠其一生。  相似文献   

11.
美国哈佛大学一位教授在研究我国儿童教育时曾经说过:你们国家教育儿童的标准,是人越老实越好,越规矩越好。你叫他往东他往东,你叫他往西他往西,你叫他坐下他坐下,你叫他站起他站起,你叫他吃糖他吃糖,你叫他拍手他拍手,这就是好孩子。而我们美国却不是这样,我们教育儿  相似文献   

12.
<正>韦庄少年时孤贫力学,才敏过人,却屡试不第,辗转于长安、洛阳、越中、江西还有湖南一带。晚年的韦庄终是没能回到故乡,一直羁留在四川一带,直到75岁卒于成都花林坊。自古都说蜀道艰难,甚至难过登上那高不可攀的九霄,而他,却到魂断的那一天才真正明白。他的心、他的魂都断在那始终未能迈出的崇山峻岭上,日日孤影徘徊,遥望着长安日落,山月初升,却又有子规啼血,愁绝空山!洛阳才子他乡老,原是如此的  相似文献   

13.
糊涂也是爱     
随着我一年年长大,老爸变得越来越糊涂了。 刚上小学时,我学习上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去问爸爸,他总会耐心地教我。可现在:我再去向他请教时,他却要么说不会,要么叫我去看书本,或者叫我去上网查资料。怎么回事?难道爸爸真的是越老越糊涂了?  相似文献   

14.
做人难,做人的思想工作更难。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不少教师养成了“唠叨”的习惯。诚然,我毫不否认“唠叨”的良苦用心,但实际效果却不甚理想。因为从心理学上讲,这种唠叨是一种重复刺激,它会使学生在大脑皮层上产生保护性抑制。你越说,他越听不进去。这就是“婆婆嘴碎,媳妇耳背”的道理。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年的老教师,在工作中见多了这样的情形:在办公室,老师在批评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学生刚开始还低眉顺眼,随着老师越说越愤怒,学生越听越不在乎,老师拍案而起,学生也横眉冷对,甚至昂首挺胸摔门而出,只留下气得发抖的老师……这样的教育显然是尴尬的、失败的,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的。要知道,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情感很丰富,但却很脆弱,很容易与家长、老师和同学发生矛盾与冲突,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地与之沟通疏导,就会对其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形成情感上的裂痕,引发行动上的对立。卡特罗吉斯说过:"如果我能知道他表达了什么,如果我能知道他表达  相似文献   

16.
树与草     
一位哲人料定,一个人的性格可以从三件事情上表现出来:饮酒方式、花钱方式和愤怒方式。一个自律的人为什么要烂醉如泥呢?一个自制的人,为什么要浪费财富呢?一个自强的人,为什么要滥发淫威呢?当一个很容易被激怒也容易平息下来的人,他的所得被他的所失抵消了的时候;另一种人却显出了圣人风范:他很难被激怒,却很容易平息。“知道自己正确而能够沉默到底的人,他的力量是多么强大。”这是康德的声音。而老托尔斯泰说得更具意气:“争论通常并不在阐明真理,而是越弄越不清楚。真理本身显得那么明朗化,无须争论也能被接受。”有教养的人,在得志和失…  相似文献   

17.
香山红叶     
香山红叶驰名中外。如有人到了北京而不去香山,北京人便会笑你等于没有到北京。这些年因开会,编书曾多次到北京,却无缘见到香山红叶;但我却结识了一位学者,他和香山红叶一样,越老越红,越有精神,他便是受人尊敬的叶苍芩教授。我虽没有学过教育,但因工作需要却于五十年代初担任了语文教材教法课。那时找不到一本象样的教材,只好凭着自己的教学经验动手来编。叶老当时在北师大中文系教这个课,因此便有机会读到他的文章,看到他编的书,  相似文献   

18.
“如果一个分数的分子不变,分母越大,那么分数值越小”。这么一个简单的数学概念,到了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笔下却成了一条生动的哲理性警句:“一个人好比一个分数,他的实际价值好比分子,他对自己的评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托翁这段话,还是30年前,我作为—个少年师范生时就被打动了——记在袖珍笔记本的扉页上告诫自己。后来给学生上数学课时多次引用过,每次都能引  相似文献   

19.
两个关连词连在一起使用的情况,在只有一个层次的简单复句中是比较普遍的。例如:①如果生活失去了令人向往的前景和理想,那么就不会召唤人们紧张地全力以赴去工作。②人家越冷淡他,他却越亲热。③爱情既是一首优美的歌曲,但也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你越要求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纪律,可有的学生却经常会做出一些违反纪律的事情;你越强调有些书刊学生不能阅读,可有的学生却在同学中传阅;你越强调在学习时间不准玩游戏机,可有的学生偏偏在学习时间去玩游戏机;你越要求学生不准去网吧,可有的学生却经常泡在网吧里;你越要求学生要努力学习,可有的学生却学习不动脑。总之,凡是你要求他不能做的事情,他经常反其道而行之,这就是逆反心理在学生中作怪。对待学生中经常出现的逆反心理,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感到很恼火,认为他们朽木不可雕,就冷眼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