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代诗人能巧妙地选取意象、画面或场景并加以巧妙地组合,以传情达意.从画面的摄取和组合角度来看,唐代诗人能够非常娴熟地运用蒙太奇组合技巧,给自己的诗作带来流动变化的美感和迭出的意象.  相似文献   

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传世之作,诗句抒发了作者逢重阳佳节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是教学这首诗的主要目标。教学中可根据诗句内容,引导学生大胆想像,创造形象画面,进而设身处地,进入情境,感受画面,感悟情感。一、揭示课题,初知情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题目交代了时间和诗句中心。“忆”集中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九月九日”不仅交代了时间,而且交代了作者情感产生的基本原因,只要稍加剖析,就能引导学生从中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3.
刘红雨 《文教资料》2014,(21):71-72
摄影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捕捉客观物体的视觉形象,组成画面,揭示事物内在的本质,表达作者的情感、认识。文章从摄影教学的角度,对观察、画面表达与新闻摄影通讯员培训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张慧 《语文天地》2012,(5):23-24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重要形式之一,无论是浴血沙场的战争画面,还是穷沙绝漠之地归期遥远的思乡之情,都为唐代边塞诗增加了无穷的魅力。唐代边塞诗极大地丰富了当时诗歌的创作,同时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学生由于生活经历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张慧 《语文天地》2012,(9):23-24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重要形式之一,无论是浴血沙场的战争画面,还是穷沙绝漠之地归期遥远的思乡之情,都为唐代边塞诗增加了无穷的魅力。唐代边塞诗极大地丰富了当时诗歌的创作,同时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学生由于生活经历的限制,对边塞  相似文献   

6.
侯建国 《学周刊C版》2013,(4):192-193
唐代辉煌的绘画艺术成就,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文化积淀和艺术素材。杜甫的诗歌满怀着忧国忧民之思,报国无门之感,不仅揭示了画面形象的现实意义,更为题画、咏画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其作为独立的文学作品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人王昌龄认为诗歌可以分为物境、情境、意境三种境界(《诗格》),物境即客观现实生活中的形象,情境即诗人主观世界的情感,意境则是诗人主观之意与客观现实之境的和谐统一。因此,指导学生品读意境幽远的诗歌时,要在扫清文字障碍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想象诗中的形象画面,再调动审美经验深入体验诗中的情感,最后品味所蕴涵的意境。  相似文献   

8.
梦是潜意识的表现,是现实生活在人们头脑中一种离奇的折光反映。梦意象描写,常常是作家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达主观情感的艺术手段。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超越现实生活,其作为一种现象文化纳入文学作品,自古至今延绵不绝。唐传奇中亦有一些记录梦境的文本,它们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反映着唐代社会生活。研究这些文本,有助于我们多层面地认识唐代社会。从唐梦传奇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看,其主要体现在科举仕宦梦、姻缘风流梦、诉冤伸屈梦、达思述志梦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舞台灯光为表演和人们的情感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舞蹈作品完美地呈现,使观众成为舞蹈作品共同的创造者,这是作品本身所无法达到的视觉艺术效果。本文阐述了舞蹈作品《千手观音》,在舞台灯光的渲染下,达到的佛光盛世的画面美感,以揭示舞台灯光是舞蹈表演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0.
唐代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快,促使唐代歌妓数量庞大、技艺突出。通过详细分析唐代歌妓的结构类型,详细地从官妓、家妓、私妓介绍不同类型歌妓的相关职责,并从被骗或被迫沦落成娼,严厉残酷的训练,遥不可及的爱情,凄凉被弃的归宿等方面深刻揭示唐代歌妓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对初唐崔湜诗歌中怀乡诗的研究,笔者力图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对初唐崔湜诗歌中唐代怀乡诗的思想和艺术做全面、细致、深入地探讨,揭示出唐代怀乡诗对前代的继承与发展,论述怀乡诗在唐代的新发展和新成就。  相似文献   

12.
《江雪》(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4课)是唐代诗人柳宗元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仅用20字就描绘了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其教学重点为通过朗读、理解,想象茫茫大雪的寒冷环境,感悟蓑笠翁孤独坚强的意志,丰盈诗歌描写的画面,并能有条理地具体地描写画面.  相似文献   

13.
唐代兵制由府兵制逐渐向募兵制过渡,征人的衣物供给由自备逐渐转变为官给,征衣供给形式的变化并没有减弱征衣本身所寄寓的情感。征衣作为具体的生活物象,寄托了征人和思妇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多样情感。在唐代边塞诗人的创作实践中,思妇、征人的情感倾向以及征衣与闺情相结合所构成的情感意境,使征衣意象的情感触角伸向了全社会。唐代边塞诗人在边塞诗中着力表现征衣意象的社会内涵,情感愿望和现实境遇的结合使征衣成为唐代边塞诗中含有丰富情感内涵和文化意蕴的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14.
唐代已开始刷牙考古专家研究认为,敦煌壁画中为数不少的揩齿画,生动形象地证明了中国人早在唐代就较为普遍地通过刷牙来清洁口腔。据介绍,敦煌壁画中现存的揩齿图至少有14幅,分别绘于唐、五代、宋时期,其中最早的一幅揩齿图见于莫高窟晚唐159窟的南壁上,画面中...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7,(19):189-191
本文追溯干谒行为的历史和其在唐代蔚然成风的原因,阐释了干谒行为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并较为详细而客观地分析了干谒行为孕育了干谒诗的产生,干谒行卷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主要渠道。本文通过对李白、孟浩然、杜甫干谒诗主题思想的分析,分别揭示干谒诗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及他们各自对功名所持的人生态度,从而揭示唐代干谒诗的功利性,以窥见唐代铨选人才的全貌。本文以对比方法揭示三位诗人干谒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再现三位诗人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6.
显微放大摄像在农业科教电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部优秀的电视科教片是通过生动形象的电视画面,配以解说、音乐、效果,正确地揭示某一科学内容。而生动形象的电视画面来源于摄制人员的创作。为了直观、逼真、形象、生动地再现客观世界,揭示某一科学道理,电视摄制人员总是力图使用各种手段、各种技巧把人的肉眼无法...  相似文献   

17.
寻觅唐音     
唐代诗歌兴盛,在于唐人于音乐有着特殊的情感。我们在推崇唐代诗人及诗歌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其文化蕴涵中的音乐美,进一步去体会唐诗背后那种大气的韵味。  相似文献   

18.
琵琶与诗歌在唐代产生了交融,二者相互表现、相互补充。琵琶在边塞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琵琶艺术成为唐代边塞诗不可或缺的创作素材,边塞诗拓展了唐诗的题材领域。唐代诗人以琵琶为素材,以琵琶艺术为媒介,抒发内心的情感,勾勒文人们心灵深处无以言传的精神天地,淋漓尽致地渲染诗人内心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9.
张玉联  杨科 《宁夏教育》2003,(10):21-22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阅读教学如果没有情感血液的流动,就会显得苍白无力,索然寡味,就会导致学生对知识感触的迟钝。阅读教学中情感应如何培养呢?教学时可以多角度多范畴地挖掘丰富的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20.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以山水田园为表现对象,充分调动各种表现技巧,运用多幅动态画面,营造出了空灵、寂静和物我相融的意境,使其作品呈现出一种禅趣之美,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诗人自己的艺术视野,而且也有力地开拓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