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知觉的分化水平差。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知觉还带有不随意性,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知觉,对感知的对象分化水平很差,对事物只能作笼统的整体感知。常常发生如下错误:6300-3000=6000(把3000看作300)。第二,强信息对学生产生的思维干...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中,错别字算得上是一种“多发病”。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来看,产生错别字的主要因素有:  1.知觉的分化水平低。小学生感知事物,习惯于看个大概,缺乏精细的分化能力,因此往往只能获得粗略、笼统的印象,而遗漏重要的细节。他们识字,就倾向于整体地感知字形,而不善于分析字形结构,尤其容易忽略那些被强的成分所掩蔽的弱成分。有关研究表明,小学生写字中的错误,主要表现为结构错乱、部件混淆、笔画增减等“形错”。这正是由于他们知觉分化水平低的结果。  2.遗忘规律的制约。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揭示的遗忘…  相似文献   

3.
顾子玲 《教书育人》2000,(17):40-40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由于其知觉最初还带有随意性,就是说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知觉,对感知的对象分化水平很低。因此,在学习以后文字再现时往往容易出现错别字,究其错误规律,大体有这么几种。 1、知觉的分化水平低,容易导致形体、音同和音近的错误 汉字由于本身笔画繁多,结构复杂,而构字的笔画有限,仅有点、横、竖、撇、捺、提、折、钩等数种,加上其各自变形的笔画,大概不过20多种,这就使得许多字在形体上相近,使学生在文字再现时出现同形代的现象。另一方面,汉语音节有限,许多字音相同或相近,也会使学生出现同音代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中把相似、相反、易混的习题编成题组进行整体教学是加大教学密度、减缓思维难度和提高学生解题水平、发展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现以分数应用题教学为例,谈谈构造组题的做法。一、着眼分化点设计题组学生初学分数应用题,往往不能很好地区分量、率,或者单位“1”的量找不准,导致分析不当,解题失误。说明学生的知识没有得到分化,感知还很笼统、  相似文献   

5.
大部分学生怕作文,问他为什么怕,他说脑子空空,没什么东西可写。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观察能力差,头脑中积累的生活素材贫乏。为此,作文训练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近几年来,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效果较好。一、研究儿童的观察特点,培养其观察兴趣小学段儿童的知觉水平还处于低级阶段,意志的自我控制力还较差,知觉事物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意知觉,对感兴趣的事物、鲜明的色彩容易引起注意。因此,教学中要尽量寓观察于学生的兴趣活动之中。如学校、班级、少先队举行什么活动时,学生的兴趣很高,教师就要因势利导,指导观察。儿童观察的另一个特点是知觉能力简单,对事物只满足于一个笼统的认识,缺乏精细深入的观察。因此,引导学生观察时,要尽量调动他们的多种知觉器  相似文献   

6.
正这一天我讲的是乘法分配律,当讲完例题时,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做书中的简便运算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25×12=?学生埋头练习,我巡视大部分学生的练习情况,完成后我拿其中两位同学做的给大家看。25×12 25×12=25×(10+2)=25×(4+8)=25×10+25×2=25×4+25×8=250+50=100+200=300=300我说:这两位同学算对了,两种算法都可以,你们是这样算的吗?是的请举手。学生们说:是!(学生纷纷举手自  相似文献   

7.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学习兴趣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33~35页例1、例2、"做一做"、第37页练习六第1~4题。【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激趣导入口算抢答比赛(以卡片逐题出示):4×730×415×320×3013×436×25(学生不会像前几题那么快了)师:好,比赛时间到,想知道36×25的结果吗?引入:要想很快口算出36×25的得数,需要用一件数  相似文献   

9.
绘画是儿童心理活动的反映,是儿童心理表象的图式化,因而,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的绘画水平必然受到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心理表象的制约和影响。探索和研究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发展问题,有益于在幼儿美术教育中采取正确的策略和方法。(一) 成人习惯于根据水平-垂直系统进行思维,运用该系统作为稳定的参照构架绘制图画,然而,在幼小儿童的头脑中还没有这样一个系统。这是由于幼小儿童的思维受知觉限制,还只能知觉到事物的某一个方面,而不能知觉到事物的所有方面,他们对整体的水平-垂直关系参照系统还缺乏认识,因而,在他们的画中经常出现烟囱垂直于倾斜的屋面,道路两边的房屋垂直于局部道路的奇特景象。那末,儿童是在  相似文献   

10.
思维定势是一个人对同类问题,多次用相同的思维方法而获得成功的解决,以后对于相似的问题就不作新的探讨而倾向于作出习惯反应。定势不仅影响到对事物的评价和对物体的知觉,而且影响到对问题的解决。如:"篮子里有5个大小一样的苹果,由5个小朋友平均分,分到最后篮子里还有一个苹果。问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苹果?"该题的答案是5个小朋友每人分到一个苹果。但此题让高年级学生来做,答案大多数是每个小朋友分到个苹果。他们的理由是分到最后篮子还"剩下"一个苹果,所以应从总数里减去回。这就是思维定势的影响,最后留在篮子里的苹果就是"…  相似文献   

11.
做数学题必须知道解题常识.注意教给学生的解题常识,对于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解题能力,都是大有益处的.常识一解答几道题或一份试卷’宜按先易后难的顺序做.如,简算题:(1)76 19×96,(2)37×2 63 ÷1/2,(3)35×105-35×5,组织训练时,如果学生对(1)题感到为难,教师则应相机引导:暂且把(1)题搁置起来,先做(2)、(3)题,再回过头来想(1)题.这时,学生不仅能很快地解出(2)、(3)题,而且还能从它们的解法中悟出(1)题的解题思路,即:76 19×96=19×4 19×96=(4 96)×19=1900.  相似文献   

12.
这是"分数乘分数"课前的一次调查:计算下面各题:(1)1/5×1/4;(2)1/5×3/4;(3)2/3×4/5。从计算结果我们发现,两个班分别有50%和53.8%的学生"会"计算"分数乘分数"式题。那么是否可以这样说,关于"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班中有一半学生是不用"教"的?于是我们对学生在计算以上式题中所采用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3.
有关联的数学学习,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结构化的关联材料、多元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对比,从而建构相对完善的知识系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观的过程。这一学习过程富有挑战性、批判性。"乘积哪个大"这节课是基于学生的学情进行设计的,从学校"KFS第二课堂"的后台数据看,部分比较大小的乘法题错误率较高,其中三道题的数据均低于50%:(40+4)×25○11×(4×25)得分率41%,257X 75○256×76得分率39%,342×248○343×247得分率24%。  相似文献   

14.
在应用题教学中,运用知觉的基本规律,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题意,确定相应的解题思路,是开拓学生思路,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能,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现在就知觉规律与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知觉的选择性与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多步计算的复合应用题所叙述的事物比较复杂,学生不可能同时对各种事物进行感知,总是有选择地把里面的某一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由此入手,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决定解题思路。选择的知觉对象不同,解题的思路也不同。例如:一个服装厂,原来做一种儿童服装每套用布2.2米。现在改进了裁剪方法,每套节省布0.2米。原来做600套这种服装所用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第九册应用题例2)该题叙述的事物分原  相似文献   

15.
生态课堂是对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关注,是对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平衡与失衡的一种调节,它讲究的是生态系统成员内部的共生与竞争。一、追求以生为本以生为本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这种发展与学生的终身学习有着相同的外延,其效果虽具有滞后性,但必定会在学生以后的成长中显现。如学生在做尝试题:"小华收集了一些邮票,他拿出邮票的一半还多1张送给小军,自己还剩25张。小华原来有邮票多少张?"时,笔者发现了"25×2+1=51(张);(25+1)×2=52(张)"这两个答案,基于此,笔者调整了教学环节,组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辩论赛。  相似文献   

16.
学习了小数乘除法的简便计算后,我设计了这样一组计算题:75÷(7.5÷0.4)、75÷7.5×0.4。我原想让学生快速练习,然后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发现这两题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自主发现第二题计算起来比较简便。但在课堂中,学生的计算情况大大地出乎我的意料,大部分学生都算错了,算法如下:75÷(7.5÷0.4)=75÷7.5÷0.4=10÷04=25、75÷7.5×0.4=75÷(7.5×0.4)=75÷3=25。  相似文献   

17.
填空题其形式比较单调,做起题来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假定法使每一道题都有多种填法,引导学生总结出规律,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于思考、钻研,同时也促进智力的发展.例如:(1)1/4×( )=1/5×( )=1/6×( )=1/7×( )(2)1/4÷( )=1/5÷( )=1/6÷( )=1/7÷( )引导学生观察第(1)题四个算式的关系,题意是要求四个算式的积都相等,已知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要求一个因数,必须先确定积(这是解这道题的关  相似文献   

18.
开放探索型试题由于其结构的可变性,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因而倍受关注.近十年来,一直是各地中考的热点.笔者对2008年各省、市中考试卷中的93份试卷进行了统计分析.从题量来看,这93份试卷中开放探究类试题共有306道,其中有2份试卷考了1题,25份试卷考了2题,27份试卷考了3题,28份试卷考了4题,7份试卷考了5题,  相似文献   

19.
<正>1.在区分形近字、同音字的教学中抓住教学难点运用影视资源低年级学生知觉的分析综合水平不高,在知觉一个新事物时,往往出现两种倾向:知觉事物较强的部分而忽略了事物的整体;或者粗略地知觉事物的整体而忽视了组成整体的一些重要细节。再加上有些汉字字形相近,在区分辨认时,学生往往因为观察不仔细而发生形近字混用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对这些形近字的区分比较,通过点明字形上的差别之处,用强烈的色彩加以强化,使之醒目,再通  相似文献   

20.
1 原题呈现 (2017 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提前批试题) 如图1, 直线y= a× + B 与反比例函数y =C×(C < 0) 的图像交于a,B 两点, 在反比例函数y =D×(D > 0) 的图像的第一象限分支上取一点C,若△aBC 是以原点O 为重心的等边三角形,则CDaB4 的值为___. 这道题从考察内容上看,涵盖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等边三角形、重心等表象知识点.实质上,还涉及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数等知识. 从题目所蕴含的思想看,涉及函数、数形结合、转化、从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借此考察学生独立探究、综合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