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著名诗人柯岩同志为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所作的诗作《周总理,你在哪里》是一首感人肺腑的优秀诗篇。这首诗之所以感人,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感情真挚,色彩强烈。第二,构思巧妙,脱俗创新。《周总理,你在哪里》的艺术构思与同类诗作  相似文献   

2.
《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抒情诗,情景交融,逐步展现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感人画面,歌颂了周总理为革命日夜操劳、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亿万人民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这首诗之所以写得如此感人,关键在于构思巧妙。过去的悼诗、祭  相似文献   

3.
柯岩同志为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而写的抒情短诗《周总理,你在哪里》,表达了我国人民对总理发自内心的歌颂和深切的怀念之情,这是一首别具一格、动人心魄的好诗。全诗以“衣”韵作为韵脚,并将“你”字入韵。“衣”韵,是典型的齐齿呼,开口度小,很适宜表达细腻绵远的情思。诗人柯岩选用这个韵脚来抒发自己的一腔深情.是选得很好的。而这个“你”字的入韵,更加浓了诗的抒情意味,更好地抒发了“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诚挚的感情。如诗的开头第一节:  相似文献   

4.
《周总理,你在哪里?》是一篇以真挚的感情深切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优秀抒情诗。问世于周总理逝世一周年之际。诗人柯岩同志以饱满的革命激情,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深沉委婉的笔调,写出了亿万人民悼念总理的深情,喊出了时代的强音!这是一首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的热情颂歌,是记载人民与总理鱼水之情的历史画卷。全诗篇幅不长,只有短短的八个小节,由于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因而容量很大,具有结构严谨,线索分明,语言精当,节奏匀称,感情充沛等特点。所有这些,对于增强艺术感  相似文献   

5.
<正> 今年是周总理的诞辰一百周年。想起周总理, 我头脑中不禁涌出这样的诗句: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这首诗《周总理,你在哪里》是诗人柯岩在1977年在《涛刊》举办的诗歌朗诵会上朗诵的,后来竟不胫而走,许多报刊纷纷转载,电台纷纷播诵,多家出版社收入悼念周总理的诗集,还被收入初中《语文》课本。这首仅几百字的一首诗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究其原因,是因为亿万人民对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有深厚的感情。而这首诗恰恰用诗的形式表达了亿万人民的心声。 有人说,散文是美文,而诗歌是美文的美文。她的美表现在多方面,而这首诗的美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巧用辞格表达强烈的感情 多次用“反复”的手法,使作者要抒发的对周总理无限崇敬、怀念的感情一次次向前推进。 诗是主情的文体,这首诗一开始就用“呼告、反复”的辞格表达亿万人民对我们敬爱的周问题的无限怀念之情。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这里,第一句是呼告,划横线的是反复。反复辞格的使用,仿佛痛失亲爹娘的孩子在反复低吟对亲人的怀念,抒发无比强烈的感情。  相似文献   

6.
柯岩同志写的《周总理,你在哪里?》,热情歌颂了周总理为革命日夜操劳,为人民鞠躬尽瘁的高尚品德,深切地表达了亿万人民无限怀念周总理的纯真感情。对于这首抒情诗,在具体教法上,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抓好课堂朗读,使学生受到思想教益和艺术感染 《周总理,你在哪里?》是以铿锵动人的语言,和谐的韵律节奏来表达主旨,打动读者心弦的。搞好课堂朗读,“如同赋给作品以生命”,“更会使人感受”。(徐世荣:《谈谈朗读教学》)在朗读时,我们要以本诗的主题为依据,把握住深切地怀念、热烈地赞颂这个基调,不要读得哀愁低沉,悲悲戚戚。大家知道,感情是诗歌朗读之本,因而,教员在范读时,一定要带着炽热的情愫读,读出感人的激情来,并引导学生以无限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篇悼念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优秀诗章。作者柯岩同志是我国著名的一位革命诗人。全诗共九个诗节,大致可分为三段。第一诗节为第一段;二至八诗节为第二段;第九诗节为第三段。全诗的感情波涛漩绕诗题而推进,整首诗感情炽烈深挚,艺术构思独特新颖。二现在,我们对全诗逐节作些分析。第一节,“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起笔之始即把作者所要讴歌的对象点示出来。连续两次“总理”的称呼和“我们的”、“好”的定语修饰,使爱戴之情自然流露。接着,用两个问句,“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诗人寻问的急切之情喷薄而出。同时,两句也鲜明而突出地点出了诗题。下面的诗句就是循此而来、缘此而生,是运笔于不同画面而对此句所作的艺术回答。此句起领属下文、启开诗境的作用。诗人在呼喊敬爱的周总理,诗人在代表广大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典型材料”。 为落实初中《阅读》第三册诗歌单元教学要求和训练重点,特对具体诗歌作如下内容浅析和教学建议。 周总理,你在哪里 《周总理,你在哪里》是当代著名诗人柯岩为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而写的一首自由体抒情诗。作者用形象凝练的诗句表达了全国人民对敬爱的周总理的无比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9.
敬爱的周总理的丰功伟绩和崇高品质,即令以兰天作纸,以海水为墨,也是写不完的.而石祥《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一诗,却以"灯光"为线索,经过巧妙的艺术构思,作了成功的概括.它以昂扬的激情,动人的意境,抒发了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和崇敬的感情,表达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决心以周总理为榜样,在新的历史时期,高举毛主席的旗帜,紧跟英明领袖华主席,进行新长征的宏伟抱负和坚强意志."灯光"是全篇的诗眼.它象征了周  相似文献   

10.
一、构思精妙,情怀炽热《回延安》以精妙的构思和热烈的情怀著称于世,是一首动人心魄、令人感奋的好诗。作者贺敬之以儿女对母亲之情来比拟自己与延安、与党和人民的血肉关系。全诗以此作为构思立意的基础,以“回延安”为线索,按照诗人回延安的经过及感情的发展变化叙事抒情:先  相似文献   

11.
要巧于激发阅读兴趣。阅读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抓住,使他们对课文产生好感,受到鼓舞。例如讲授《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课。一上课,我满怀感情地向大家介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在法国巴黎演奏一首乐曲,轰动了整个巴黎,这就是《周总理你在哪里?》。它的歌词是这样的,……”于是,我深情地背诵诗的开头一节,然后说:“这是诗的开头一节,下面的就让大家自己朗读吧。”话音刚落,大家就深情地朗读开了。  相似文献   

12.
1990年代以来,写母亲的诗不少。有佳作,但寥寥。此中消息,值得玩味。李庄的《母亲》(载《诗刊》1992年第6期),全诗3节,15行,末节写得不错,有新意:“母亲/我死后会忘记你/而你住进我的一首诗里/做一双双鞋子/向诗外张望”。但中间一节不伦不类,破坏了全诗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炽烈深沉的怀念之情,抒发了对周恩来总理的无限崇敬和热爱,讴歌了周总理伟大而崇高的精神。全诗以怀念之情为线索,层层升华,首尾呼应,感情真挚,动人肺腑。精讲要点:一、学习周总理一生为革命呕心沥血、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二、学习本诗别  相似文献   

14.
《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是将军诗人石祥为悼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而创作的一首著名诗篇.全诗以灯光为线索,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深情讴歌了周总理为人民呕心沥血、日夜操劳的崇高品质和为革命鞠躬尽瘁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及全国亿万人民对周总理无限的怀念与崇敬.  相似文献   

15.
《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课,是一首抒情诗,写于1976年,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同志逝世一周年前夕。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对周总理无限怀念之情。但对于现在的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对当时那人妖颠倒的动乱年代,  相似文献   

16.
张舒 《语文天地》2015,(7):54-55
眼睛是最能传神的器官,被人称为心灵的窗户。人有眼,诗词亦有眼。古人作诗填词特别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表现出全诗的思想。把握诗眼是理解诗意的一个关键,抓住这个字词往往可以以小见大,把握住全诗的行文脉络。分析诗眼就是抓住诗歌中最精炼传神的字、词、句进行品鉴,看其在拓展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关于诗眼,清代刘熙载《艺概·词曲概》的  相似文献   

17.
马宏 《语文知识》2002,(3):14-15
重音是朗读时最常见的基本技巧,就是为了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而将某些词语读得突出一些。通常来说,加重音的词语朗读时要读得重一些、响一些,但并非所有重音都如此,比如: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第二个“哪里”作为重音,若也用加强音量  相似文献   

18.
正一、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采薇》是《诗经》中的名篇,描写了一位长期戍边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全诗可分三层:前三章写了其征戍之久,思乡之切;四、五章写作战情景;第六章写归途中亦喜亦忧的复杂感受。全诗采用重章叠句、赋、比、兴、衬托等艺术手法表达了丰富的情感。(二)学情分析本诗中士兵思念家乡、想念亲人的情感表达得较显露,学生较容易体会,但士兵对战争的复杂感情及其归途  相似文献   

19.
著名作家贾平凹的获奖散文《丑石》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其形式和内容都有许多耐人品味的地方。现择要予以肤浅的分析。一构思精巧文中精巧的构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线索明晰。全文以遗憾(丑石)——讨厌(丑石)——惊奇(丑石)——赞美(丑石),这种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行文不疾不徐,不蔓不枝,思路一目了然。二是欲扬先抑。为了突出陨石之美,文章先极力把它的外形和用途写得一  相似文献   

20.
《一夜的工作》(第十一册)记叙了作者何其芳到中南海政务院陪周总理审稿子,亲眼看到的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写的虽是平常事,但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形象却塑造得高大丰满、光彩照人。文章构思精巧,语言隽永,耐人寻味,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周总理的无比敬佩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