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观察过程中,告诉学生合理的观察顺序,告诉学生如何看,先看什么,后看什么,怎么看,这对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观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观察中,有无明确的观察目的,得到的观察结果是不相同的,要使学生学会观察,就必须让学生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观察活动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事物,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记忆的概述 (一)记忆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在生活实践中,人们经常感知着许许多多的事物,产生种种的思想和情感,并且进行各种不同的活动,当这些事情经过以后,它们的映象并不全部消失,而能在人的头脑中保持一个相当的时间,在一定的条件下还能再现出来。这就是通过记忆来实现的。记忆与感知不同,感知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的事物的反映,而记忆则是人脑对过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要观察。叶圣陶先生指出:要阐述事物,必须首先认识它们,了解它们,这惟有下功夫去观察。观察是人脑通过感官对客观对象的感知活动,是记忆、思维、想象、表述等一系列写作活动的基础。由此看,教会学生观察是作文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4.
正记忆是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之一。记忆活动与整个大脑有关,它是获得经验,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没有记忆,就谈不上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智障学生的记忆特点主要表现为识记慢,保持不恒久,再现不完整,对材料编码加工不完善,缺乏记忆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因而,增强智障学生的记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一、形象直观,提高记忆智障学生认识事物主要靠直观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受直观情景联系的限制。他们对熟悉的、具体的事物较容易掌握,而对陌生的、抽象的事物很难较好记忆。只有把记忆材  相似文献   

5.
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存而前时存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如,我们在头脑里可以呈现出父母的形象、自己房间的布局及各种用品的模样等等。这些都是记忆表象。表象的积累和丰富对人的记忆活动、思维活动和想象活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表象的形象性和概括}生,使人们可以进行想象活动和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6.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当人的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时,就表明他在注意这个事物。注意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观察、记忆、学习、思维、想象以及动作技能的掌握、机械的操作等活动中,都必须有注意参加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而错误和事故则往往与活动中不注意有一定关系。有了注意,人才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精力,深入考虑一定的问题,把要解决的问题保留在意识的中心,有  相似文献   

7.
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记忆力是重要的一环。要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就要设法增强大脑对事物对人的感官的作用,使人大脑,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活动,形成一定的暂时神经联系,这样联系在大脑皮层上保存下来,便产生了记忆。  相似文献   

8.
辩证思维是指用唯物辩证观点来观察、分析事物.它要求看问题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能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看到事物的一体两面和他们之间所能产生的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9.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以及自身的活动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也可以说是人对“情”的感受所表露的心里状态。它包括情绪、兴趣、感情、心境和态度等因素。它是以观察、记忆、注意、思维、想象等认识因素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在一起的。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情感对大脑皮质的有效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积极的情感可以大大增进大脑的工作,使大脑皮  相似文献   

10.
观察是习作的基础,是儿童认识客观事物的门户,也是情感的发源地,语言表达的依据.指导孩子们按一定的顺序精深、细致地观察,深入地体验生活,是习作训练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对活动着的事物进行观察时,事物变化的即时性和小学生记忆的短暂性,导致了语言表达笼统,不够形象生动的现象. 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播放事物活动变化的过程,就能解决以上问题.这种作文教学辅导方法的观察素材来源于现实,但它的作用已远远地超过了现实,我们称之为作文教学的超现实辅导.  相似文献   

11.
观察是写作的基本功.要写好文章首先要学会观察.平时学生观察事物时,往往粗枝大叶,只看事物的表面,不看事物的本质,也不会联想想象.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我曾组织同学参观物资交流大会.参观后要求学生写观察作文.这样做的好处有三: 其一,物资交流会时间长,便于学生多次观察;其二,人们的活动比较集中;其三,对动态场景观察可以锻炼人的思维.  相似文献   

1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以及自身的活动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也可以说是人对“情”的感受所表露的心里状态。它包括情绪、兴趣、感情、心境和态度等因素。它是以观察、记忆、注意、思维、想象等认识因素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在一起的。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情感对大脑皮质的有效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积极的情感可以大大增进大脑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促进智力发展哲盟奈曼旗实验小学邱淑坤所谓智力,是指人的感知、观察、思维、想象、记忆等心理活动;所谓非智力因素,则指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注意等心理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成绩则是二者相互...  相似文献   

14.
从心理学和思维学的角度来分析,幼儿学习兴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作用。兴趣能把幼儿的认识和行为统一起来,增强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主动将精力用于学习活动,自觉地记忆、想像和思考所观察的事物和所学习的内容。注意是幼儿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的重要条件,它直接关系到幼儿入学后学业的好坏,而兴趣又是幼儿注意是否集中的关键,如果幼儿对学习不感兴趣,就不可能在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5.
关于观察     
心理学把观察定义为盲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这里强调的是观察的有意性,区别于无意注意;强调了观察的计划性,区别于随便看;说它是知觉过程,所注重的是观察活动需要通过眼、耳、鼻、舌、身等各种感觉来考察事物和现象。通常,人们容易把观察理解为用眼睛仔细看,把观察局限于引导儿童用眼睛捉捕现象、考察事物。诚然,通过视觉获得信息是观察的主要通道,但观察不仅仅限于视知觉,它来自于多种感知活动,是各种感知过程的综合活动,所以说观察是知觉活动的高级形式。  相似文献   

16.
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脑中,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联想是再认再现的记忆过程,也是由已知探究未知的推理过程,又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说到底是人脑由感知事物形成的表象,在刺激物的作用下想到与之相关联事物的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7.
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脑中,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联想是再认再现的记忆过程,也是由已知探究未知的推理过程,又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说到底是人脑由感知事物形成的表象,在刺激物的作用下想到与之相关联事物的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8.
记忆力是提高历史教学水平的重要一环。要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就要设法增强大脑对事物识记的痕迹的保存能力。因为记忆力的产生是由于客观事物对人的感官的作用,传入大脑,引起大脑皮层兴奋活动,形成一定的暂时神经联系,这种联系在大脑皮层上保存下来,便产生了记忆。在历史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联想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头脑中想起的一件事物,又引起想到另一件事物。由于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各种知识也是相互联系的,因而在思维中,联想是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是记忆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联想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头脑中想起的一件事物,又引起想到另一件事物。由于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各种知识也是相互联系的,因而在思维中,联想是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是记忆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