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社 《传媒观察》2006,(5):51-52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可以说,谁拥有了人才,谁就赢得了优势,就能在竞争中赢得胜利。当前,国内新一轮报业大战如火如荼,随着报业竞争的逐步深化,人才的流动也日趋常规化、国际化,如何更好地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已成为报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报业发行结构的调整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央明确提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我国报业也开始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发行新思路。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报业结构由单一走向多元;报业经营由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再到产业化运作;报业主体由报社变为报业集团再为传媒集团;报业发行模式由邮发合一到自办发行再到多种发行模式并存;报业技术则由传统迈向现代进而网络化数字化。在新的经济体制下,报刊发行在观念和体制上有了巨大进展,报业发行大战硝烟弥漫。  相似文献   

3.
张涛 《新闻前哨》2007,(5):52-54
一、报业发行促销的背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报业呈现出一个不断改革与持续发展的局面,发行运营在报业经营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报刊都是依靠邮政局发行。1985年,河南《洛阳日报》率先在全国开始自办发行工作。到目前,我国报刊自办发行已经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自办发行为我国报刊业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4.
中国报业正经历从"征订时代"到"零售时代"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的都市报业大战,在各家报纸的编采实力、内容及品相均不断提升的前提下,报业的竞争,其实就是发行的竞争。从北京、广州、成都、南京、西安等竞争相对惨烈的城市看,无不说明这一点:谁在发行上占主导地位,谁在发行上抢先,谁就是王。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报业集团的出现,各报业集团在大报之外纷纷推出小篇幅的都市类报纸,报业竞争加剧,开始进入营销阶段,但这一阶段的营销主要是通过内容的比拼来进行,我们称之为内容营销阶段。进入21世纪,在新兴媒体的冲击下,  相似文献   

6.
伍悦 《报刊之友》2010,(2):43-45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重庆报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华西都市报》和《重庆时报》为代表的外地合营报业逐渐占领了重庆部分报业市场,打破了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发行的一枝独秀局面。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驱动。不在竞争中奋起,就在竞争中被淘汰。对此,我们要积极应对,不断探索和创新发行模式,确保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发行市场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7.
“报纸发展区域化”既是近年来我国报业发展的空间走势,也是报纸在产业化运作中的某种“区域轰炸”——广告式操作方法。这种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报业的发展态势,不仅包含了地缘位置层面的意思,还包括报业经营理念上的含义。从第一层意思字面上解释,是指地方发行的报纸,但其另一层意思也包括针对特别目标受众群体发行的报纸。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区域不仅是对报纸发行地理上的划分,也可以说是对受众群体进行了划分。这是传播模式改变后,受众主体地位提高,也是报业在经营上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8.
王凌云 《声屏世界》2013,(5):109-110,108
当代中国的报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建国后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这一阶段,报业的主体是由各级党委主办的党报,以及由行业主管部门主办的行业报,以宣传政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为主要任务。第二个阶段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后期,以《华西都市报》创刊为标志,由党报集团主办的都市报成功崛起,以及大量以财经、体育、娱乐为主体的专业报刊,这些报刊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全面推进,我国的报业竞争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愈演愈烈。报业市场已成为国内传媒业竞争最激烈的一个市场。所谓“新闻大战”、“扩版大战”、“周末版大战”、“发行大战”、“报价大战”、“广告大战”等竞争,早已司空见惯。而所有这些大战背后最核心的较量乃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报业的第一资源,也是报业的竞争之本。  相似文献   

10.
报业的竞争是新闻的竞争、是广告的竞争、是实力的竞争,但说到底是新闻信息质和量的竞争。谁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谁能快捷、准确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谁就能赢得受众的青睐。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新闻性和服务性是支撑一张报纸的两个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11.
报纸已经进入市场,这是不争的事实。如今报业的市场经济好比眼球经济,也就是说,谁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谁就赢得了市场。这种赢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短平快的:靠的是版面设计的冲击效果和热点新闻的快速报道;一种是长期的魅力:靠的是文章的质量,靠的是文章的感染力。目前我们许多报纸重视的是第一种方式,但在相对更为成熟的西方报界.重视更多的是第二种方式。一位去美国报界参观的总编说。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报业数字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的概念不绝于耳。人们熟悉数字化的概念或许最先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的数字电视开始的。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报纸印刷由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取代铅排铅印时就已经走向了数字化。如今,在发展现代报业的道路上,数字化已成为新时期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报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内地有报纸2007种,分属1200家报社和报业集团,而从1996年广州日报成立中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到今天全国已有39家报业集团。组建报业集团是推进内地报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的重要措施,报业集团建设在整体上推动了中国报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报业从业单位经济规模的扩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出现和迅速普及更加剧了媒体之间的竞争。十多年的发展表明,不管网络媒体如何发展,也不能取代报纸,但对报纸产生的生存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中国报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新闻优势走数字化发展的道路。可喜的是,中国报业在走向报业集团的发展过程中,已在逐步走向数字化的全面发展道路,提高了报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但勿庸置疑的是,由于受观念、认识差异  相似文献   

13.
刘燕 《青年记者》2009,(16):101-102
20世纪70年代末,报业重新经营广告和国家确立媒体“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指导思想后,我国当代报业的产业化迅速发展起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报业产业化跨过了以广告和发行为主体的传统模式,逐渐进入集团化、品牌化经营阶段。自199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挂牌,成立首家报业集团,中国报业迎来了集团化改革热潮,报业改革进入集团化阶段。  相似文献   

14.
每逢临近年终,正是来年报纸征订的黄金时节,一场报纸行业的发行大战便进入白热化,各类报纸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千方百计争取订户,以求赢得读者,占领市场。值此发行大战白热化之际,报业不正当竞争行为也充分暴露出来,扰乱报业市场秩序,破坏报业正常发行,影响极坏,  相似文献   

15.
张劼 《今传媒》2005,(12S):44-47
在“都市报纸冬日说”、“报纸消亡说”开始成为报业界的热论时,免费的精神午餐也开始疯狂的扑到鼻尖。今年,《河南商报》计划免费发行;1月6日起,《北京广播电视报》免费送报三个月;《Ⅰ时代报》在地铁沿线免费发行,《广东日报》即将出版免费报纸……免费报纸在国内开始正式抢滩传统报业市场,并试图分割报业利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韩璐 《新闻传播》2007,(4):27-27
为了应对新的生存挑战,报业已经开始思考并尝试全方位的战略转型,而报业战略转型的新方向就是“数字报业”。数据库建设是实现数字报业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末,报业重新经营广告和国家确立媒体"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指导思想后,我国当代报业的产业化迅速发展起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报业产业化跨过了以广告和发行为主体的传统模式,逐渐进入集团化、品牌化经营阶段.  相似文献   

18.
<正> 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开始,报业信息化建设经历了几次较大的技术革新,激光照排、新闻采编、资料数据库等系统的建立和普及,宣告报业告别了“铅与火”、“纸与笔”、“剪刀加浆糊”的落后作业方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数字出版时代。如今报业信息化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丁敏华  邱扬 《新闻前哨》2001,(11):32-33
一、新闻信息技术是现代报业发展的生产力 回顾我国报业的发展历程:报业从“铅与火”,走进了“光与电”,丢掉“笔与纸”,跨入到今天的网络时代,报业的三次大发展证明,只有技术革新和发展,才能推动报业的发展和前进。 现代报业的生产特点是:新闻采访、编辑网络化,新闻摄影数字化;新闻产品的发行和传送方式的趋势是无纸、无人化。这就意味着电子新闻信息技术、多媒体传播技术在报业的生存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现代报业的发展更离不开新闻技术的进步。 依据现代报业发展的特点以及报业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有许多新技术、新…  相似文献   

20.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中心城市报业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广州、成都、南京、西安等城市一度成为国内报业竞争最为激烈的城市,城市都市类报纸的迅速崛起,吸引了广大读者的眼球,也成为党报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一些党报陷入发行萎缩、影响力下降的困境。然而也有一些城市党报,努力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既坚持党报性质又能求得快速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