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4年11月,美国著名科学家和科学史学家夏皮尔教授应邀来武汉大学讲学.借.此机会,我们就科学哲学的性质、科学进步、科学的合理性及其他有关哲学问题与他进行了多次长谈,现将访谈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库恩的“范式”与夏皮尔的“背景信息”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式”和“背景信息”分别在库恩和夏皮尔的科学哲学理论中居于基础和核心的位置,本文详尽地分析和比较了这两个概念。尽管库恩和夏皮尔共同以批判逻辑经验主义的静态科学知识观为出发点,建立了范式和背景信息这类随科学发展而变化的哲学概念,但是,由于两位哲学家的哲学目标不同,两个概念的涵义区别很大。背景信息只是在科学活动中被当作“理由”使用的科学知识,而范式则涵盖了科学理论要素、社会心理要素和形而上学要素;范式在科学发展中的变化方式类似一种突然的和格式塔式的,背景信息则是局部的、具体的和多样化的;范式在科学活动中具有决定性和至高无上作用,它与观察之间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背景信息则源于观察并需经观察所检验,背景信息与观察之间是双向渗透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观察与理论的关系问题是西方科学哲学中古老而年轻的话题 ,无论是古典经验主义的朴素观察论 ,逻辑经验主义的观察中立说 ,N· R·汉森提出的“观察渗透理论”,还是历史主义学派提出的“理论决定观察”,以及新历史主义学派的代表夏皮尔主张“观察与理论双向渗透”的观点 ,都缺乏辩证的哲学思考 ,只有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 ,才能正确理解和科学说明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日常生活哲学的内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常生活哲学,是以日常生活过程之本质及其变迁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哲学。以哲学的方式研究与探讨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本体论存在状况.把存在于日常生活深层结构中的内部矛盾及其张力关系上升为哲学问题.是日常生活哲学的基本研究路径。据此.日常生活哲学的内在价值可以在以下几个维度得以彰显。一是揭示日常生活结构性变迁的内在必然,为日常生活主体的自主性活动提供精神支撑和理性导向:二是揭开哲学与生活的原初性关联.为研究哲学乃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质、价值立场、终极关怀与现实精神开出新的视角;三是为哲学走向现实生活的深处开辟了新的道路,为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新的视角和现实途径:四是为反思、透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问题与出路提供全新的方法论视角与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5.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许多科学现象、科学活动往往被我们老师所忽略。细致观察生活是儿童科学启蒙教育的有效途径,大自然是儿童科学启蒙教育的“活”教材,学会探究是儿童科学启蒙教育的主要方法,利用儿童的生活及其周围的环境对他们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使教育与儿童的生活、感性经验结合,把科学启蒙教育渗透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6.
对“李约瑟难题”的再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是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是文化的核心,科学是一种文化过程,因此科学、哲学和文化是三位一体的。由于哲学和文化是多元的,所以科学也是多元的;由于中西方的哲学和文化之间存在重大差异,所以中西方科学之间也存在重大差异。这是正确理解“李约瑟难题”的一个前提和关键。国内外许多学者之所以在“李约瑟难题”的有关问题上产生了种种误解,使这一难题迟迟得不到正确解答,其原因是由于他们混淆了中国科学与西方科学、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经验、经验技术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7.
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现代社会哲学认为,科学世界(scientific world)是建立在数理——逻辑结构基础上的,由概念原理和规律规则构成的世界;生活世界(life world)是建立在日常交往基础上的,由主体与主体之间所结成的丰富而生动的日常生活构成的世界,即"日常生活世界"。用德国著名哲学家胡塞尔(E.Husserl)的话说,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区别在于:前者具有"不可知觉的客观性",即人们永远也无法实际知觉和经验到这个世界本身,所经验到的只是以形形色色的概念原理、规律规则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第三条道路"对当前英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第三条道路”是以布莱尔为首的英国“新工党”的政治哲学,是介于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和福利国家之间的中间道路,这种政治哲学影响之下的英国教育改革同样体现了这种“折衷”之路。  相似文献   

9.
魏书生同志是来自实践的教育改革家,他把马列主义哲学、教育科学、系统科学等现代教育理论综合运用,在教书、育人、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等领域创造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科学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在学习、研究他的教育改革思想和经验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辩证法思想是他的教育改革思想的基础和精髓。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为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并塑  相似文献   

10.
一、科学的辉煌 在古代,自然科学隶属于哲学,是随着自然哲学的发展而发展的.直到近代,由于实验方法的建立,自然科学才最终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由直觉思辨的研究发展到实证的研究,从而成为现代意义下的真正的科学.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正是他的实验方法的确立使自然科学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我们把伽利略的实践称为科学和哲学的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始终是以大教育理念为指导,着眼于国家、民族的创造目的,以教育科学的"行"与"知"的哲学关系立意,以办学之"行"的实践为基础,以改造"教育组织"的探索为重要前提的。他的毕生之管理经验,又是以其创造性的、全面而细致的"做"见于《全集》的。他的"创造教育"的先进思想和实践经验,最值得今天的教育者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始终是以其大教育理念为指导,着眼于国家、民族的创造目的,以教育科学的“行”与“知”的哲学关系立意,以办学之“行”的实践为基础,以改造“教育组织”的探索为重要前提的。他的毕生之管理经验,又是以其创造性的、全面而细致地“做”见于《全集》的。他的“创造教育”的先进思想和实践经验,最值得今天的教育者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拉卡托斯有意把他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推广应用到他的拟经验的数学哲学中去,建立起“数学研究纲领法论”.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赖以建立的两个前提是自然科学的经验性和可证伪性,那么对于数学,其是否也有与经验科学一样的完全的经验性质呢?数学能象经验科学一样被证伪吗?这是建立“数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本文正是围绕这一问题,对拉卡托斯后继者在这一方向上的数学哲学研究作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以期引起对“‘数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何以可能?”这一问题的深入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休厄尔的科学哲学思想主要有三方面:他的哲学基础是“事实一观念”学说;他的哲学核心是作为真理发现理论的归纳学说;他的真理学说将符合说、融贯说结合起来。休厄尔的哲学思想不仅开启了科学哲学的先河,而且在英国哲学史上,他成功地摆脱了苏格兰常识主义哲学的影响,将哲学重新拉回到理论分析的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15.
日常生活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维度.马克思哲学的人文关怀、科学精神、价值旨趣集中地蕴含于马克思日常生活理论的内在结构、历史现实、大众生活与民族实践等基本层面中.考察、研究马克思日常生活理论及其方法论指向,不仅对于深刻把握马克思哲学的真理品质与实践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民生化提供新的理论视界与现实空间.  相似文献   

16.
拉卡托斯作为科学哲学历史主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科学编史学研究纲领的提出对促进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的关系的研究具有重大贡献。把认识论解释学与拉卡托斯科学编史学研究纲领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这两种理论特别是对后者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科学哲学研究机构的空间分布在科学哲学的研究中一直被忽视。文章选择国际科学哲学界的《科学哲学》《不列颠科学哲学杂志》和《综合》三种权威期刊作为样本,采用定量的方法去挖掘科学哲学学术机构的一些潜在规律。研究发现:美国是科学哲学的研究中心,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是科学哲学的研究重镇;科学哲学的学术机构分布在划分为权威、重点和普通三个区域之后,学术机构数量上符合1∶5∶52之比例;著名学术机构与著名学者之间相互影响;2000年以后我国的科学哲学界相关学术机构在国际三种科学哲学期刊的论文发表有了较大进展。从深层意义上表明,科学与哲学相得益彰,适当的科学哲学能够引导科学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诠释学经验”是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中很重要的概念,在《真理与方法》中,他首先通过考察三个例证,细致地分析了经验概念;然后再通过分别辨析三种类型的“我”与“你”的关系,阐明了三种不同的诠释学经验;最后指出效果历史意识是真正的诠释学经验。这种分析方法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科学革命的结构》出版后即引起了激烈的论战。由于库恩的不可通约性论点过分强调理论的不可比性,而采取了否认科学进步的极端观点,波普尔、拉卡托斯、夏皮尔等都指责库恩陷入相对主义和非理性主义范式,并且存在范式概念模糊不清的问题。这些人对《科学革命的结构》的解读,特别是对不可通约性概念的理解,均不能令库恩满意。当库恩不再谈论范式时,他希望对不可通约性概念更加精细地说明,能够为自己的立场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库恩在后期的主要研究旨趣,是要填补《科学革命的结构》遗漏的哲学环节。但在库恩看来,无论是传统的意义理论还是新的指称因果理论,都不能有效地说明科学革命后同一术语的意义变化。为此,库恩希望借助语言分析,对不可通约性提出新的分类学解释,这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语言转向"。研究通过对库恩在这一问题上的思想变化历程的考察指明这一变化的实际可能性,既是其应对批评的内在需要,也是他为挽救科学哲学而作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20.
在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因循思辨的历史哲学传统,也没有照搬实证主义的分析模式。他们认为,研究社会历史这样的复杂性问题,需要借助于哲学和科学之间的方法论空间,需要哲学方法和科学方法的综合集成。历史唯物主义开辟了一条哲学思辨与科学实证相融合的社会历史研究路径,在方法论原则上具有"哲学—科学二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