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幅员辽阔,南腔北调,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地理空间的相对性与语言风俗的相近性,给城市台提供了贴近本土受众的思路。城市台惟有侧重本土文化特征,才有助于发挥地缘优势,实现差异化传播。韵方言节目承载本土文化神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化多样性以及地方曲艺薪火相传的保证。方言节目的兴起与发展,既是地方电视台在央视和省台的收视压力下,以受众细分思路为导向,培养本土忠实观众的重要举措,也是保护地方语言文化的丰富性与传承性的一种形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对现实生活的提炼,使本土节目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神韵。  相似文献   

2.
方言情景剧的崛起与生存空间 方言情景剧是一种语言上采用地方方言,叙事上以喜剧冲突反映社会现实,人性并且贴近百姓生活,表现平民智慧,生活细节和民间话语的虚拟现实的电视艺术形式.一般来说,方言情景剧可以看做是方言剧和情景剧的结合,这种剧种融合了本土文化与虚拟情境的情景剧,以展现强大的本土文化力量,也体现了当前大众文化发展后小众传播盛行和媒体针对小众传播推出"窄播"产品.  相似文献   

3.
白国龙  高磊 《报刊之友》2013,(9):142-143
陕西方言作为一种地方方言,经过在影视剧中运用这种跨文化传播方式,其文化意义与其本土文化场域内的意义不同。笔者从本文化视域与他者角度来看跨文化传播中陕西方言的意义变迁,认为,当前影视剧中陕西方言所建构的文化更多满足的是“他者”的文化想象,而陕西方言本身在空间与时间上的文化解释,在影视剧的跨文化传播中产生了意义缺损和变化,发生了为塑造文化地理拟态环境,增加生活气息,作为幽默元素充当审丑对象的功能性转变。  相似文献   

4.
从昆明的方言电视节目入手,运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昆明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对本土方言电视节目的语言态度进行考察,有利于了解昆明地区人们对方言电视节目中方言的认知倾向,进而探讨方言电视节目对方言文化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方言情景剧以展现本土文化、小众传播、高收视、高口碑为特点的电视节目,为地方台抢占地方收视市场份额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章以甬剧情境系列剧《药行街》为分析对象,总结了方言情景剧成功的要素,即人物设置要层次丰富、性格鲜明,剧本创作要有精彩的情节,要体现本土独特的文化内涵,要有丰富而立体的场景布置.  相似文献   

6.
张家界方言作为张家界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播张家界文化的人文纽带。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环境下,如何传承和保护张家界方言已经成为张家界政府、社会各界人士都重视的问题。探析张家界方言的保护和传承问题,也是为了更加科学、有效地发展张家界方言,保护张家界的传统文化,对推动张家界的方言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张家界市永定区为例,对张家界方言的保护和传承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陈静 《东南传播》2011,(12):147-149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现代社会传播环境的改变,方言与地方文化日趋式微。借助方言电视节目,方言和地方文化得以借助电视这一媒介焕发新的生命力。本文运用传播学和语言学知识分析了方言与地方文化式微的现状与原因,指出方言电视节目在对地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8.
毛现辉 《东南传播》2014,(10):25-26
在收视逻辑中,电视作为社会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平台,必将把本土受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人文、风俗、地理等纳为自己的主要范围,即考虑本地市场,以本土受众为主要定位。闽南语电视频道与其他地方电视媒介一样采用本土定位方略,以传播闽南方言文化为核心内容定位,频道的各个栏目有各自的受众群定位。有了恰当的频道定位,下一步便是采取合理的频道传播策略,即考虑怎样把自身栏目推向受众。  相似文献   

9.
这些年,电视方言节目在各地的荧屏上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随着电视竞争的深入,电视方言节目已成为各地方电视台竞争的一大利器.它不仅传播了地方文化,而且增强了电视节目的吸引力与亲和力,易于得到本土受众的认可,博得不俗的收视率.但在方言节目火爆的今天,我们也应该看到问题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0.
网络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方言传播突破了地域的限制而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虽然我国的方言保护多年来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方言的代际传承形势依然严峻,让方言实现活态传承才是真正的方言保护,新媒体技术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方言短视频的出现让方言传播更加广泛,让方言学习更加有趣,让方言民俗更加接地气。可见方言传播与新媒体技术的结合一定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1.
辛儒  齐芳 《河北科技图苑》2011,24(3):20-22,8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推动文化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与源泉。汉语方言是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地域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保护与传承汉语方言有利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绚丽多彩中华文明的延续。概述了我国汉语方言的现状与作用,提出了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保护与传承汉语方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何国军 《出版广角》2016,(22):29-31
方言文化对于传统文化而言具有重要的传承和传播价值,利用APP平台进行方言文化的推广和传播,有利于发挥APP平台的趣味性、新颖性和互动性特点,可引发新兴人群对方言文化学习和应用的兴趣,使方言文化这种民族文化形式与新时代技术发展充分结合,最终将方言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与数字化传播的新方向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李勇 《中国编辑》2023,(10):85-90
在国际传播政策引领下,县级融媒体积极嵌入国际传播体系,通过建立县域本土文化传播中心,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激发本土文化活力、传播优秀本土文化内容。县级融媒体对本土文化的生产与再现、连接与服务,让更广泛、更多样的中国故事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优秀本土文化内容的挖掘、生产与传播已经成为县级融媒体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新途径。当然,要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作为基层媒体的县级融媒体还需做到树立全球传播观念、调整媒体功能定位、学习使用新的媒体语言。  相似文献   

14.
地方电视媒体的方言传播应有文化诉求,这不仅利于方言节目的生存发展,还有助于凝聚地方文化、建构地方文化形象。而具有文化内涵的方言传播的兴起,推动了文化多样性,加速了文化的交融。各地文化在交融中进行良性竞争,并增进彼此的认知与理解,这有利于我国的文化繁荣,也有助于创建国家的文化和谐局面。  相似文献   

15.
刘丽华  王紫娟 《新闻世界》2023,(11):105-108
短视频中方言的出现能为地域文化传播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方言短视频存在的缺陷是无法多角度有效地展现地域文化传播特色。鉴于此,本文认为短视频在推动语言传播的过程中应以“方言+”模式,构建地域文化传播的丰富意涵,走向一个以注重多元传播为核心议题的开放领域。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引发了文化全球化,跨国公司作为全球化的开拓者,其广告传播体现了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这种冲突的的主因在于西方强势文化介入并压制本土文化,而本土文化因其地方性知识的特质并不能被外来文化取代。因此,跨文化传播应以多元文化的视角进行,采取对话性传播策略,进而实现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共赢。  相似文献   

17.
章晓华 《新闻世界》2012,(10):63-64
跨文化传播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文化软实力受到广泛认可的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传播的地位也随之凸显。由于对跨文化传播存在认识误区,从而在各文化谱系之间设下了交流障碍。本文从分析跨文化传播中的错误认识和错误情绪入手,提出相应的正确认识和正确态度,即以虚怀拥抱外来文化,以执着坚守本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保护传统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方言剧是以本土地域文化为创作背景,通过方言来言说生存在本土地域空间内市民生活的特殊剧种,观众可以通过对剧中地理人文景观和市民生活风貌的描绘来感受城市风貌及其精神内涵。本文选取重庆方言电视剧和方言栏目剧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法,对重庆方言剧叙事与重庆城市形象建构间的种种策略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重庆方言剧通过以方言为主的叙事语言、平民化的叙事立场来建构重庆城市形象,真实地展现出重庆处于发展转型时期的城乡结合的城市风貌以及仗义豪迈的市民个性。  相似文献   

19.
方言作品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近年来在大众传播领域方兴未艾,从某种程度上讲,方言填补了普通话传播语境上的部分空白,其勃兴有着深厚的文化及社会原因。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多年来的创作实践,方言作品在传播技巧上进行了深度地开掘,形成了强大的传播力。本文以方言作品发展的历程、现状出发,结合现实语境, 探讨了方言作品独具特色的传播技巧。  相似文献   

20.
试论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的背景之下,跨文化传播已经势不可挡,但在跨文化传播中处于弱势的国家由于持续的文化逆差有可能面临文化殖民的危险。这与其经济基础薄弱、不注重保护本土文化、缺乏文化创新有直接关系。这种形势之下,弱势国家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首先要接受跨文化传播,其次对输入的外国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外在自身进行跨文化传播时还要讲究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