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论点击     
“三贴近”与舆论监督戴松指出,做好舆论监督工作必须坚持“三贴近”。从内容上看,要把“三贴近”作为选题的原则和依据,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深入到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把握社会主流,解决具体矛盾,同时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把握群众脉搏。具体来讲就是选择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具有一定普遍性,是政府应当解决,急于解决和能够解决的。对于那些生活中不具有普遍意义的个别现象,以及超越现实,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则不应成为舆论监督的选题。从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2.
最近,省委宣传部就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应当说,党的十六大以来尤其是这两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舆论监督,人民群众热情支持舆论监督,新闻媒体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我省新闻舆论监督取得了很大进步,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大。但是,广大干部群众对舆论监督存在的错位、越位、失位现象和监督失度、失当等突出问题,反映也比较强烈,提出了比较尖锐的批评。当前,舆论监督一要加强,二要改进,三要正确。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是舆论监督的具体实施者,开展舆论监督必须要解决好监督目的、监督选题、监督时机、监督艺术、监督效果等等基本问题。一是监督的目的要明确。舆论监督只是手段,解决问题、促进工作才是目的。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必须要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有利于人民群众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二是监督的对象要选准。首先要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而不能停留于抓那些鸡毛蒜皮无关痛痒的小问题。其次,要选择那些能够体现事物发展规律和本质的问题,那些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克服个例报道容易出现的就事论事的不足,提高从全局上把握舆论导向的能...  相似文献   

3.
1994年《焦点访谈》诞生 ,随后 ,全国地方台也相继诞生舆论监督栏目。然而 ,近年来 ,地方台舆论监督却步入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节目难办、选题面窄 ,监督效力难以发挥 ,老百姓的期望值开始下降。难道地方台舆论监督真的没落了吗 ?回答自然是否定的。舆论监督的观念要更新。《焦点访谈》诞生以来 ,国人随之也诞生了一种观念 :舆论监督就是批评报道 ,就是抹黑出丑 ,舆论监督不利于社会稳定 ;舆论监督违背了以正确宣传为主的原则。这些观念不利于正确认识和开展新闻舆论监督 ,影响其效力的发挥 ,必须加以澄清。舆论监督的选题要准确。电视台…  相似文献   

4.
开展舆论监督是每个新闻媒体的使命、责任和义务.如何有效地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性功能,避免新闻侵权,新闻媒体和工作者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本文探讨的是公共安全事故中新闻舆论监督有效性原则、有限性原则、合法性原则的运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开展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的神圣职责和任务,也是党报增强权威性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党报在针砭时弊,抑恶扬善,揭露、批评社会不良风气和丑恶现象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重重阻力和困难,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党报要有效地开展舆论监督,还必须主动寻求社会的支持。 一、积极主动争取党委和政府的支持 新闻工作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领导与支持,开展舆论监督更是如此。只有在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既可方便调查采访,又可避免见报后的种种纠缠,有利于推动实际工作。 舆论监督要取得党和政府的支持,必须找准结合点,即抓住群众普遍关注、党和政府正着力解决并在短期内可见到成效的热点、难点问题做文章。去年初,我们仙桃日报根据群众来信反映的问题,调查采访后,在头版头条推出了《如此收费该不该?》的报道,对一个土管所乱收费的问题进行了批评。当时,群众对一些部门乱收费的问题反映强烈,市委、市政府也正着手部署治理乱收费的工作。报道登出后,社会反响很大。这个土管所吵上门来纠缠不休。这时,市委、市政府旗帜鲜明地对我们的批评报道给予了支持。市委主要负责人直接过问此事,并责成有关部门进行了调查处理。 争取党委和政府对舆论监督的支持,新闻单位还必须主动接受领导,找靠山。特别是  相似文献   

6.
张德宽 《传媒》2000,(10):31-32
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对政党、政府在实施公务或涉及公共利益的社会活动过程中,依据法律与道德标准,通过一定传播渠道实行的监督。舆论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社会进行监督。当前,如何树立科学的舆论监督观,正确有效地开展舆论监督,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确立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 我们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7.
来东晓 《今传媒》2012,(11):25-26
舆论监督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新闻工作的职责、人民群众的愿望、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正确开展舆论监督,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有利于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弘扬正气,针砭时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必须要拓展舆论监督的领域,实现监督手段的多样化,在提高新闻舆论监督的质量和效果上狠下功夫,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舆论,才能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引导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8.
常言道,成事在天,谋事在人。谋事之“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谋划”、“策划”。在党报的舆论监督报道中怎样进行策划呢?针对舆论监督报道的特点,作以下探讨。 一、做好报道选题策划 要求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且要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这是由舆论监督报道的性质所规定的。 所谓宏观着眼,即从人民群众所反映的热点、难点  相似文献   

9.
开展建设性舆论监督应坚持5条原则:第一,责任原则,严把选题关,开掘真相,强化舆论引导和社会责任意识;第二,现实原则,既要坚持问题导向,又要脚踏实地;第三,专业原则,坚持新闻专业化操作,注重客观平衡,用证据报道,第四,积极原则,报道动机、效果都应积极;第五,干净原则,新闻采编人员要遵纪守法,严守新闻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日益彰显出来,被党和政府列为匡正党风和社会风气的主要手段之一(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1998年10月,朱总理在视察中央电视台时,给<焦点访谈>题写了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充分肯定了焦点访谈立足于领导关注、百姓关心、普遍存在的选题原则及其良好的社会效应.政府的倡导,社会的需求,特别是通过有效的舆论监督,一些老百姓的难题得到了迅速、公正的解决,使新闻舆论监督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发挥着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舆论监督怎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南阳日报在实践中注意抓好4个方面:①注重选题,形成上下共识———选择党委、政府重视,群众关心,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带有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进行舆论监督,形成重大选题审批制度。②证据充分,不怕无理纠缠———采访人员要注意做好笔录、摄影或录音,事实取证准确、充分,既是采访扎实的需要,也是随时应对官司的需要。③加强沟通,寻求部门支持———加强同信访、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合作,督促有关部门使群众反映的问题尽快得到解决。④系列编发,促进问题解决———调动新闻写作的各种手法,做到问题不解决稿件不停发;督促报送处理结果,并在报上公布。把握上述4个方面,有利于在舆论监督工作中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心声很好地统一起来,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体现党报的权威性、指导性。  相似文献   

12.
新闻舆论监督是党报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党和人民群众赋予新闻工作者的一项神圣使命,而党报的舆论监督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党报舆论监督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党和政府做好工作、改进工作,而不是单纯为了曝光.在新时期如何发挥党报的舆论监督作用,既要做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又要鞭挞社会丑恶现象,维护稳定,维护大局,帮忙不添乱,记者要从讲政治的高度维护大局,找好选题,掌握分寸,注重效果,坚守新闻职业道德,正确运用党报舆论监督武器.  相似文献   

13.
舆论监督犹如解毒剂,可以清除社会肌体内部的许多毒素,使社会自身健康起来。只有加强舆论监督,才能净化社会环境。正确的舆论监督不仅能够指出我们前进中的问题,反映群众的疾苦,给广大人民群众以鼓舞,使人民群众看到希望。因此,各级领导和社会各方面都要支持舆论监督。广大新闻工作者更要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用事实说话,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绳之以法,使舆论监督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新闻舆论监督体现了党和人民利益的最终一致性。如果连大众传媒都对社会上的消极因素、丑恶现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闻而不问,必然严重损害国…  相似文献   

14.
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传媒,对党务、政务活动和各级党政机关包括领导工作人员实施的民主监督。从广泛性和透明度意义说,舆论监督有着其他任何形式的监督都不可比拟的自身优势。所谓:“言及乘舆,则天子动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就是舆论监督的力量。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发展民主、加强法制,要维护稳定、反对腐败,都离不开舆论引导,离不开舆论监督。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该怎样接受和支持正确的舆论监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对新闻传媒来说,该怎样加强和正确进行舆论监督,提高舆论监督的质量?确乎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舆论监督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这是朱镕基1998年10月7日在视察中央电视台时,赠给《焦点访谈》节目的编辑、记者们的四句话。这四句话表达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舆论监督的肯定和支持,也标志着中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开始走向理性发展的新阶段。我认为,这个标志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从理性上确认了舆论监督的重要性。朱基在上述视察时举行的座谈会上说,舆论监督非常重要,它对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舆论监督,纠正我们工作中的问题,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使全国人民受到鼓舞,形成强大…  相似文献   

16.
4月15日至18日,人民日报群众工作部在湖北省鄂州市举办了“新时期党报舆论监督研讨会(中南地区)”。来自湖南、湖北、河南、河北的20多家地市级党报分管舆论监督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袁焱舫及鄂州市委书记马荣华出席研讨会并讲话。 与会同志认为,在新形势下,党报舆论监督应与生活类报纸和专业类报纸的舆论监督有所区别,党报的舆论监督必须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解决涉及众多群众切身利益的普遍性问题。要达此目的,党报必须在选题、采访、刊发、跟踪报道…  相似文献   

17.
孙克勤 《青年记者》2006,(12):65-65
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重要使命,也是新闻记者的光荣职责。但在实施过程中,记者普遍反映舆论监督比较难,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一些单位和个人总是不愿意被监督,不愿意听逆耳之言,因此客观上对舆论监督报道的写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选题要准舆论监督的内容要选择那些  相似文献   

18.
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和服务咨询类节目是广播主流媒体与人民群众有效沟通、树立媒体品牌形象的主要平台。近年来,一些广播电台陆续推出将舆论监督类节目和服务咨询类节目相互融合的节目形态,即民生监督类节目。本文就选题定位、选题来源、采访技巧、传播手段等方面,探究广播民生监督类节目的精准定位问题,以期让此类节目在新的历史时期更接地气、更聚人气,从而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百姓。  相似文献   

19.
“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这是朱 基总理在10月7日同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采编人员座谈时就舆论监督的作用总结的四句话。这四句话表达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舆论监督的肯定和支持,也标志着中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工作走向理性发展的新阶段。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从理性上确认了舆论监督的重要性。朱总理说,舆论监督非常重要,它对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舆论监督,纠正我们工作中的问题,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使全国人民受到鼓舞,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促使我们把各项…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自主性的社会舆论不同,具有显著的原则性。指导社会主义舆论监督的三项基本原则是:人民利益原则;真实性原则;平等原则。它是健康地实施舆论监督的必要条件。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包括新闻民主权利,这种新闻民主权利属于全体人民群众而不仅仅属于新闻工作者,是社会调控舆论监督的重要基因。 1、人民利益原则:舆论监督的出发点与归宿 1842年4月,马克思在《莱茵报》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中,尖锐地揭示了唯心主义者极力掩饰的一个简单道理:“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同年11月,恩格斯在考察英国社会经济状况时,认识到阶级冲突的基本成因是物质利益。对物质利益的研究,是马克思、恩格斯发现唯物史观的重要契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