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情境教学是在语文情境教学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在教学中强调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境挂起钩来,为学生创建或模拟一个探索数学知识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情趣,培养探索能力和探索方法,主动、全面地获得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2.
数学知识的理解可以为学生探索新问题储备能量,也是发挥学生潜能的起点和升华点。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用自己的图示来表征对数学的理解,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数学的理解,把学生对数学知识浅显的理解深刻化,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实现对数学知识全面、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探索数学知识,教师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发现数学知识的特点,包括发现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数学知识的性质特点、数学知识与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学生只有深入理解了数学知识的特点,才能全面地理解数学知识、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为了说明这种数学教学实施的方法,本次研究以一名数学教师的《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为案例.  相似文献   

4.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兴趣在学生和数学知识之间架起桥梁,让学生通过桥梁进入数学大门,才能研究、探索数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我结合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探索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感悟数学思想奇妙的魅力,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就是学生学习、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导致学生的基本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为了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7.
刘秀丽 《考试周刊》2015,(27):80-81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结合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数学问题,把数学概念教学融入生活情景中,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通过构建具有生活情趣的新型课堂教学环境,逐步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他们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及时发现和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探索精神,让他们在兴趣的推动下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数学新教材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的教学过程,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索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不断挖掘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让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学生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新知,又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探究学习是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方式.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养成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作为教师,要使学生真正实现从“听数学”“练数学”到“做数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