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理解“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可以由两个同类量组成,也可以由两个不同类量组成。例如,课本的封面长18厘米,宽13厘米,可以说长与宽的比是18:13,这是两个同类量的比。而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80千米,可以说路程与时间的比是80:2,这是两个不同类量的比。实际上,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就是汽车行驶的速度。这说明两个不同类量在什么情况下(即相关联)可以相比,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否则没有意义。一种量的大小、多少,总是通过数来表示的。因此,两个量的比可以用两个数的比来表示。教材中是通过粑同类回的比与不同类…  相似文献   

2.
“比和比例”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去年我教过这一部份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几点体会。一、抓住比的本质特征,全面阐述比的意义。比的实质就是两个数相除。教学时要抓住“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的本质特征,由两个同类量的比,推广到两个不同类量的比来闸明比的意义。同时还要注意讲清以下几个问题:(1)两个同类量相比时,单位必须相同,单位不同的不能直接写成比(如3公里  相似文献   

3.
比和比例的内容较多,也比较复杂,复习时,要注意辨析易混概念,准确地理解并掌握概念,灵活运用概念解答有关的问题。一、比的意义和性质比的意义是: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由定义可以看出,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相除关系,不是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商。相比的两个量,可以是同类量,也可以是不同类量。当两个相比的数量是同类量时,所比较的是它们之间的倍数  相似文献   

4.
虽然“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学生真正理解比的意义,即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是因为,比与小学生经常进行的两个数量的比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此前所学习的“比”是指“差比”和“倍比”,而现在所学习的比是指两个数相除,而两个数相除有两种情况:一是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即指同类量的比;二是相关联的两个不同类量的比。可以得到一个新量。  相似文献   

5.
数学第十册     
比和比例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材中比的定义是广义的:两个数相除,又叫这两个数的比。求比值用除法计算。教学时可以通过既有同类量,又有不同类量的实例引出比的定义。讲实例时,先说明它们要用除法计算,再指出“两个数相除,又叫这两个数的比”,使比的概念与除法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比的意义和性质讲比的意义,要使学生从例1中弄清长和宽的比是“长:宽”,宽和长的比是“宽:长”,比的前项和后项不能写颠倒。讲求比值,要使学生明确:(1)拿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就是这两个数的比值;(2)求两个单位相同的同类量的比,就等于求这两个量的数值的比;求两个单位不同的同类量的比,要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再求它们的比值。不同类的量,不能求它们的  相似文献   

7.
小学教学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比较两个数或两个量的知识。一种是两个同类量的大小相差关系,另一种是两个同类量的相互包含即“倍”的关系。同时编排了相应的三类相差关系应用题和“倍”的关系的应用题。由整数到小数到分数,由数到量,由同类量的比较到不同类量的比较(比和比例),从第  相似文献   

8.
在“比的意义”教学中,我总觉得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1.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材中通常用“同类量的比”(长和宽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路程和时间的比)两个例子引出比的概念。在实际教学时,整个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教师发出指令、做出解释,学生处于被动应答状态,缺少参与的积极性和探索的主动性。而且,在学生看来,既然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我们已经有了两个数相除,又何必去惹“比”这个麻烦呢?2.教学难以让学生自然导出比与除法的区别。在学生头脑中,既然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比表示的当然也就是两个数相除。…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课本中,比的定义是:“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如果我们对这个定义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对教学此定义是很有益的。下面从三方面谈谈此定义。一、定义的由来。这个定义是在两个量的比较过程中抽象出来的。它既包括同类量的比(如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又包括  相似文献   

10.
统编小学数学第十册中比和比例一单元教材在讲法上与传统教材有较大的改革。 新教材把“两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这样就不限于两个同类量才能相比,不同类量也可相  相似文献   

11.
"比"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这个数学定义用词简单:"两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定义的内涵是:"两数相除",其外延有两种情况,即两种数量相除的两种情况:一是两个数量单位相同,即同类量相除的情况,如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二是两个数量单位不相同,即不同类量相除的情况,如"神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在实际生活生产中,人们也常用到"比",生活中所用的"比"一般只涉  相似文献   

12.
1.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特点是什么?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特点与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及用途是密切相关的。我们知道,在应用题中,分数可以带上单位名称用来表示一个具体的量,如2/5尺就是0.4尺;也可以不带单位名称用来表示两个同类量的抽象的比值,如20米:50米=2/5。(当然,分数也可以用来表示两个非同类量的比值。如4米:30秒=2/(15)米/秒,即路程:时间=速度。事实上这时的分数仍表示一个具休的量)为明确和叙述的方便起见,不妨把这种用途的分数称之为分率。而百分数(根据课本的定义)只用于表示两个同类量的比,因此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显  相似文献   

13.
在比和比例的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区分几个概念的意义。比的意义是:“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由定义可知,“比”表示两个数的一种关系,“比”的前后项不能随意调换,比号只是一种“关系符号”,它和除法、分数是有区别的。比例尺的意义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可见比例尺也可以看作是比的知识的应用。比例的意义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由此可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比值相等的就能组成比例,否则不能组成比例。正(反)比例的意义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  相似文献   

14.
《相差关系》应用题由“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三种形式组成。其特点是两个同类量进行差比,因此数量关系相同。但由于已知条件和问题不同,解答方法也不同,因而分为三类。如: 例1 有5朵黄花,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多少朵?(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可改编为:  相似文献   

15.
"比"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这个数学定义用词简单:"两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定义的内涵是"两数相除"。在实际生产生活中,人们也常用到"比",生活中所用的"比"一般只涉及第一种外延,即同类量相比的情况。如男女生的人数比、果汁和水的质量比、模型和实物的长度比。再如,黄金比、连比、百分比、比例尺等等都是同类量的比,日常生活生产中几乎没有不同类数量相比的例子。在人们的印象中,"比是同类量相除"的印象非常深刻,这与数学中"比"的概念有出入,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6.
“比和比例”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的概念较多,有的概念很易混淆。现就其中的几个概念辨析如下: 一、“比”和记分牌上的比课本中的“比”,实际上是对两个数量进行的比较。这两种量可以是同类量,也可以是不同类量。同类量的比表示它们的倍  相似文献   

17.
两堆西瓜     
提示一:运动提示二:上网提示三:滑板提示四:海快乐联想:与这四种提示有关的事物或概念是什么?两堆西瓜有大、小两堆西瓜,它们的个数是由4个连续自然数组成的2个两位数,个数比7:6。这两堆西瓜各有几个?两堆西瓜  相似文献   

18.
一、集合概念是什么集合概念是反映同类个体的集合体或不定数的概括性类名的概念。集合概念根据内涵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集合体的,一类是反映不定数的概括性类名的。先谈反映集合体的集合概念。它是把同类个体作为一个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它的特点:在意义上,是反映同类个体组成的集合体,而不反映用来构成集合体的个体。在用法上,可以受集合量的数量词修饰,一般不受个体量的数量词修饰(用“个”、“些”组成的数量词、指量词有时可以修饰)。例如“林冠”是指森林中互相连接在一起的树冠的总称,是反映集合体的集合概念,与“树冠”这个非集合概念所指的对象不同。我们可以说“一片林冠”、“那个林冠”,不能说“一顶林冠”。又如:  相似文献   

19.
【第075题】比值能否用百分数表示?(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王琼芳老师供题) 【解答综述】百分数是分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只表示两个同类量的倍比关系,而不表示具体的数量。通常,可说甲数是乙数的75%,但不能说红彩带比黄彩带长0.75%米。比值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可分为同类量的倍比关系和不同类量的倍比关系。表示同类量的倍比关系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如“甲车速度与乙车速度的比值是2”可以说成“甲车速度与乙车速度的比值是200%”;  相似文献   

20.
对同一个量,用两种,甚至更多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不管形式如何,实质是完全一样的。由此,导出一些等式,也可以建立不等式或其他关系。这种方法称为算两次原理或 Fubing原理。在反证法中,算两次又常常用来导出矛盾。例1 如图是由16个数组成一个4×4的数阵,其中每一个数都为±1,每行右边的数是这行四个数的积,每列下边的数是该列四个数的积.这八个积的和为零.问:能否作出一个由±1组成的,25×25的数阵,使每行的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