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为世人所熟知的是书中性关系的描写。但是,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阅读,我们发现它还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造成生态危机、人性异化的原因。在小说中,劳伦斯批判了工业化、机械化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人类美好天性的严重摧残,提出只有回归自然,恢复生态平衡,人类才能从工业文明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重返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思想和当今环境保护主义者和生态批评家的主张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2.
《恋爱中的女人》是劳伦斯小说作品中的杰出代表,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对当时的工业革命社会进行审视,批判了工业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精神世界造成的伤害,以及工业化的发展以破坏和掠夺自然资源为基础,导致人们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基于此,以《恋爱中的女人》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切入,依据生态整体论原则,研究生态美学视角下的"自然之子"劳伦斯作品中的生态美学思想,挖掘其中蕴含的解决自然生态危机的办法及哲理,阐述人类精神生态危机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3.
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在20世纪的世界文坛享有盛名,他在小说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工业化的憎恶,并致力于人类心理的探索.在其经典作品<儿子与情人>中,他笔下的月亮、花和动物意象与人物相契合更为其作品增加了韵味与生态内涵.从生态批评角度重读小说,有益于理解劳伦斯的生态意识从而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从生态批评视域观照劳伦斯的小说创作,不难发现劳伦斯是一位具有生态前瞻意识的作家。劳伦斯在其小说《恋爱中的女人》中紧紧扣住“肮脏与黝黑”、“魔鬼与奴隶”、“欲望与死亡’’三个方面书写了由于生态危机而导致的生态美缺失,即自然生态的破坏、和谐社会生态的丧失和精神生态的失衡。蕴含着与生态整体主义、生态发展观、人与人和谐相处观及人格完善动力观等当代意义上的生态思想相契合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5.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狄更斯的小说,认为早年废墟中的人生经历奠定了其小说生态批评的思想基础。其小说对工业化带来的现实社会问题,及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贪婪的人性对物质利益和欲望的过度追求进行了深刻批判。其小说寄托了狄更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对人们回归淳朴本性的向往。狄更斯作为生态批判思想的先驱,其思想对人们思考生态与文学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化重要之源《周易》蕴含非常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主要表现为:自然之美、人和自然的和谐美、人类社会的和谐美以及人自身德与行的和谐美;英国作家劳伦斯在其作品中深刻地批判了工业化对自然、人的精神、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带来的破坏,用自己的创作竭力寻求自然之美以及和谐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二者的生态思想有共通之处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虹》以内涵丰富的彩虹意象贯穿始终,奠定了小说具有彩虹般和谐之关的基调。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读此作,能够从中解读出劳伦斯深刻而独特的生态哲学思想:《虹》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等方面的描写,反映了劳伦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深恶痛绝;对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向往;对构建和谐的两性关系的积极探讨.以及对人如何真正实现自我所进行的深入思考。“虹”始终衬托着劳伦斯对和谐之关的不懈追求,因而使其成为一部充分展示劳伦斯敏锐生态意识和深邃生态智慧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引发生态批评,呼唤全社会参与的生态关怀.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崇尚自然,从不同角度批判破坏生态的行为,提出尊重自然、回归自然,与地球万物和谐共处的思想.这一超前的生态忧患意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劳伦斯在诗歌中宣扬生态中心主义的思想,提倡人在自然面前的谦恭,批判了极端理性主义和过度技术化的现代社会。因此,劳伦斯的诗歌蕴含着自觉的、系统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0.
生态女性主义是第三次女权运动浪潮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女性主义运动与生态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认为人对自然的统治与男人对女人的统治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并试图打破这种二元对立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和谐共处.D.H.劳伦斯在小说《恋爱中的女人》中,通过对英国工业化小镇以及女主人公厄秀拉的刻画,批判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自然的破坏以及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抑,表达了实现人与自然和男女两性关系和谐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1.
劳伦斯在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揭示了工业化社会人类的生态危机——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人性的异化、生命的枯竭;同时也提出了拯救生态危机的策略——要融入自然,与自然一体,恢复人类性的生机与活力。劳伦斯对于生态危机的书写,对于生态危机的拯救策略,涉及到现代西方人的生存危机与拯救这一严肃的问题,体现了劳伦斯对和谐生态理想的追求及对现代西方人的生存与前途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陈姗姗 《海外英语》2012,(7):277-278,284
约翰·罗斯金的许多作品中都提出了他的生态主张,体现了他的生态关怀。他笔下描写的哥特式建筑的整体风格和具体要素包含了建筑领域以外更深层次的含义,从描写建筑到批判社会对生态的破坏、从忧虑生态环境到关注人性的完整,罗斯金高度融合了对建筑的艺术批评和对人整体和谐发展的关怀。他对于哥特式建筑深层次的思考与当下生态批评有许多相契合之处,也体现了他对人和谐快乐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3.
《生态批评读本》(1996年)是国际学界第一本生态批评研究资料汇编,是公认的生态批评入门参考书。这本书对生态批评的基本思想、主要术语和批评规范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生态批评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生态批评的界定、人类中心主义批判和生态责任是这部资料汇编所提出的最基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内有关劳伦斯的中篇小说《牧师的女儿》的研究仍处于起始阶段。笔者尝试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小说进行全新的解读,结论是: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生态失衡导致了人性的扭曲和异化,束缚和压抑了人的自然本性,人只有亲近自然,成为自然的人,才能可能重建人的精神家园。藉此挖掘小说中所体现的劳伦斯的生态思想,为读者了解或重新认识该作品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一生致力于揭露20世纪初期英国工业社会的弊端。在劳伦斯看来,工业化无疑是造成环境肮脏、人性倍受压抑以及人际关系扭曲的罪魁祸首。劳伦斯对工业化的批判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然而,看待问题必须以矛盾的观点去全面客观地观察,以免得出片面的结论。从矛盾论的角度看,劳伦斯的工业观是片面的。他一味地夸大工业社会的种种弊端,而完全忽视了工业化给人类带来的一切利益和实惠。本篇论文从矛盾论出发,分析了劳伦斯片面的工业观,旨在避免读者持有同样片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叶梓 《英语广场》2021,(8):13-16
戴·赫·劳伦斯的《菊花的幽香》讲述了一位妻子等待她身为矿工的丈夫回家,最终等来的却是一具冰冷的尸体的故事。本文以弗洛姆的异化理论为关照,探讨《菊花的幽香》中工业化对自然、对自我和对人际关系三方面的异化,诠释劳伦斯对工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反思与批判,以及他的生态思想和他对人类生存境况与精神发展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叶赛宁诗歌的生态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赛宁在俄国工业化高涨时期创作了大量自然诗歌,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缅怀,对工业化和科技破坏自然的担忧。从生态批评的角度看,他的自然诗歌表现出强烈的生态意识,对当今世界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学批评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话语和批评方法正日趋成熟。本文旨在采用生态批评视角,重新审视D.H.劳伦斯的《蛇》中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从“征服、统治自然观”与“生态整体观”两个方面,探索《蛇》中蕴涵的生态思想和劳伦斯对人类生存前景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9.
劳伦斯诗歌中蕴含着深邃睿智的生态哲思。诗歌中的拟人拟物修辞手法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观:劳伦斯对工业文明的批判与生态主义的解构不谋而合;劳伦斯诗歌体现的生死观也具有生态主义的思想因素。  相似文献   

20.
劳伦斯诗歌中蕴含着深邃睿智的生态哲思。诗歌中的拟人拟物修辞手法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观;劳伦斯对工业文明的批判与生态主义的解构不谋而合;劳伦斯诗歌体现的生死观也具有生态主义的思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