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哼鸣是声乐训练中的基本技巧之一。哼鸣训练具有寻找声音焦点,体会高位置,感受混声,抬大牙、笑肌,提高软腭,拉紧声带,站定咽壁、放松喉咙等功能。根据发声时主要共鸣腔的不同,哼鸣可以分为鼻腔哼鸣、咽腔哼鸣和鼻腔咽腔混合哼鸣三种。根据口型的不同,哼鸣又可分为开口哼鸣和闭口哼鸣。这些哼鸣方式和类型各具特点,对其进行比较性研究可以为为声乐教学和演唱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声乐界歌唱家们经常谈到哼鸣,在声乐教学中,哼鸣练习也是一种常用的训练手段。那么到底什么是哼鸣?怎么提出来的?为什么要练习哼鸣?如何去练习哼鸣?就我多年的资料收集、声乐学习、舞台实践、教学总结,就此问题作一个比较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小珍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3):79-80,95
哼鸣,是自然而特殊的声乐训练手段和声带保护的好方法,正确掌握好这门技巧,并把它正确地用于艺术歌唱当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指出了哼鸣在声乐训练中的重要作用,并从哼鸣的作用、哼鸣的分类、如何掌握正确的哼鸣方法以及哼鸣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声乐训练过程中,通过哼鸣练习有助于塑造嗓音并掌握发声技巧,促进声音灵活度的增强以及颜色的改善,促进共鸣的实现。本文就哼鸣练习进行简要介绍,进一步从放松喉部肌肉、实现气息控制以及解决换声区等方面入手,探讨声乐训练中哼鸣练习的重要作用,旨在通过哼鸣练习来改善歌唱基础状态,促进高效声乐训练的实现,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长期的声乐教学,发现"开口哼鸣"对促进声乐学生的歌唱概念起到非常有效的积极作用,笔者通过对"开口哼鸣"在教学中的运用,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并用对比和列举的手法,系统阐述"开口哼鸣"在声乐训练中的作用及有效性,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帮助,对声乐学生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也和众多的声乐教师进行教学探讨。  相似文献   

6.
哼鸣练习是获取鼻腔共鸣、头腔共鸣及声音高位安放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声音概念的最好方法。本文介绍了什么是哼鸣,以及哼鸣练习的方法和手段,强调了哼鸣在声乐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声乐教学中,哼鸣练习是形成正确发声机能活动的重要手法。文章从哼鸣的状态、哼鸣练习的方法、哼鸣练习的作用及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鼻腔共鸣在歌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歌唱中很难掌握的声音技巧.在声乐教学中,运用哼鸣练习是训练鼻腔共鸣的最佳途径,呼吸是鼻腔共鸣的基础和动力.  相似文献   

9.
如何正确运用歌唱发声中的哼鸣练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哼鸣练习是获得鼻腔共鸣、头腔共鸣及声音高位置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声音概念的最好方法。在声乐教学个,哼鸣练习常被许多老师和学生忽略,以为声乐就是要开口练唱,从而减少了一种获得美妙声音的方法。文章介绍了哼鸣的两种类型及教学中的引导方法,以供同行探讨和指正。  相似文献   

10.
<正> 去过北京的人都有这种感觉,北京人讲话不太张嘴,习惯用鼻子“哼”着讲,这种特殊的讲话习惯,使北京人唱的京剧韵味好听。因为中国京剧,主要是依据北京的语言习惯,巧妙地运用“哼鸣”这一发音原理来演唱,所以唱出的声音给人感觉气特别顺,位置特高,象是从鼻子上部哼出来的,其中“黑头唱法”更为典型。实质上任何一种唱法都是在本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从西洋唱法传入中国后,在声乐界常谈到“头腔”共鸣的说法,意大利语叫(Vibrato)。所谓头腔共鸣,就是调节和运用好鼻腔共鸣与其它腔体的混合共鸣,中国京剧唱法正是充分运用了这一科学方法。 多年来,我国声乐艺术界有不少人对“哼鸣”训练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把用“哼鸣”的感觉去歌唱视为鼻音唱法和羊叫声等,不少歌者和教者把“哼鸣”练习仅用于开嗓音,而未把它放在声音训练的重要位置上来,有的甚至还视为禁区,其实那是一种误解。“哼鸣”就是当发音体发出声音的同时,会厌打开,软腭让开通道,直接通向鼻腔产生共鸣的声音。从物理共振学来说:没有共鸣的声音是较刺耳的,飞机在地面的响声是吱吱刺耳的,而飞上天空后的响声与地球高低不平的大小山峰和天空形成巨大的音箱产生共振后,传入我们耳朵里嗡嗡响的声音是有共鸣的。“哼鸣”正是符合这?  相似文献   

11.
哼鸣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歌唱,同时它也是歌唱发声训练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可以较快地建立歌唱者的内在协调能力,使鼻腔和其他发声腔体有效地互相配合,使声音更具有共鸣效果。哼鸣的训练要循序渐进,对练习中容易出现的毛病应及时纠正,同时哼鸣又是一面镜子,可以检查歌唱者在发声时有关腔体的配合情况。  相似文献   

12.
文章根据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声乐教授玛利亚·柳琴科在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期一周的声乐讲学,总结出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声乐教学的一些国际化特点:加强哼鸣练习、注重中低声区胸腔的建立、强调高声区轻声的训练、要求声音通透圆润和注重面罩共鸣。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起考上研究生有幸跟随金铁霖教授学习声乐,到现在已有两年时间,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从金老师身上不仅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也让我感受到了金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神奇,正式通过这种科学唱法的训练,我的声音发生了质的变化,让我对声音的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一、教学中的布局(一)哼鸣练习哼鸣练习主要的目的是找到高位置发声的感觉,然后将语言带到哼鸣的位置来歌唱。这个练习主要是用来调节声音的位置,一般声音比较低的学生通过这个可以逐渐找到高位置的感觉,对于声音  相似文献   

14.
哼鸣训练是学习声乐的一种好方法,它可以使学习者较快地掌握正确的歌唱状态,获得高位置的声音;能较好地使喉部肌肉放松,进而有助于打开喉咙,克服初学声乐的常见病;并有助于“换声区”的解决,使真假混声自然,声音统一,从而使歌唱技术得到明显的增强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该概念上对哼鸣进行解释,针对目前对哼鸣训练方法的疑点进行解释从而论证哼鸣训练的正确性。对于哼鸣训练的三大好处:1.锻炼咽壁的力量和找到并稳定正确的声音焦点2.增加声音的灵活性和柔韧性3.纠正错误的发声方法,恢复声带机能这三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哼鸣──声乐训练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性歌唱是建立在正确的发声、娴熟的技巧、良好的音乐感觉之上的,而声音的技巧训练则是第一步。哼鸣练习就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方法。它可以训练声音的高位置,体验头腔共鸣的感觉、气息、声音和歌唱通道的自然配合等等。歌唱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哼鸣练习的技巧。  相似文献   

17.
高中生初学声乐遇到的最普遍的问题,就是声音“白”没有高位置,不集中,缺乏气息支撑等。那么关于这些问题如何解决,经过近几年对高中艺术特长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哼鸣训练是一步至关重要的练习。  相似文献   

18.
艺术性歌唱是建立在正确的发声、娴熟的技巧、良好的音乐感觉之上的,而声音的技巧训练则是第一步.哼鸣练习就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方法.它可以训练声音的高位置,体验头腔共鸣的感觉、气息、声音和歌唱通道的自然配合等等.歌唱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哼鸣练习的技巧.  相似文献   

19.
艺术性歌唱是建立在正确的发声、娴熟的技巧、良好的音乐感觉之上的。而声音的技巧训练则是第一步。哼鸣练习就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方法。它可以训练声音的高位置.体验头腔共鸣的感觉、气息、声音和歌唱通道的自然配合等等。歌唱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哼鸣练习的技巧。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力于哼呜训练在声乐教学中的原理、方法和作用的论述,强调了哼呜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