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电视法制节目是以电视为传播媒介,以传播法律知识为内容,以普法、释法和指导用法避免或减少犯罪为宗旨,关注我国法制建设进程的电视节目,为我国实现法治化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法制节目的繁荣,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除目前法制节目娱乐化、同质化现象备受关注之外,法制节目本身存在的"乱象"也愈渐明显,这与法制节目倡导的法治精神是相违背的。本文从"乱象"入手,探讨法制节目"乱象"的产生原因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各级台,争相策划创办电视谈话节目。据不完全统计,光是省以上的电视传媒,谈话栏目就不下20个。可以说,电视谈话节目已成为我国电视传媒中的新生力量,因此也受到业内人士的格外关注。 电视节目是一门视觉艺术,而谈话节目的主要内容就是说话。在电视节目如万花筒般丰富的今天,谈话节目怎样吸引观众,是每一个电视人一直在苦苦探索的问题。综观成功的谈话节目的经验,电视谈话节目只有办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怎样才能使谈话节目做得既有特色又好看呢?这要从谈话节目的产…  相似文献   

3.
王朋进 《视听界》2007,(6):18-21
电视节目创新越来越成为中国电视业界的一块心病。随着市场化脚步越来越快,业界的饥饿感、危机感也越来越强烈。迫于竞争压力,许多电视台虚怀若谷到处取经,参加有关节目创新的各种研讨会、观摩会,为的是在新一轮的节目创新竞赛中占得先机。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电视从业者已经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没有好节目就吸引不到观众,吸引不到观众就无法获得满意的商业回报,这是电视传播业的法则。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电视法制节目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繁荣于世纪之交,现已成为中国观众最为熟悉与欢迎的节目类型之一。电视法制节目为什么在近几年成为广大观众持续关注的热点?电视法制节目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哪里?电视法制节目创作与制作中应当注意和处理好哪些关系?这是亟需我们探讨的命题。 一、电视法制节目持续走红的主要原因及意义  相似文献   

5.
伍新明 《新闻窗》2005,(2):35-37
真人秀电视节目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进入部分中国电视受众的视野,由于当前中国的真人秀电视节目几乎是移植、模仿西方的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形态,这就给中国的真人秀电视节目带来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这就是节目内容背后的文化背景。任何一种电视节目在背后支撑它的就是特有的文化内涵,尤其是以直观的影像展现人群生活的电视真人秀节目,  相似文献   

6.
王伟  张静 《新闻传播》2004,(3):51-51
电视传媒传播的科技节目已经成为少年儿童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渠道。笔者作为少儿电视节目的编导,在制作少儿科技节目的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就如何制作好少儿电视科教节目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7.
电视法制节目以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快捷传播信息,以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弘扬法制精神为己任,那么如何更好地让老百姓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电视法制节目,给老百姓以有效的法制熏陶,这就给电视法制节目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永无止境的话题,那就是电视法制节目如何出精品。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视法制节目诞生的标志是1985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法律与道德》栏目的开播,经过20多年的发展,法制节目已经成为中国极具社会影响力和独特价值的电视节目类型。据国家广电总局统计,目前全国开办法制节目的卫星频道有33个,各地的电视法制栏目有六七十个,法制类电视节目以专题类节目10%的播出量占据了19%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9.
白晶 《记者摇篮》2009,(5):92-92
电视法制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类型出现,迅速成为继新闻、娱乐节目之后的第三大电视节目门类。从中央到地方,各个电视台纷纷推出法制节目,导致同类节目竞争激烈,节目定位重复率高,导致许多法制节目遭遇收视瓶颈。面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首先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从文化层次、专业与否、收视心理对法制节目受众进行细分,分析每一类型的受众的具体收视需求,以不同类型受众的不同收视心理和收视需求为出发点,策划、制作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法制节目。  相似文献   

10.
冯昱开 《新闻窗》2010,(2):88-89
在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建设进程中,电视法制节目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逐步走向成熟和繁荣。1995年,中央电视台开播《今日说法》栏目,将电视法制节目正式推上电视荧屏。此后,电视法制节目一路走红,迅速发展成为继新闻、娱乐节目之后的第三大电视节目门类。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一批较为成熟的电视法制节目.比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经济与法》、《法治在线》,北京电视台的《法治进行时》,重庆卫视的《拍案说法》等等。2008年,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现状及发展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视法制节目是中国电视重要的、独特的节目类型之一。经过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今日说法》(中央电视台)、《法治进行时》(北京电视台)、《拍案说法》(重庆电视台)等一批深受观众欢迎的名牌法制栏目、节目,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同时,其发展到今日,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面对荣誉和问题,电视法制节目该如何发展?在下面的这组文章中,本刊特约请专家、学者,电视法制节目负责人、制作人,就法制节目的发展历程、经验、教训、制约节目发展的因素以及未来拓展的空间等展开研讨,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2.
周毅 《声屏世界》2001,(4):48-49
电视专栏是电视中内容相对专一,具有专门栏目的节目类型。农村电视专栏节目自然是内容集中在农村、专门为农民朋友服务的一种电视节目类型。然而,在新形势下,如何认识农村电视专栏节目的受众市场,发挥好专栏节目的功能作用,是一个值得电视工作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电视法制节目是中国电视节目体系中最重要的节目类型之一.据统计,目前经广电总局批准开办的电视法制频道共有9套,广播电视法制栏目超过200个.特别是已经形成了一批深受观众欢迎的名牌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法治在线>,北京电视台的<法治进行时>等.近年来的各种收视率调查数据都表明,电视法制节目在收视率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优秀法制节目的收视率更是经常雄踞同一时段节目收视率榜首.  相似文献   

14.
电视社教节目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电视节目类型,在林林总总的国外电视节目分类中,很难觅到她的踪影.电视社教节目之所以会被理论界单独作为一类电视节目来界定和研究,是有其时代起因和国情支持的.电视社教节目从我国建立电视台之初便已存在,但其真正发展并呈现繁荣,要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的这三十载.  相似文献   

15.
马波  喻学仁 《声屏世界》2004,(10):41-42
近年来,我国电视法制类节目由于题材的观赏性和内容的功利性,极大地满足了电视观众收看的愉悦感和接受法制服务的迫切性,因而“逐渐成为中国主流电视节目系统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甚至有人认为:电视法制节目跻身黄金时段,开辟了电视传媒新的竞争空间。  相似文献   

16.
李阳 《军事记者》2005,(11):44-45
目前的电视法制节目成为电视观众竞争的又一重头戏,法制栏目、法制频道成为从中央台到各省市台竞相攻占的又一块阵地。但由于一些新闻从业人员缺乏法律意识,而在相关节目中产生的问题也随之暴露,法律意识的弱化成为电视法制节目发展的一个瓶颈。本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从而为电视法制节目开拓出更宽的发展道路提出两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舆论监督的重要工具就是法制节目,近些年我国转变了新闻话语,成为倾向于百姓的新闻话语,法制节目在电视节目类型当中属于独特的电视节目类型,既可以发挥出舆论监督的作用,也符合当今大众的兴趣,在叙事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电视法制节目的叙事方式,针对法制节目比较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叙事特点进行揭示。  相似文献   

18.
此前任何一个时期的法制类节目都没有能象现今一样的繁荣。报刊、杂志、网络中如此,电视节目中亦然。从中央级到省市级电视台,几乎没有一家未曾设置法制类节目。这固然有法制新闻本身所蕴涵的永远值得传媒追寻的趣味性价值因素,但更为贴切的现实动因还在于随着法制的建树、在本质上是法制经济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法律问题的关切度、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度不断提高。后者既是电视法制节目的群众性基础,也是近年来法制题材节目红火的关键所在。但在繁荣的背后,我们无法忽视它还并不成熟,甚至是幼稚的数端“病灶”。若不对症下药,电视法制类节目不仅不能担当起说法、释法的社会责任,而且,受众对其良性发展的预期也将难以实现——节目自身会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19.
拓展电视法制节目创新空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较为完整的节目形态.中国法制电视节目已经跨越了十多个年头.如同一个人一样.正面临着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嬗变.升华和考验。而在社会价值判断的多元化倾向下,中国法制电视如何摆脱“幼稚”的桎梏和模式化的束缚.面对未来,正确抉择.承担起应尽的历史责任.这是每一位电视理论工作者和实际操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潘新庆 《记者摇篮》2005,(4):12-12,30
电视法制节目是中国电视重要的独特的节目类型之一,经过20多年的成长和发展,现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影响和水平,成为近年来成长速度较快、质量稳步上升和品牌建设走在前列的一个重要的电视节目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