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大钊早期对日外交思想,主要是抨击日本的侵华政策,揭露其实质;提出抗日主张,号召政府与国民协力抗敌。从1919年开始,李大钊一方面继续揭露日本侵华政策的本质和罪恶,另一方面,在反侵略策略上,不再把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而是强调人民的力量;同时提出把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分开看待,提倡中日民间友好。李大钊的对日外交思想具有鲜明的特点:从国际局势的角度考察中日关系;从中国政治局势变化考虑对日外交关系;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2.
陈公博作为巨奸之一已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他的一生是多变的、复杂的,其对日外交思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二十年代的从政生涯多与日本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其主要思想事降日、媚日、助日,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也曾有过积极的一面,北伐时期,陈公博对日外交思想主要反映的就是平等、自主、甚至是强硬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周恩来外交思想研究有很大进展。这些研究成果中有许多是专门论述周恩来与新中国对日外交的。日本的政治学界和历史学界重视周恩来研究,大多是对周恩来处理中日外交关系的态度的颂扬。“周恩来与新中国对日外交”这一课题的研究,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展开,进一步丰富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邓小平确定正确的外交战略的三个依据:毛泽东周恩来所确立的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关于国际共运没有中心、不存在“老子党”、“领导党”的思想、关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国家独立的思想,是邓小平确定外交战略的思想渊源;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准确判断是确定外交战略的客观基础;提出国权比人权、国格比人格更重要,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是邓小平确定外交政策的最高价值目标和价值准则。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的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全方位外交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邓小平同志及时把握住有利的历史时机,确定了全方位外交思想的内涵、内容、特点,在新世纪,我国面对的国际形势尽管较为严峻,但是,只要我们以邓小平全方位外交思想为指针,从实际情况出发,就一定能够开拓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谈孙中山对日外交思想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主要从四个方面谈逊中山对日外交思想。在孙中山一生的革命生涯中接触最多的国家是日本,他对日外交思想由最初的联日思想到对日积极求援思想的动摇,直到最后反帝思想的确立是随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但不论如何变化,其思想核心是以民族为本位独立外交的思想。研究这一思想转变,使我们认识到孙中山对日外交思想的深度与飞跃。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邓小平睦邻外交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从十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睦邻外交思想的内容及实践,最后阐明了邓小平睦邻外交思想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邓小平睦邻外交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从十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睦邻外交思想的内容及实践,最后阐明了邓小平睦邻外交思想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并因此而成为国外学者研究的重要领域。国外学者主要研究了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影响因素、发展阶段、主要特点及对邓小平外交思想的评价等方面。他们的研究为国内学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对当今中国的外交政策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并因此而成为国外学者研究的重要领域。国外学者主要研究了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影响因素、发展阶段、主要特点及对邓小平外交思想的评价等方面。他们的研究为国内学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对当今中国的外交政策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外交”是邓小平外交思想内容与特征的总括。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的民间外交思想、时代主题的转换、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的经验教训以及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等等,是邓小平“大外交”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渊源、历史依据和时代背景。“大外交”思想的形成对我国外交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视角对邓小平外交思想进行解读,发掘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丰富内涵,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邓小平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根据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出现的新变化,提出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不扛旗,不当头”的外交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和平外交思想博大精深,和平外交实践成果丰硕。在邓小平和平外交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扭转了长期以来中国外交的被动状况,真正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为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天,邓小平和平外交思想所面对的历史课题还远远没有完成,仍然是中国和平发展、矗立于世界之林的致胜法宝。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国际关系中,政党外交已成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政府外交的重要补充。邓小平党际关系思想是新时期开展我党对外交往的理论指南,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制定和实施外交决策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了非常系统的外交决策思想,并确定了外交决策思想和实践中的基本价值取向: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实事求是取向;国家民族利益至上的发展取向;互惠互利的经济取向;趋利避害的开放取向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邓小平以其深湛的睿智和超凡的胆略,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的外交思想和外交理论,并赋予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成为新世纪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和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外交50年的历史回顾与21世纪外交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50年来,伴随着对时代主题的认识和对外交策略的制定,形成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独特的外交思想和外交风格,也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三个外交时期。50年外交的得失,为我们21世纪外交战略的选择指出了了科学的方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用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指导新世纪外交,积极推动伙伴关系外交,实施全方位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维护国家利益的思想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分析判断,在对我国外交战略和对外政策进行调整的同时,对我国外交战略中的国家利益进行了具体而全面的阐述.邓小平始终把维护国家利益作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出发点,认为发展对外关系需要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作是我国最大和最高的国家利益,并从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出发来处理国际关系,形成了完整的外交战略中维护国家利益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儒家中和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首要价值,它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深处,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处事方式。邓小平的务实性外交将这一务实性思想发挥到了极致。本文拟讨论三个问题:邓小平对中和思想的继承、中和思想在邓小平外交中的运用和实践、邓小平在外交中运用中和思想所具有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