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职前教师的教育实习评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评价存在评价功能异化,评价主体不完善,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应通过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完善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多样化等策略,改进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评价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教师职前培养非常重视实践训练,其实践课程计划明确了课程结构、教学实习内容、指导教师角色以及实习教师评价等多方面要求。由此可以看到澳大利亚教师职前培养的特点:以教学实习的序列计划促进教师职业技能的逐步获得;重视实习准备,丰富实习教师的感性认识;明确时实习教师的评价标准与预期;实习教师、学校指导教师和大学指导教师角色任务明晰,在大学与中小学校舍作中实现共同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保教师职前培养的质量,澳大利亚近年来在教师教育专业认证中引入教学表现性评价.这种评价观认为,教师职前教育的质量主要体现在毕业生的学习成果上,尤其是教学实践能力发展水平.在实践中,教学表现性评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运作机制:在评价主体上,它是由多主体协调来完成的;在评价标准设计上,它具有多维度、相对统一的特点;在评价内容上要求对职前教师的备课、教学、评估和反馈等教学全过程进行评价.澳大利亚教学表现性评价有其突出特点:聚焦职前教师的实践能力发展;在真实教学环境中进行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涉及教学全过程;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结果的使用高利害.  相似文献   

4.
师专升本院校普遍存在着教师教育实习内容与方式单一化、时间仓促化、评价形式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美国PDS模式,德国的资格证书模式以及澳大利亚的实践课程模式在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实习的时间安排以及实习评价工作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参考和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际教师教育评价体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评价体系规范化、评价形式多元化、重视对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的评价以及关注对职后教师的评价。在我国,教师评价体系存在着评价形式较为单一、对教育实习的评价流于形式、注重终结性评价、缺乏专门的外部评价认证机构等问题。借鉴国际教师教育评价体系的经验,我国教师教育评价体系应该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加强对教师教育实习环节的评价,改革教师职后教育的评价,建立专门的教师教育认证机构。  相似文献   

6.
国外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职前培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从世界发展趋势来看,教师的职前培养模式逐渐趋向于开放化、多元化.西方发达国家近几十年来实行的3+1、3+2、4+1、4+2等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各具特色3+1模式培养周期短,注重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3+2模式重视大学与高等师范院校的合作,教育实习特色鲜明;4+1、4+2模式中,教师专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并重,适应了社会对高水平师资的要求.这些培养模式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有如下几点启示,即应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建立开放式教师教育体系;增加教育课程比重,强化教育实践训练;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美国马塞诸塞州某州立大学教育学院为案例,对美国职前教师教育中实习生的评价体系作了研究。美国职前教师教育中对实习生有系统而全面的评价标准,SIOP和PPA是重要的评价工具,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清晰,评价主体多元且权责明确,并且实习成绩与教师资格证的申请紧密相关,这些对我国教师教育中的实习管理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职前(实习)教师的实践发展是体现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质量的重要方面.实习教师的实践发展是指在教育实习阶段,实习教师以教师发展的最高善作为自我成长的道德律令,进入教学场域,从而不断实现教学能力的提升.实习教师的实践发展具有主体能动性、情境体验性、能力生成性等特点.制约实习教师实践发展的瓶颈有显性知识脱离实践场域、实习主体缺乏实践体验、终结性评价阻断实践欲求.因此,实习教师的实践发展需要自觉地内化实践知识、自决地塑造实践能力、自为地进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为确保职前教师入职之前做好课堂教学准备,近年构建了职前教师课堂教学表现性评价体系。该体系由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流程及质量保障机制5个部分构成。它基于《澳大利亚教师专业标准》与《澳大利亚职前教师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程序》而建立,以实践为导向,追求基于证据的教学评价和多元化的评价工具质量保障。对于我国职前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评价改革带来4点启示:1)开发基于国家标准的表现性评价工具;2)树立注重实践的课堂教学评价观;3)全面评价职前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外显行为和观念认识;4)构建职前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评价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国外教师教育模式的转型围绕着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综合教学能力的提高,辅以相关导向的制度与政策加以保障。教师的养成呈现出从职前、入职、职后继续教育一体化,培养层次学士后化,养成主体从高校到与中小学结合的开放化、多元化,课程设置与实习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化,继续教育多元化、连续化等特征。国外教师教育模式转型对我国当前的教师教育模式的变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