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选考科目的设置是一项重要举措,备受各界关注。为了更好地进行新高考选考改革,我们梳理新高考考试改革的相关政策,分析新高考选考政策的制度优势,从合格考分数利用、等级考试分数转换、等级考科目成绩之间的可比性、"一年多考"分数计算以及分数合成等方面,探讨选考科目的分数计算与合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为此,参考测量学理论与美、英、法、澳等国家的相关经验,提出可以通过建立能力水平通用量尺以及优化分数合成方法和招生方案,对新高考选考科目分数合成与计算的方法进行改进。具体做法是建立能力水平通用量尺,借助合格考预测考生总体在等级考科目上的成绩分布,借助高考必考科目校正等级考科目成绩;通过采用加权相加的方式计算总成绩,采用连续栏栅的方式进行招生录取,以达到优化分数合成方法和招生方案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随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化和高考英语"一年两考"的实施,高考英语改革面临着来自试卷需求量增大以及如何正确引导中学教学等方面的挑战。进一步深化高考英语改革关键是要回答好"考什么"和"怎么考"这两个重要问题。对"一年两考"的调研显示新的试卷结构起到了很好的反拨作用。相关机构在总结试点省份施考经验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高考英语"一年两考"的反拨效应研究,保障高考综合改革的成功。  相似文献   

3.
高考制度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制度,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攸关国家优秀人才的选拔与培养。高考改革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与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都描绘了高考改革的路线图、明确了高考改革的顶层设计,必将引领我国高考实现新一轮最全面、系统、深刻的变革。实行"一年多考""社会化考试"等,是我国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核心议题。高考攸关者对于高考改革的态度、意见及建议,是新一轮高考改革政策制定的基础与出发点,也是进一步改进与完善的基本依据。我们对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一年多考"获得广泛认同、考试社会化任重道远;据此,我们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高考"一年多考与社会化"改革的针对性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熊丙奇 《教育》2013,(30):8
江苏又在酝酿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了。据报道,最有可能的模式是高考考语文、数学以及文理"小综合",而英语将实行一年两考,不再计入总分,而是以等级形式计入高考成绩,高校在录取时将对英语等级提出要求。对此,江苏省有关方面回应称,高  相似文献   

5.
作为英国最主流的大学招生考试,A-level考试制度于1951年建立,并逐步形成了线性的课程考试制度。2000年的模块化改革将其"年终末考"的线性考试制度变革为"一年多考"的模块化考试制度,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加宽泛的学科知识,并提高其考试通过率。这一制度在运行十几年后,暴露出了重考率过高、分数膨胀严重、应试文化加重、知识宽度不够、评价方式不够合理等问题,由此引发了2015年的线性改革,即从"一年多考"的模块化考试制度回归"年终末考"的线性考试制度。此轮A-level考试制度改革与我国新高考改革的方向明显不同,但也为我国新高考改革提供了些许启示,比如限制学生重复考试次数、改革学业水平考试的评价方式、强化高校在招生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的高考改革至今已在两届毕业生中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教与学正经历重大的变革。在学校层面,课程设置的顶层设计、教学组织与教学评价都有了全新的要求,改革意味着挑战;在学生层面,"选考"赋于的自主性体现在"学"与"考"的选择,更体现在个人生涯规划与学业规划的丰富内涵,改革意味着机会。作为改革试点省份的普通高中,从教与学两方面总结高考改革的实践经验与举措,为后续跟进的学校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建立在会考基础之上的高考科目设置改革,要把全面发展与因材施考的关系、考综合与考特长的关系处理好。“3+文综/理综”和“3+文理大综合+1”均有不足,唯“3+文综/理综+1”为最佳模式;应考“小综合”而不考“文理大综合”,应开考全部9门课供学生选择“1”,并赋以较大权重。高考决策者应“以学生为本”,多为学生着想,多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高考外语科目开始实施"一年多考"的改革。这项改革增加了学生参加考试的次数,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但同时也面临着以下问题:如何确保考生在不同考次之间获得的成绩具有可比性?"一年多考"的实施在于减少高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推出后能否减少这些负面影响?如何解决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一年多考"的实施,各省对试卷卷种和数量提出了不同要求,如何满足这些不同需求对题库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高考时节,高考自然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所谓的"一考定终身".笔者注意到,各大媒体在关注高考时,相关专家学者也会给高考改革支招,其中经常被提及的便是该不该在考试分数之外,考虑一下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对于"一考定终身"之说,笔者认为有些夸大其词,实际上是打着"平等"的幌子对高考招生制度的歪曲与误读.众所周知,现行高考制度下,今年考不上大学,明年可以再考;明年考不上,后年可以再考,因为高考招生资格早已放开了年龄等限制要求.媒体中经常报道,得益于高考政策的放开,农民工、保安,甚至花甲老人都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如此情况下,何来"一考"之说?  相似文献   

10.
会考与高考之间是考全面与考倾向的关系 ,推行“3+X模式” ,必须以强有力的会考作保证 ,既要保证会考质量但又不能赋予会考以筛选功能。建立在会考基础之上的高考科目设置改革 ,要处理好考综合与考特长的关系。用“3+文 /理综合 +1”模式取代“3+X” ,不考“文理大综合” ;特长学科应开考全部 9门课 ,供学生自由选择 ;“1”应赋予较大权重 ,其选择权应该真正交给学生。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在未来高考的科目设置中,外语科目将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对高中英语教师和本科一年级学生对高考英语一年两考改革所持的态度进行了大规模全国性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发现:1)对高考英语一年两考改革持积极态度的受访者在两个群体中均占多数,但高中英语教师和本科一年级学生对这一政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有着不同的关注和认识;2)教龄显著影响高中英语教师对这一改革的看法,就读院校档次显著影响本科一年级学生对这一政策的态度;3)来自不同省区的受访者对一年两考改革的看法存在差异。基于这些发现,提出了今后需要深入探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及教育变革的冲击,近年来,"高考弃考"现象层出不穷,弃考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不同于城市学生因出国留学而弃考,多数弃考的农村学生选择的是打工,是结束学习而不是继续学习。究其原因,农村学生高考弃考有"理性权衡后的无奈选择"及"非理性决策的盲目跟风"两种缘由。在分析农村学生高考弃考原因的基础上,转变农村家庭的高等教育认知观;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化水平;完善高等院校的助学圆梦计划;坚持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导向可以作为应对农村学生高考弃考的举措。  相似文献   

13.
部分科目一年多考是高考改革的重要议题。本文将武汉市高三年级调考视作高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武汉市蔡甸区实验高中高三学生2013年2月和4月的两次调考成绩进行回归,发现同一学生的连续两次考试成绩并不具备强相关性。特别是文科学生,2月调考成绩只在41%的程度上决定了4月调考成绩。因此,笔者建议,应尽快启动高考部分科目一年多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一年多考,将学业水平考试单科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以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高考公平和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4.
有着千余年统一考试历史的中国,正在酝酿着不经过激烈动荡而消除"全国统一高考"弊端的策略.因为,全国统一高考牵连千万家,不仅考学生,考家长,考社会,也考政府.什么样的高考制度才是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平衡点?高考改革究竟路在何方?高考是什么?考什么?如何考?是我们必须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日,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以下简称《体系》),成为未来新高考改革、命题的重要指南,也将是高三学生复习备考的重要参照。《体系》中提出的"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内容,从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三个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考试本源性问题。其中,"一核"为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相似文献   

16.
正近期,多地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目标纷纷指向英语。先是江苏,2016年英语将"退出"高考舞台,实行一年两考,以等级形式计入高考成绩;之后是山东,计划从明年起取消英语听力测试;继而是北京,未来英语高考分值将会降至100分,语文高考分值升至180分。(据《新闻晨报》报道)  相似文献   

17.
正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近日在北京接受采访时表示,高考改革将减少全国统一高考科目,将不分文科生、理科生,全部考生考的内容一样;同时,外语仍然是高考统一科目,但考试方式会发生变化。袁贵仁说,将通过高考改革改变我们现在客观存在的"一考定终身"现象,改变"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应试窘相,改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立交桥还不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13年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明确要研究"英语一年多考"的实施办法。高考英语改革势必会对高等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也会相应发生变化。本文拟对高考改革背景下大学英语学习动机及其特征的变化进行分析,通过英语学习者的动机变化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杨琳 《甘肃教育》2014,(10):87-87
正作为最后一批普及新课改的省份,我省在去年迎来了首次新课改下的高考,虽然老师和学生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从高考后的反应看还是显现出了诸多的不适应。那么,在新课改下我们究竟该怎样应对高考的变化,做到心中有数和有的放矢呢?首先,我们要明白"考什么"和"怎么考"。就卷面分值分配而言,分值分配没有变化,这点符合新课改历史高考"在平稳中过渡"  相似文献   

20.
高考对基础教育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又呼唤着高考加快改革步伐.高考改革要贯彻新课程理念,本着"三个有助于"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尝试教考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