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海泉,湖北日报资深美术编辑,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他的水墨写意书法作品,将汉字形象化,看似一幅画,实则一幅书。他把水墨写意山水画的表现方式移植到书法艺术中,用水墨的抽象美表现传统诗词的具  相似文献   

2.
王雯艳 《中国出版》2022,(20):75-75
作品说明:作品釆用大笔拓染、酣畅淋漓的写意手法,刻画了一幅水墨意趣的山水之景、通过浓淡、远近、虚实的变化去丰富画面的艺术效果,在绘制技法、构图和意境等各个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的水墨情趣。作品说明:朗朗明月照耀着枝头上盛开的花朵,花朵的动态生长和月光的静谧形成对比,交相呼应。作品采用虚实手法,注重呈现画面的意韵,传达欣欣向荣之景。  相似文献   

3.
王莹 《大观周刊》2011,(28):33-33,35
在水墨写意人物创作中“笔墨当随形象”,如果总是以不便应万变的笔墨形式去对待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就会形成一种造型概念,养成不求甚解、肤浅表面的造型毛病。没有刻画人物个性的能力,是人物画家自命的弱点。我们今天是在继承传统水墨写意人物画的基础上,同时吸取外来艺术丰富自己,发展自己,这是我们在水墨写意人物创作中要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照片配题,画龙点睛,文图并茂,景上添花。一幅精品照片,配题相宜,可以开拓作品的意境,增添情趣,使读者回味无穷。古时画家对画题有“三分画,七分题”之说,可见画题为人之所重视。“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无声的画,一件高超的艺术晶,应求诗书画完美的结合”。一幅精品照片配题,亦是如此。 题图相生 两者同源 照片配题,无论是纪实与写意及新闻摄影作品,都与作者拍摄的主题意识和照片瞬间形象语言有关,也是作者配题的依据和要点。照片作品配题的产生,不是凭空胡编乱造的,更不是立异标新,而是作者在深入生活中,对某一事物的出现,发生情感,通过具体观察、  相似文献   

5.
熊芝 《中国出版》2023,(S1):138-142
《走啊走诗在走》是一本独特的童诗绘本,它通过图文合奏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孩子”从家出发,走到广阔的田野,在自然中与花鸟虫鱼嬉戏,最后又走回了家的故事。本书由诗人金敏与当代水墨艺术家李知弥联袂创作,水墨风格的画面将散落的诗歌串联起来,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活画卷。寥寥几句的文字、淡淡写意的画面,把中国江南的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6.
骆菲斜靠在起居室的沙发上,赤着的脚交叠在身侧,手指轻弹浸泡着各色花瓣的玻璃杯。在她旁边的墙上,悬挂着一幅四尺多宽的水墨写意,骆菲很喜欢这幅画,她告诉记者,这是吴冠中的代表作之一《鹤舞》——是仿制品,据说原作仍保存在吴冠中本人手中,市值数百万元。这幅作品由北京百雅轩仿制,经过吴冠中本人鉴定,只需几百元。  相似文献   

7.
在广东省档案馆查阅利用大厅接待处的正面墙上,悬挂着一幅现已难得一见的,具浓郁岭南特色的阳江漆画。这幅漆画上绘画了许多的金鱼,每一条似乎都是活的,金鱼华艳的鳞片被漆色彩表现得非常逼真,这画吸引了许多来广东省档案馆查阅利用档案的人在画前驻足观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泽棉、广东省美协副主席、省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在看了这幅漆画后,都讲,这是一幅中国漆画的佳作,这样好的漆画,现今已很难见到了。中国创造了一种在宣纸上使用水墨色彩绘画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画出的画非常有特色,被国人冠以“国画”之称,可见中国人对这种画的偏爱。但…  相似文献   

8.
盛磊  闫郢 《兰台世界》2014,(12):58-59
恽寿平的没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在绘画中继承了北宋没骨画的精神理念,并在元明以来写意没骨画的创作手法影响下,将写生和写意有机结合在一起,最终创立了独具一格的没骨画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9.
恽寿平的没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在绘画中继承了北宋没骨画的精神理念,并在元明以来写意没骨画的创作手法影响下,将写生和写意有机结合在一起,最终创立了独具一格的没骨画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10.
水墨动画作为中国传统动画的代表性作品,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哲学思想表现手法,注重意境的表达。在结合了现代影视技术之后,其表现手段、表现效果又有了新的变化和特征。水墨动画的意境则是结合了两个艺术领域技术的综合产物,既有传统也有新意。  相似文献   

11.
有一则大家都知道的轶闻:宋徽宗时设画院,每年以考画来录取新生。一次,主考官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应考者交卷后,应考官一连看了好多幅都不满意。正失望时,他被一幅别致的画吸引住了。原来这幅画不象先前的那些作品,或在半山腰中画座古寺,或把古寺画在丛林深处……,而是根本就没有画寺,只在白云缭绕的山下溪流旁  相似文献   

12.
读一卷书能感悟出一段人世真情,已是人生幸事。翻开石玉平的《闲情三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版),陡然间置身诗、画、影三者相得益彰的意境中,厚重的诗句和精湛的艺术作品疏朗俊逸、令人留连,喜不自禁。黑白的水墨世界,寥寥  相似文献   

13.
一幅揭露澳军在阿富汗犯下惨无人道罪行的时政讽刺画《“和平之师”》震惊中外,非但将名不见经传的“战狼画手”推上热搜,还彰显了漫画的先天战斗基因。漫画,虽有讽刺画、幽默画、水墨漫画、卡通动漫之别,唯讽刺画是投枪,是匕首;唯讽刺画最具光荣传统、肩负战斗使命;唯讽刺画最具生命力和震撼力!  相似文献   

14.
最近,笔者发现了一幅罕见的八十年前的新年挂历,即中华民国十三年(公元一九二四年),由原鄞江(现宁波鄞州区)一家经营企业以广告形式印刷的新年挂历画(见图).这标志着宁波经营企业利用广告推销产品已是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15.
李艳丹 《兰台世界》2012,(36):133-134
明清时期,花鸟画开始向纵深方向进一步发展,不仅以水墨写意为主,就是工整艳丽和花鸟写生画,也相当盛行。不但文人画家乐于画花鸟,就是民间画工在花鸟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近日,青海省档案馆举行李景瑞同志照片档案捐赠仪式。青海日报社离休干部李景瑞将自己所拍摄和珍藏的3700幅老照片捐赠给省档案馆。这些照片包括他从事新闻摄影工作40多年来拍摄的大量新闻、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照片以及他个人珍藏的老照片等,有些作品曾在《民族画  相似文献   

17.
张志霞 《大观周刊》2012,(32):240-240
我曾教过这样一个男孩;父母均是高级知识分子,且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他从小便博览群书。非常广泛,应该称得上颇有才气。然而.就这样一个孩子,在一节美术课上,却画出这样一幅画。老师要求画一幅画,把你心中最美好的事物表现出来,同学们都展开自己的想象,一幅幅憧憬美好未来的嘶面展现在老师面前,老师一页一页地批阅学生的图画作业,这时,一幅与其他图画极不协调的画面展现在老师面前——一个法国大革命时代的“断头台”上,躺着一个人.头颅已经被砍下来,鲜血满地,画面阴森恐怖。  相似文献   

18.
“意境”是我国美学中的一个特殊范畴。它是表现在诗歌、绘画、音乐、舞蹈和某些园林、雕塑、盆景中的一种艺术境界。所谓境,是指外界的环境、景象,所谓意,则是指创作者的情趣、哲理。意境是意与境、景与情、心与物的结晶和统一。王国维认为,作品只有创造出意境,才可以称之为艺术,才是美,才能给人以美感。那么怎样的作品称得上有意境呢?王国维说:“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如其口也。”他还以著名词人姜白石的作品为例,明确界是“意境”为“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确实,大凡一首好诗,一幅好画,一尊雕塑,无不将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一种艺术境界,从而使欣赏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如身临其境,产生巨大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黄琨 《大观周刊》2012,(19):14-14
水墨动画以其优美的画面效果,如诗如梦般的意境表现,向全世界传递着东方文化深厚的哲学内涵已经独有的审美体验,丰富着动画设计的艺术语言。传统水墨元素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精神象征牢牢地扎根在国人心中。在了解水墨动画历史的前提下,研究新时期水墨动画具有的特色,还有水墨动画对于整个动画的发展的意义和新时期水墨动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闻标题应该产生动势、应该"动化",多年来,人们对这一识见的确认可谓坚定.但在论及这一问题时,指出的最常见的路数却是极其有限,多强调的是,要想表现标题的这种动态,必须在选用最确切、最有个性的动词上下功夫.这一做法当然卓有成效.因为,动词最富有活泼、生动的因素.只是,这一做法还远远不够.笔者认为,事物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新闻的本源就是变动着的客观事物,新闻即是变动着的事物的反映,新闻应该是一幅"动态画".而要想臻于这一境界,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