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运用文化语言学的观点与方法对《秦腔》中的詈词詈语进行了穷尽式地整理和分析,总结出《秦腔》中五种基本的詈词詈语类型:以"侮辱对方家族血统不够纯正""与性有关""道德卑劣者及其行为""侮骂对方长辈""动物及其行为"等,并指出《秦腔》使用詈词詈语的特点,即詈词詈语使用人群较为多样,詈词詈语的使用场合较为普遍。并指出《秦腔》中的詈词詈语呈现这些特点的原因,可以为研究现代其他文学作品的詈词詈语提供例证。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詈骂语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红楼梦》中的詈骂语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从语义和语用两个方面对其作出了相对客观全面的归类。另外,本文还对有关王熙凤的詈骂语语料进行了详尽分析,初步探讨了影响詈骂语使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骂詈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使用詈词是粗鄙的行为。在文学作品中,詈词往往体现出独特的价值。借助詈骂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是《红楼梦》中刻画人物的一种特殊手段。重点分析《红楼梦》中王熙凤形象骂詈言语行为的主题、语用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对《红楼梦》中詈骂语的分类进行了研究,其中日本渡边博文先生的分类非常详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作者从詈骂语的词源出发,对"横强盗"、"强徒"、"毛丫头"以及"行子"等詈骂语进行说明,从而对它们进行新的分类。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小说作品中詈词的使用达到了泛滥的程度,《醒世姻缘传》尤甚。本文从詈词使用的频率与特点、詈词使用者的身份、骂詈双方关系的广泛性、詈词使用的场合四个方面考察《醒世姻缘传》詈词使用的具体状况,以说明该书在明清时期詈词滥用大潮中所具有的代表性与典型性。  相似文献   

6.
不登大雅之堂的詈词语始终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语言组成部分,是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语言现象,詈词语的使用表现出较大的性别差异。以《白鹿原》为例,性别差异的使用特点体现在使用频率、词汇选择、使用场合三个方面,在功能上也存在着三方面的性别差异,即贬损他人功能、制造亲密氛围功能、宣泄情绪功能,差异存在主要是社会原因所导致,包括个人的社会地位与社会文化等。《白鹿原》詈词语使用的性别差异研究既丰富了文学作品的詈词语研究,詈词语本体研究,以及社会语言学有关性别差异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文版和日文版的《阿Q正传》为调查对象,完整、全面地提取出《阿Q正传》人物对话中出现的詈骂语,并从语义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对比分析中日詈骂语的数量、种类的差异。以高频詈骂语"妈妈的"为例,分析其语义内涵及日文译法。最后从血缘文化、人本观念等角度探讨了形成中日詈骂语差异的社会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8.
骂詈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在传达民俗文化、社会风情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结合语用翻译中的顺应理论,对文学作品《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的一些骂詈语进行对比分析,能否做到语用等效翻译,取决于在翻译过程中是否贯穿着认知、文化、社会等因素的互动选择。  相似文献   

9.
詈语作为语言的一部分,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更多的是针对詈语本体的研究,鲜少提及对外汉语教学。试从詈语定义出发,阐释詈语的使用目的和分类,对詈语教学进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0.
《水浒全传》中的骂詈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水浒全传》中的骂詈语进行了穷尽性的研究,从语义、语用、语义与上下文语境的关系三个角度对全书的骂詈语作出分类。从语义角度将《水浒全传》中骂詈语分为七大类,从语用角度将其分为三类,从语义与语境结合的紧密程度分为两类。并对分类进行了较具体的说明,指出了骂詈语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和《金瓶梅》皆为中国古典名著中写“情”和“性”的典范之作。但是,这两部著作所写的“情”和“性”是有本质区别的,其区别在于:“纯情”和“滥淫”。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与《红楼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金瓶梅》与《红楼梦》作比较研究:从题材选择看,两部书的表现内容均为:描写家庭日常生活;把妇女作为主要描写对象。但《红楼梦》选取的封建家庭更具典型意义,塑造的女性形象更具典型性。从人物塑造看,《金瓶梅》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主要有:通过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描写室内陈设,陪衬或反衬人物性格。《红楼梦》对此一一借鉴,而且更为摇曳多姿,各臻其妙。从语言运用看,《金瓶梅》的语言风格对《红楼梦》有很大影响;《红楼梦》吸取《金瓶梅》优点,形成自己独有的语言特色,语言艺术超过《金瓶梅》。结论:《金瓶梅》对《红楼梦》影响巨大,《红楼梦》对《金瓶梅》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学巨中,作曹雪芹运用了大量的四字句,给这部作品增添了不少的光彩,四字句是一种特殊的短语,在汉语中特别发达,也最能体现汉语的民族特色。对《红楼梦》中运用双项数词的结构、意义及其英译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对《红楼梦》是极为推崇和喜爱的。他的关于《红楼梦》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创作方法等方面的文学解读,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由于毛泽东特殊的政治家身份,“史贵于文”文艺批评心理、形象的思维方式,他的文学解读带有较多的意识形态性和政治功利性,是在反映论指导下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并重的解读方法。但任何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诠释都有鲜明的主体情感体验的介入,我们从中不难看出毛泽东富有个性、独到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百科全书,其中谐音双关修辞格的大量运用是小说的一大特色.从音效和释义两个层面分析<红楼梦>中地名、人名以及诗词中谐音双关修辞的英译,通过表格量化对比,最后论证了不可译性在<红楼梦>谐音双关修辞英译中的部分表现.  相似文献   

16.
刘嘉伟 《天中学刊》2007,22(4):84-86
《红楼梦》是天机云锦般的长篇小说,子弟书是零琼碎玉式的北方曲艺文学。子弟书作家运用多种方式化长为短,对原著进行不同程度的改编。子弟书使用"草蛇灰线"和"内视点"与客观交代结合等艺术技巧,在剪裁红楼故事的同时又顾及全局,赋予《红楼梦》以别样的艺术生命。  相似文献   

17.
胡适对《红楼梦》的研究,不见长于文学批评方面。尽管如此,但胡适没有忘记《红楼梦》是一部文学作品;在胡适的大量研红论著中,有一些观点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评价《红楼梦》的。胡适的不以文艺批评的角度研究《红楼梦》,有其时代和个人的背景。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量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富的量词是汉语的特征之一。虽然量词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但对量词的研究起步却相对较晚,对专书的量词研究也相对较少。《红楼梦》作为一部重要著作,它反映了当时语言发展的真实面貌,是我们研究汉语史重要的语言资料。选择《红楼梦》量词作为研究对象,对完善汉语语法学和词汇学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在清代乾隆年间问世以后,即拥有众多的题咏诗作。这些“咏红”诗篇,是研究曹雪芹和《红楼梦》的重要史料。林则徐于嘉庆年间曾参与京师宣南诗社的活动,写诗抒情,“咏红”寄志。这一时期林则徐亦题写扇面诗,吟咏《红楼梦》黛玉、宝钗、湘云等11位“红楼”女子,共12首。此时,距120回程高本系统《红楼梦》问世仅20年之久。林则徐的“咏红”诗作,着眼于小说的思想内容与人物的悲欢离舍,寄托欣慕感慨,要而言之,很值一读。  相似文献   

20.
曾流行于京津、沈阳地区的满族曲艺子弟书继承了《红楼梦》雅俗相谐的语言艺术。雅致之处,妙化诗词,"如乐中琴瑟";同时,俗语、比喻陈字见新、朴语生色,富于生活气息。子弟书满汉合璧,延续了《红楼梦》的艺术生命,可称是对《红楼梦》光辉地再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