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红 《海外英语》2011,(1):180-181
从顺应论角度看,语言使用的过程是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语境动态顺应是语言使用过程的核心。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语言,电影片名在语言功能方面有其特殊性。在电影片名的汉译中,译文语言的重构过程很大程度上受到语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谢易 《英语广场》2012,(3):23-24
片名是电影内容的"灵魂",直接影响着票房收入。本文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为视角,认为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选择和使用是以实现电影的最终目的为宗旨的动态顺应过程。本文从顺应论角度分析电影片名翻译的顺应性取向,旨在提高电影片名的质量,实现译名的规范化,提高电影的受欢迎度。  相似文献   

3.
电影的片名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在翻译过程中应动态地适应不同的文化语境,调整选择合适的语言结构,顺应观众的文化心理预期,满足其审美情趣,避免出现文化冲突和隔阂,从而实现电影原名与译名的语用对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电影在全球的光影世界中崭露头角,由于文化差异电影片名的翻译会对电影在观众思维中的第一印象起到一定影响,所以中国电影片名的英译对电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文在顺应论影响下探讨中国电影名英译的具体策略,包括意译顺应外国人的物理和心理世界,补充说明或概括省略顺应外国观众思维模式以及改变语码格式译顺应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5.
电影片名作为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是影片的点睛之笔。如何逾越不同社会文化背景所造成的理解鸿沟,是译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语境是语言赖以生存、运用和发展的环境,它制约着语言,决定着语言的命运,译者要根据语境翻译影片片名,才能彰显电影的艺术魅力,实现艺术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电影片名的翻译,既要考虑忠实于影片的内容及片名,又要考虑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文化顺应。本文旨在通过文化顺利理论来探究中西电影名的翻译,采取不同的方法来翻译电影名,不断进行选择和顺应,以求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中达到最大程度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7.
电影片名既是通俗的艺术形式,担负着艺术创造和提高大众审美情趣的重任,同时又是商业广告,在影片推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兴的语用理论“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语言选择的过程,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也不管是出于语言内部的原因还是出于语言外部的原因。通过对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归类分析,我们发现,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主要顺应了汉语的语言现实、社会规约、目标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8.
顺应论视角下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片名既是通俗的艺术形式,担负着艺术创造和提高大众审美情趣的重任,同时又是商业广告,在影片推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兴的语用理论"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语言选择的过程,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是出于语言内部的原因还是出于语言外部的原因。通过对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归类分析,发现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是译者顺应汉语的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受众的审美需求和心理动机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电影片名作为典型的"呼唤型"文本,其功能核心就是目的语读者。本文以目的论为角度,提出电影片名的翻译一定要将其商业因素考虑在内,顺应消费者的文化背景、审美需求和语言规范,更为充分的实现广告翻译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模因论视域下电影片名翻译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影的国际化进程,影片名之翻译显得尤为重要。影片译名须顺应目的语国家观众的欣赏心理、符合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获取成功。鉴于电影片名翻译的这一特点,运用模因理论,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电影片名之翻译模式展开讨论,提出了三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电影片名的翻译优劣对于其传播有直接影响。从意美、音美、句美、民俗美展开,探讨英语电影片名的四大翻译基本原则之一的美学原则。通过对若干英语片名汉译的实例进行分析,指出翻译时应重视美学原则,以期引起翻译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维什尔伦的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即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顺应交际的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通过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性四个方面来研究翻译,可发现顺应论对翻译有着相当重要的指导作用。将顺应论应用于翻译,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使翻译研究迈向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理论提出动态的语境观,认为语言选择是语言使用者有意识地不断调整语言、顺应语境的过程.顺应论的语境顺应现很好地解释了外事口译语境动态发展的特点,有助于指导口译员理解外事语境对译语词义选择及语言结构选择的制约,并能发挥能动性,灵活地选择译语,获得最佳的译语质量和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14.
翻译从本质上看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传播。而电影片名的翻译则是一种特殊的翻译行为,它不仅需要遵循翻译的一般原则,而且还需要考虑美学欣赏、文化迁移等原则,并将其融入到翻译过程中。从传播学入手,讨论了电影片名的翻译,以对电影的译名进行鉴赏。同时从传播学角度对电影片名的翻译提出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华语电影片名为讨论对象,并以大量译名为实例,探讨电影片名翻译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从语用的角度展开对翻译的探索,越来越引起国内外语言学界、翻译界的关注。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Jef Versehueren在他的新著《语用学新解》(1999)一书中提出了“语言顺应论”,以全新的视角理解和诠释语用学。随着顺应论的提出,它逐渐被学者们借鉴到翻译研究中。顺应论具有四个特征: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及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突显。然而,在翻译实践中顺应是有限度的,顺应只是翻译中的一种现象,忠实才是翻译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影片名的翻译是电影翻译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以目的论来解释和指导片名翻译,更有利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能动性以及目的语的优势,以及采取多元化翻译策略,使译文达到更理想的效果,从而增强电影宣传优势,促进电影商业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discuss Chinese and English movie titles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mestication theory and concludes domestication translation can break through restricts at the linguistic level to convey the meaning and spirit of movie titles efficiently.  相似文献   

19.
李运兴教授借鉴Jef Verschueren的语境顺应论,在"论翻译语境"一文中提出了"语境视野"这一新的翻译语境模式。翻译交际过程中,译者角色双重性决定了在交际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交际对象对译者所面临的和所需推知的语境视野会有所差别。对语境视野模式做进一步切分和探索,可以推出翻译交际理解阶段和翻译交际表达阶段的语境顺应模式,语境顺应模式能够清晰地凸显翻译交际不同阶段译者的不同语境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