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宋初期,词虽继承花间一路,但词坛尚雅是主流.到了元祐词坛,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被突破:被词人不耻的俗词进入词中,改变了初期词坛尚雅的审美情趣,表现为以俗为雅、化俗为雅和雅俗兼融三个方面.正因为元祐词人的努力,使得词坛上雅、俗对立的审美情趣渐渐融合,体现出通达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
在唐宋词史上,“雅”与“俗”的交互作用推动了词的嬗变.由于时代审美观念不同,唐五代北宋词坛上“雅”与“俗”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就创作主体而论,文人词为雅,民间词为俗;就审美趣味而论,士大夫审美情趣为雅,市民情调为俗;就词的功能而论,歌者之词为雅,诗人之词为俗;就词人的品行而论,高洁为雅,低下为俗.  相似文献   

3.
在北宋词坛上,能够做到“引俗入雅”、“雅俗共济”的文人作者,首推柳永、周邦彦和李清照。但三人之中,柳永则俗胜于雅,周邦彦则雅胜于俗,真正能做到化俗为雅、以俗为雅的则还应数李清照。“口语化”是李词语言的一个特点。她能“以寻常语度人音律”,“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她的词中采用当时口语中的“时语”、“方言”,增强了词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时语如“熟水”、“龙团”、“铺翠”等,都是宋代市井流行的口语。方言如“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簇带争济楚”等。  相似文献   

4.
柳词从艺术风格上可分为俗与雅两类,本从柳永曲折的生活经历分别叙述了其入仕前后的俗词与雅词,分析了柳词俗与雅的原因和俗的基本特征,雅的具体表现,旨在说明,评价柳词不能以雅俗为褒贬的标准,应从整体上客观地看到柳永以俗为美,雅俗共济的审美特质,充分肯定在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赖智龙 《文教资料》2012,(26):113-115
黄庭坚是宋代的一位文学大家,他的诗歌成就突出,其词也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山谷词分为俚艳词和雅词两种创作倾向,但都以"俗中见雅,由俗入雅"的语言风格见称。"以俗为雅"是一种重要的诗词创作手段,旨归皆在于"雅",这种词学观正是与黄庭坚高尚不俗的人品境界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柳永与晏几道是宋代词坛上两位著名的词人.他们在对待名利、情爱以及风格等方面既有差异,又有相同之处.柳永开创了以俗为美的"屯田蹊径",晏几道奏响了以雅为宗的"小山遗风".  相似文献   

7.
石昭 《文教资料》2012,(25):14-15
李渔生活在明末清初,学识渊博,颇有才华和个性。在《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等文本中,他论述了文艺的"雅"与"俗"的关系,在"尚俗"的基色之上表露出"求雅"的情趣,从而展现了一种"俗中带雅"的词学观。  相似文献   

8.
词自产生以来,总体上是由俗入雅地发展。从北宋至南宋,词在文人士大夫的参与下逐渐完成了它的雅化。金词也从属于这一进程,拙轩词便是明显的例证:在传播方式上由合乐之歌词转向案头之文词,在思想意境上由浅俗轻艳转向清雅深情,在创作心态上由逸乐纵情转向言志写心。拙轩词雅俗兼综的状态正是词之由俗入雅地发展在金代词坛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宋代文人俗词的兴起与发展和市井俗曲密切相关,曲的词化与词的曲化充分反映了二者之间的亲密关系,词人或者就市井流行音乐填词,或者模仿市井俗曲的语言和情调进行创作,虽然词的语言和情趣都有悖于正统意识观念,但却体现出一种雅词所不具备的审美特色-俗中带雅,这种现象受到浓厚的市井俗文化氛围与词人“游戏为词”创作态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杨宛 《文教资料》2008,(5):13-14
柳永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的词在当时便得到广泛的流传,影响非常大,是与其词的通俗性密切相关的.柳永的俗词不讲含蓄,俗中有雅,雅不避俗,雅俗共赏,一泻无余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使词摆脱士大夫的贵族气而回到平民之中去,他的词成为市井小民茶余饭后的消遣品,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词的社会影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特别是对元曲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张岱小品文在题材上以俗为美,注重节令民俗、人情世相、市井艺人的描写;在艺术上融俗于雅,吸收通俗白话之长,借鉴通俗文艺的一些表现手法。张岱在生活方式上的"入俗",思想意识上的"崇俗"以及创作观念上的"尚俗",是其小品文融俗于雅审美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雅"与"俗"都是中国诗学的审美范畴,作为审美意识,"雅"与"俗"的对立是分明的。虽然尚"雅"观念在古代文人的意识里根深蒂固,但在文学漫长的演进过程中,"雅"审美内涵自出现之日起,就与它的对立面——"俗"结下不解之缘,二者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经历了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俗之为美的可能性,是俗艺术成为审美对象的关键。对俗的审美效果认识不清,根据"俗"所引起的审美主体的不同愉悦感,可将"俗"分为"为美之俗"、"为欲之俗"、"平庸之俗"三类。从俗及俗艺术引起审美主体的愉悦而言,这种愉悦只有在不涉及人的性欲之时,才会产生美的可能;从审美主体而言,只有对俗艺术背后的文化环境充分了解、认同,才会对俗艺术产生美感;从俗艺术自身发展而言,接受雅艺术的规范,适应社会普遍的文化、道德准则,为社会接受,才会产生美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柳永第一个大力创作慢词长调,其词在"形"(词体)与"神"(词风)两个方面,一并着力,变雅为俗,无论是声腔体式,还是审美内涵,都能够融入生活,贴近大众,深植民间。同时,在艺术手法上融会贯通,屡有新制,"唇吻遒会,情灵摇荡"(南朝梁萧绎《金楼子·立言篇》),使得"词"这种本源于民间的通俗文体艺术样式,开始了从雅室文案到"勾栏瓦舍"的回归,从而开创了以俗为美的词风,以新的风貌出现于词坛,标志着词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晁端礼一直以来都被归为大晟词人一派.但其成为大晟词人的时间极短。他的词雅俗共融,并出现新的特质。晁词在俗词雅化过程中,起着过渡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宋代词论从三个方面黜俗,又进行了三个阶段的复雅。黜俗复雅导致词的作者专业化,内容缺乏真情,接受群体缩小,词调缺乏创新,最终结果是导致词的生命力衰退。词体不宜雅化的原因是词的俗艳音乐的属性造成了词体在语言、内容、风格上的封闭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柳永第一个大力创作慢词长调,其词在"形"(词体)与"神"(词风)两个方面,一并着力,变雅为俗,无论是声腔体式,还是审美内涵,都能够融入生活,贴近大众,深植民间。同时,在艺术手法上融会贯通,屡有新制,"唇吻遒会,情灵摇荡"(南朝梁萧绎《金楼子·立言篇》),使得"词"这种本源于民间的通俗文体艺术样式,开始了从雅室文案到"勾栏瓦舍"的回归,从而开创了以俗为美的词风,以新的风貌出现于词坛,标志着词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真正开启宋词天地的重要词人。他以一落魄文人,流连坊曲,采纳市井新生,为文人词作输入新鲜血液,并自觉地以市井情调取代贵族情调,变"雅"为"俗",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与情趣,在词中开拓出另一番境界。也正是由于柳永俗词这种开创性的特点,到了文化经济相类似的元朝,柳永的俗词对元曲的兴盛就逐渐显现出强大的作用和影响。本文主要从柳永所处朝代和际遇以及柳永俗词的特点、表现方法几个方面来阐述其对于元曲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审美文化中雅与俗的分野和渗透的历史及现状,表明雅与俗的相参、交相为用,不仅符合艺术创作中的辩证法,而且对促成审美文化的下移,形成活跃的艺术氛围,实现雅俗互映的审美效应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在词学史上,柳永大力创作慢词,打破了小令独占词坛的格局,为词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然而他的俗词创作却让后人争论不休。这些争论主要包括两个焦点:一方面,柳之俗词代表着当时俗文学的发展趋势,具有通俗化、大众化的风格特点;另一方面,在立意取向上,柳之俗词与儒家所倡导的雅文化相悖,有"浅近卑俗"的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