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中的阳光     
请听一个美丽的故事。一次,几个淘气的小男孩儿想为难为难达尔文,就故意把蚂蚱的腿、螳螂的头、蜻蜓的翅膀和知了的肚子接在一起,然后,一本正经地问达尔文:“先生,您知道这叫什么虫吗?”达尔文一看就明白此虫是四种昆虫的组合,如点穿它的“身份”将会使孩子们大失所望,如回答“不知道”,又会使孩子们因满足而得意,于是故作惊讶地问一句:“天!我的孩子,你们捉住它的时候,它是不是正在嗡嗡地叫?”孩子们回答:“是的。”达尔文马上笑笑:“那就对了,它叫嗡嗡虫。”孩子们听了,不由得暗暗叫苦,但也深切地感到面前的科学家亲切无比。真佩服达尔文,…  相似文献   

2.
心中的阳光     
请听一个美丽的故事。一次,几个淘气的小男孩儿想为难为难达尔文,就故意把蚂蚱的腿、螳螂的头、蜻蜓的翅膀和知了的肚子接在一起,然后,一本正经地问达尔文:“先生,您知道这叫什么虫吗?”达尔文一看,明白此虫是四种昆虫的组合,如点穿它的“身份”将会使孩子们大失所望,如回答“不知道”,又会使孩子们因满足而得意。于是达尔文故作惊讶地问一句:“天!我的孩子,你们捉住它的时候,它是不是正在嗡嗡地叫?”孩子们回答:“是的。”达尔文马上笑笑:“那就对了,它叫嗡嗡虫。”孩子们听了,不由暗暗叫苦,但也深切感到面前的科学家亲切无比。真佩服达尔…  相似文献   

3.
心中的阳光     
请听一个美丽的故事。一次,几个淘气的小男孩儿想为难为难达尔文,就故意把蚂蚱的腿、螳螂的头、蜻蜓的翅膀和知了的肚子接在一起,然后,一本正经地问达尔文:“先生,您知道这叫什么虫吗?”达尔文一看明白此虫是四种昆虫的组合,如点穿它的“身份”将会使孩子们大失所望,如回答“不知道”,又会使孩子们因满足而得意,于是故  相似文献   

4.
聪明的力量     
聪明是什么?聪明其实是一种力量。为什么?因为聪明人总能提出许多奇妙的办法战胜困难,解决问题。请听科学家达尔文的故事——为了搞科学研究,达尔文曾养过许多兔子,不料为此招来一大帮看热闹的孩子,吵得他很难集中精力思考问题,怎么办?如果驱赶孩子,那将会使孩子们失望,如果听任孩子们吵闹,又会影响自己的工作。达尔文想了想,突然发现兔子要吃大量青草而自己又偏偏没那么多时间去张罗,于是想了个绝招,故意笑眯眯地问孩子们:“你们爱兔子吗?”孩子们回答:“爱!”达尔文笑笑,就势提了个美丽的“建议”:“那就给小兔割草去,看谁割得多,谁割得多…  相似文献   

5.
蝉的话题     
夏天雨后的早晨,于洋一进门就举起纸盒大声喊:“你们猜这纸盒里有什么?”孩子们愉快地猜测着:“是一只蚂蚱。”“是一条大青虫。”“是一只蝴蝶。”于洋得意洋洋地打开纸盒说:“都不是,是一只知了!”孩子们顿时议论开了:“我知道,它叫‘蝉’。”“这是一个损害树木的坏蛋。”我问:“你们知道它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吗?”谁也说不出来。看到孩子们好奇的眼神,我想:现在正是蝉多的季节,何不带他们去寻找幼蝉呢?  相似文献   

6.
“老师,你知道Happy熊吗?”有孩子这样问我“Happy熊是谁呀?”我不解地问:“它是我们自己的报纸。”孩子们自豪地向我解释。就这样,我认识了这位叫肖雄的10岁的男孩——《Happy 熊》的创办人。  相似文献   

7.
郑琦琦 《早期教育》2001,(10):34-34
“老师,你知道Happy熊吗?”有孩子这样问我。“Happy熊是谁呀?”我不解地问。“它是我们自己的报纸。”孩子们自豪地向我解释。就这样,我认识了这位叫肖雄的10岁的男孩——《Happy熊》的创办人。  相似文献   

8.
老师问小朋友: “砖头可以干什么?”大多数孩子都回答道:“盖房子。”教师笑了。显然,这是她认可的正确答案。然而,偏偏有一个男孩子举起了小手说:“可以打狗!”孩子们笑着嚷嚷开来,老师的脸色有些不好,他不大喜欢这个淘气的男孩子,这孩子常有怪  相似文献   

9.
开端——引人入胜。引人入胜的良好开端能达到引趣激学的目的。如:《捞月亮》一课,课始,老师先问什么叫“捞”?孩子们查字典后知道“捞”是指在液体中取东西。老师追问:月亮出现在晴朗的夜空,为什么会在液体中去取呢?在孩子大惑不解时,新课学习开始了。有了良好的开端就有了这节课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幽默公园     
精彩的回答生物老师讲完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离下课还有一点时间,于是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最接近人类的动物是什么?”一个刚睡醒的学生抢着大声回答:“虱子。”老虎害怕的那种动物“孩子们,我们早已知道老虎是原始森林中之王,林中的动物都怕它。但是,老虎是不是也害怕什么动物呢?比利,老虎害怕的那种动物叫什么名称?”比利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老师,它叫母老虎。”月食与频道常识课上,老师说:“今天晚上有月食,大家不妨抽空看看。”一个小学生问道:“老师,几频道?”幽默公园  相似文献   

11.
大班上学期,某班开展“我长大了”的活动。教师充满感情地与孩子一起回忆了各自成长的经历。在谈话结束之前,教师问:“长大了,你们感到高兴吗?”“高兴——”孩子们回答得有些勉强。教师又问:“你们为自己的成长感到自豪吗?”“自豪——”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教师满意地结束了活动。您如何看待这一情感教育活动?如果是您,您会采取其他教育形式吗?  相似文献   

12.
大班上学期,某班开展“我长大了”的活动。教师充满感情地与孩子一起回忆了各自成长的经历。在谈话结束之前,教师问:“长大了,你们感到高兴吗?”“高兴——”孩子们回答得有些勉强。教师又问:“你们为自己的成长感到自豪吗?”“自豪——”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教师满意地结束了活动。您如何看待这一情感教育活动?如果是您,您会采取其他教育形式吗?  相似文献   

13.
大班上学期,某班开展“我长大了”的活动。教师充满感情地与孩子一起回忆了各自成长的经历。在谈话结束之前,教师问:“长大了,你们感到高兴吗?”“高兴——”孩子们回答得有些勉强。教师又问:“你们为自己的成长感到自豪吗?”“自豪——”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教师满意地结束了活动。您如何看待这一情感教育活动?如果是您,您会采取其他教育形式吗?  相似文献   

14.
大班上学期,某班开展“我长大了”的活动。教师充满感情地与孩子一起回忆了各自成长的经历。在谈话结束之前,教师问:“长大了,你们感到高兴吗?”“高兴——”孩子们回答得有些勉强。教师又问:“你们为自己的成长感到自豪吗?”“自豪——”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教师满意地结束了活动。您如何看待这一情感教育活动?如果是您,您会采取其他教育形式吗?  相似文献   

15.
大班上学期,某班开展“我长大了”的活动。教师充满感情地与孩子一起回忆了各自成长的经历。在谈话结束之前,教师问:“长大了,你们感到高兴吗?”“高兴——”孩子们回答得有些勉强。教师又问:“你们为自己的成长感到自豪吗?”“自豪——”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教师满意地结束了活动。您如何看待这一情感教育活动?如果是您,您会采取其他教育形式吗?  相似文献   

16.
大班上学期,某班开展“我长大了”的活动。教师充满感情地与孩子一起回忆了各自成长的经历。在谈话结束之前,教师问:“长大了,你们感到高兴吗?”“高兴——”孩子们回答得有些勉强。教师又问:“你们为自己的成长感到自豪吗?”“自豪——”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教师满意地结束了活动。您如何看待这一情感教育活动?如果是您,您会采取其他教育形式吗?  相似文献   

17.
妈妈和儿子     
绿茶 《中文自修》2006,(10):41-41
主次颠倒妈妈:“孩子,留神别吃下苹果里的虫子!”孩子:“为什么要我留神?该它留神我才是呢!”不再叫“妈妈”小园十分淘气,整天缠着妈妈不是要这,就是要那,嘴里也不停地叫着:“妈妈,妈妈!”有时,妈妈被吵得不耐烦了,就对小园说“:你再叫一声‘妈妈’,我就把你扔出去!”小园不再做声了。过了一会儿,妈妈把他抱到床上睡觉,小园又开口道:“太太,我能喝点饮料吗?”再来一个小强跟母亲一起到剧场看演出,每当一个节目完毕时,台下的观众总是大叫:“再来一个!”小强好奇地问:“妈妈,这是什么意思?”妈妈回答:“是对演员表示欢迎。”不久,小强的父亲…  相似文献   

18.
我长大了     
大班上学期 ,某班开展“我长大了”的活动。教师充满感情地与孩子一起回忆了各自成长的经历 ,在谈话结束之前 ,教师问 :“长大了 ,你们感到高兴吗 ?”“高兴———”孩子们回答得有些勉强。教师又问 :“你们为自己的成长感到自豪吗 ?”“自豪———”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教师满意地结束了活动。您如何看待这一情感教育活动 ?如果是您 ,您会采取其他教育形式吗 ?我长大了!浙江杭州@沈倩  相似文献   

19.
记得我听过的一堂公开课,老师问小朋友:“砖头可以干什么?”大多数孩子回答道:“盖房子。”教师笑了,显然,这是她认可的正确答案。然而,偏偏有一个男孩子举起了稚嫩的小手说:“可以打狗!”孩子们笑着嚷嚷开来,老师的脸色有些不好。她不大喜欢这个淘气的男孩子,这孩子常有怪点子,还爱捣乱。但打狗并没有错,老师示意孩子们静下来,不再提这件事  相似文献   

20.
从前,有一个顽皮的孩子,别人和他说话,他总是不肯听完就叫:“知道了,知道了!”有一天,这个孩子在山上玩,看见一位白胡子爷爷。白胡子爷爷手里拿了一双五颜六色的鞋子,一闪一闪地发着金光。那顽皮的孩子看见这样好看的鞋子就问白胡子爷爷:“这双鞋能穿吗?”白胡子老爷爷微微地笑着说:“这是双神鞋,穿上这双神鞋在地上跳三跳就会飞上天去。”顽皮的孩子没有等白胡子老爷爷说完话就叫:“知道了,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