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藤野先生》是一篇感情深沉的叙事散文,全文贯穿着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思想感情。 文章一开头就无情地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在这部分中,作者运用了比喻、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更增加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文章开首一句文章开首一句,表现了鲁迅对某些不务正业的清国留学生的厌恶感情,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言外之意是说,东京有这类清国留学生在,觉得无可留恋。所以下文有一句“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把这两句对照起来看,更可以看出作者厌恶清国留学生达到了不屑与共的程度。鲁迅不在东京学医,也不到离东京不远的千叶医学校学医而到比较偏辟的仙台去学医,正是这个原因。  相似文献   

3.
对鲁迅先生散文名篇《藤野先生》中“‘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一语的解释,人教社初中语文的各个版本都有各自的表述,现摘抄三则如下:1、指当时新到日本,先在东京弘文书院速成班学习日语的中国留学生。当时还是清朝,称“清国留学生”。(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六册,1995年4月第1版)2、指当时新到日本,先在东京弘文书院速成班学习日语的中国留学生。当时还是清朝,称“清国留学生”。(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六册,2002年12月第1版)3、指清末到日本留学,先在东京弘文书院速成班学习日语的中国学生…  相似文献   

4.
《藤野先生》这篇回忆录深切表达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赞扬了藤野先生毫无狭隘的民族偏见、正直善良、治学严谨、热情诚恳的高尚品质。但文章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作者写了“清国留学生”,写了仙台医专职员对“我”的“优待”,还写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对此,课后练习专门设题:“这些事情”和藤野先生有什么内在联系?这的确是同学们在理解课文内容上的一个难点。“这些事情”看似与藤野先生无关,深入分析,可使同学们进一步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特点。首先,“清国留学生”和藤野先生有何联系?“清国留学生”…  相似文献   

5.
一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说:“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这有“门房”又有“洋房”的“中国留学生会馆”的详情如何? 中国留学生会馆,亦叫清国留学生会  相似文献   

6.
1.学习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和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写人的方法。一、紧扣关键词语,理解“我”离开东京的原因教师首先指导学生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将全文分为“离开东京”、“仙台求学”、“回到北京”三部分,然后提问:鲁迅先生怀着救国的抱负来到日本东京,为什么他又很快离开东京而只身去了仙台?(鲁迅先生看不惯那些不学无术的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中哪些词语体现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情绪?(“东京无非是这样”中“无非”一词表现出作者对东京的无比失望;“实…  相似文献   

7.
《藤野先生》是文学大师鲁迅先生的散文名篇。文中治学严谨、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藤野先生,附庸风雅、不学无术、醉生梦死的“清国留学生”,都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对鲁迅先生散文名篇《藤野先生》中“‘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一语的解释,人教社初中语文的各个版本都有各自的表述,现摘抄三则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的《藤野先生》的首句是:“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众多教参都把“这样”所指代的意思界定为下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行”,亦即下文所提及的两件事:上野公园之所见和在东京留学生会馆之所闻。我认为对“这样”不能作如此简单的判断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句子中,词语之间的配合必须合乎语法规则和逻辑事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仅仅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藤野先生》中有一段关于清国留学生的描写,初稿是:“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也缺不了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修改稿把后一句改为“但花下也  相似文献   

11.
……但花下也缺少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马奎春先生认为的“不能搭配”,是因为“速成班”不能“赏花”,不能‘城群结队”,不能“头顶上盘着大辫子”。其本质在于——是“速成班”的“清国留学生”呢,还是“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很显然,作者选取了前者,并认为后者犯有不可原谅的错误。这种结论下得未免太早和武断,从A、B两图来看,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仅仅是理论上的。结合当时我国国贫民弱的实际,在日本的“速成班”里断不会有中国的留学生,倒是清政府派出的留学生中恐怕有他们自认为的“速成班”…  相似文献   

12.
在我讲授完《藤野先生》准备离开教室时,一学生拦住了我,她质疑:“鲁迅如此厌恶清国留学生的玩乐,进而对东京表示失望,为何在暑假时,他又到东京玩了一个夏天?”  相似文献   

13.
读书杂记     
读书的流弊我是一向佩服鲁迅的,所以也一向比较留意报章杂志上所登载的有关鲁迅的文章。今年四月十四新民晚报上有—篇耳聆同志写的《鲁迅墓前的花木设计》的文章,认为在鲁迅墓前栽种樱花,“不甚相宜”,理由是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看见在樱花底下只知道游乐,不求上进的“清国留学生”,颇为厌恶。当时一看了之,并没有深思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比喻的生命是本体和喻体之间须要自然贴切,形似神传。如鲁迅《藤野先生》: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  相似文献   

15.
我随“北京市青年友好之船”访日归来,又读鲁迅先生的名作《藤野先生》,更真切地体验到藤野先生博大的胸怀,鲁迅先生深沉的感情。深深地敬叹鲁迅先生卓绝的笔力。当我再教这篇散文时,便不禁融进了自己的新的感受。教学中,同学们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出两个方面。之一,散文题为“藤野先生”,可有一半篇幅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看跳舞,去仙台旅途的印象,仙台职员的“优待”及课堂上看电影,这些和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之二,写藤野先生,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散文名篇《藤野先生》的开头.描写了在日本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浑浑噩噩的糜烂生活及其作者对此的愤慨,强调了从东京去往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这两处地名的记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鲁迅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操。据此,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案第五册《藤野先生》一文认为,《藤野先生》“全文是以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变化为线索”,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五册《教学参考书》则认为,《藤野先生》除回忆藤野先生这条明线外,还有另外一条内在的线索,就是作  相似文献   

17.
在文学创作中,高明的作家往往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赋予寻常的词语以不寻常的意义,使之释放出奇崛的能量,显示出无穷的艺术魅力。鲁迅先生的名作《藤野先生》一文中的几个“也”字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鲁迅怀着救民于水火的志向,东渡扶桑学医,先取道东京,但在东京的耳闻目睹,使他感到“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指不过。“这样”,指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不学无术,附庸风雅,思想腐朽的种种表现。简省的一笔  相似文献   

18.
【背景解读篇】卡片鲁迅并非当年仙台惟一的中国留学生鲁迅在仙台留学的时候有一位关系密切的中国同学,叫施霖,与鲁迅同样来自浙江省(仁和县),同样是从东京到仙台留学,并且是和鲁迅同时进入与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同一校园的第二高等学校的。现存鲁迅仙台时期的照片仅有六张,而两张上面有施霖。其中一张还是鲁迅与施霖两个人的合影。然而,在鲁迅有关留学生活的所有文字中,这仙台留学时期惟一的中国同学都没有出现。原来,青年鲁迅去仙台留学是为了逃避清国留学生,而结合"露题"风波来看,施霖确实是在证明与青年鲁迅的追求相反的东西。鲁迅第一学期…  相似文献   

19.
对于学生一读就似懂的现代文,应如何进行教学,我在实践中的体会是; 一、要加强语言教学。语言是思想的表现形式,是写文章的基本工具。因此,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学习文章的关键语言同样是现代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对清国留学生这样描绘道:“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  相似文献   

20.
又到五月花开时.校园里的樱花开得缤纷而灿烂。站在树下,望着满树如雪如霞般的花朵.总会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樱花。“绯红的轻云”带给了我无尽的遐想,而樱花树下那盘着大辫子的清国留学生更给了我深深的触动,“樱花树下同胞醉,繁华东京无可恋”。此情此景,我在内心里责问自己:我对生活麻木了吗?我对工作倦怠了吗?我对这群樱花树下的孩子尽心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