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邮市成为集邮爱好者的市场,中国的邮市春天才会到来。这句话已被数次邮市高潮所验证。邮市从“炒邮”演变为“炒政策”,是中国特色邮市的新发明,其实也是“政策市”的宿命所决定的。2004年这波行情的出现是价值规律的体现,但邮发406号文件中朦胧的“邮政分家”消息,猴年邮票的  相似文献   

2.
前一段时间,邮票市场异常火爆,投资邮票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将邮票视为“绿色股票”,称邮市为“第二股市”。在这种“低投入高回报”的美丽光环包裹下,一大批原来对邮票不甚了解的人纷纷涌入邮市“淘金”。似乎“炒邮” 已完全成了一种投资的手段,而由此引发人们对邮市的种种幻想和大量媒体并非恰如其分的宣传,更使盲从者日众。号称全国四大邮市之一的广州人民公园邮市,在双休日内整个公  相似文献   

3.
吸引了众多邮商、邮贩、邮人的集邮巾场安静了许多,一批炒邮者或暂时或永久地离开了邮市,智者仁人因此议论纷纷。有人说邮市将进入一个“冷战”时期,有人说这只是高潮到来之前的一个准备阶段,有人认为,职业炒邮者离开邮市是国家有关部门调控的结果,还有人说,邮市冷清了,将给集邮事业带来损失。对此,我想起了一条成语,“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此成语讲了这样一个道理,虽然暂时受到损失,却可能因此而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也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好事。  相似文献   

4.
邮市见闻(34)     
1996年的邮市“炒”得热吗?邮商和集邮者皆甚关注。经过去年邮价两次起伏、“黑马”突现和发行“三张”的周折,以及年底总公司价目表的“浇油”,使人看到了邮市振兴的火苗,于是新年伊始,邮市显得格外的闹猛。每逢双休日,摊位早早租光,邮人穿梭如织,摊主喜上眉梢,门票收入也大幅上升,呈现出一派兴旺  相似文献   

5.
邮市与股市比,股市是邮市的小弟弟。邮市在1983年就初具规模,股市的诞生比邮市晚7年。但在投资操作上, 邮市老大哥却是向股市小弟弟学习的。到后来,邮市几乎完全承袭了股市的一套——炒。  相似文献   

6.
近期,京城邮市行情总体依然是“新”弱“老”强,炒新人气锐减。新邮从4月的第二周起开始止跌,略有反弹,不过弱势难改。2006年新邮“丙戌狗”大版张、小版张,4月初为32.5元、21元,现跌至28元、17元;“武强年画”小  相似文献   

7.
坏事、案子,有主犯、要犯之说。邮市长达8年之久的沉寂低迷,一直在阴跌通道中运行,这件坏事的“要犯”,应该是个“炒”字。至于为何成为“要犯”的,谁指使,具备什么条件,另案处理,另当别论。中国股市十几年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庄家控制股价现象长期禁而不绝,而广大中小散户冒  相似文献   

8.
邮市见闻(51)     
每年一度的“歇夏期”又一次光临邮市,稀疏的出摊者与偶而光顾的集邮者让人感到今年夏季邮市的“低温”。经过1年多的大浪淘沙后,纷纷开张的邮市已所剩无几。在上海,也只“卢工”和“云洲”有些规模。少数多次经历邮市暴热骤冷的邮商仍驻守“岗位”,成为邮市中的“铁杆”,从某种意义讲他们是维系邮  相似文献   

9.
我国邮市与西方发达国家邮市有着很大的不同。西方国家的邮市是集邮者互通有元,拾遣补缺的乐园,在那里以收藏为主,炒新邮的空间很小。但是,在我国,所谓邮市主要是一帮邮商炒作新邮的地方,这种市场一直靠炒新邮活着。  相似文献   

10.
张绍先 《集邮博览》2011,(10):28-29
盛世旺收藏。一场空前的收藏热,正在中国大地兴起。邮票充当“增值生财”的角色,演绎了一下实实在在的敛财的疯狂。 除了我们这些七十岁以上的老头,没有迷失在“邮市炒作”中之外,的确有不少的人在“邮市”的“龙卷风”中。或者攒积了财富,或者付出了代价。  相似文献   

11.
视点扫描     
京城邮市从5月底以来又成了南北争雄之势。马连道邮市在“非典”时期虽有扩大,近日又恢复到以往的状态:1-3厅生意还算过得去,4-6厅客流稀少。马甸邮市,自6月以来人气在一点一点地艰难地恢复,  相似文献   

12.
邮市见闻(50)     
光阴荏苒,从1990年第4期首次刊出“太原路邮市见闻”,1992年第4期易名“邮市见闻”,不觉本专栏已满50期之数。回顾50篇小文,正是我国90年代邮  相似文献   

13.
邮市见闻(52)     
今年“歇夏期”的特征被表现得淋漓尽致。邮市出摊率仅二三成,但还比入市者多得多。当7月初各邮市收缴第3季度或下半年摊位费时,一些做生意不够付摊位费的邮商只好撤退,从而使本已空空荡荡的邮市显得更加冷清。此情此景不由让人又一次回想起4年前邮市的“惨”状,当时大起大落的情形与目前竟是如此的  相似文献   

14.
王洪新 《中国集邮》2001,(11):29-29
当今的邮市不仅以邮、币、卡的纯收藏转向收藏兼投资两个方面,同时也有部分人进而投资兼投机。作为市场经济转型的今天,邮市比80年代又进了一大步,但是,邮市投资毕竟不同于股市,有许多人总想着东西买到手就涨,特别是见新就炒一把,涨上去后还要再炒高等等。这都是急功近利、违背集邮基本知识的一种错误想法。现综合邮市的几种投资误区,特向读提个醒,以便在邮市投资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5.
咨询窗口     
作者的话“邮市漫步”恢复写了3年,承蒙广大读者厚爱,这个栏目尚受欢迎,颇欣慰也。“邮市”这个概念很大,无论哪个时期、哪个国家(或地区)、哪个品种的邮品都能涉足去“漫步”一番,笔者也是试着这么写的。但任何一个课题,讲多了,总会使人发腻,故而决定将“邮市漫步”暂息,代之以“咨询窗口”这一新专栏,希望能一如既往得到大家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窗外,骄阳似火。盛夏的天气日渐热煞人。与酷暑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令邮人爱恨交加的邮市似乎成了“扶不起的阿斗”,依旧软绵绵。今年已面世的12套新邮首次全线告“负”,从面值线上集体“下岗”,又成打折新族。经过深思熟虑,笔觉得,对目前市道下的新邮不宜放量投资,但这并不意味着邮市无机会。因为,新邮毕竟只是邮  相似文献   

17.
自1997年6月9日月坛邮市因“退园还民”搬迁开始,北京邮市经历了多年风雨,经常被“如何选择”和“搬迁”问题所困扰。邮商、集邮者和投资者都希望有一个利于健康发展和行情展开的市场,但终因“搬迁”而使美好愿望难以成真。由于场地不稳定和条件问题,加之经营竞争,有时一分为几,有时几足鼎立,几年来,邮市从未消停过。  相似文献   

18.
丙戍狗年春节前后,北京、上海等地几个大邮市行情出现大的反弹,虽然没有成交量的有效配合, 还是“炒”声阵阵,北京奥运会《会徽》、《吉祥物》及其“不干胶”,《丙戌狗》大版、小版,价位一个劲地猛涨,还有2003年、 2004年小版和不少老票张都有不小的升幅。持筹者笑逐颜开等待更  相似文献   

19.
邮市在世纪之末是否会出现第四次高潮,这是广大邮人都在猜测的事。笔者在对近20年邮市兴衰进行分析后,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除了1985年呈现的邮市高潮为集邮者数量激增和沉积30余年的价值回归总爆发外,在90年代出现的两次邮市大行情前夕,都存在着邮政资费调升、银行利率降低、中国集邮总公司价格调升以及邮市在底部盘桓现象,而且上述四个现象同时“碰头”时,才酝酿了行情出现真正的火爆和邮市交  相似文献   

20.
近年,除了缩量普片外。邮资封片在邮市中的地位每况愈下,大不如前,从各集邮媒体关于邮市行情的报道中,也很难找到“封片”二字,即使偶尔出现, 也多被冠之以“死亡板块”、“明日黄花”等贬义的评价。那么,曾经风光无限,属邮市中主流热门板块的邮资封片,如今何以在邮市中少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