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字体系的文字符号分成三种,即表意字符、借音字符、借义字符。随着这三种字符的发展和成熟,能记录汉语书面语的汉字体系终于形成。  相似文献   

2.
从文字体系而论,契丹字是依仿汉字而创制的文字.有人称其为“汉字文化圈”.本文就此进行探讨,从而推断出,契丹字在借用与改造汉字时走的是一条简化与拼音的道路,故成今天我们见到的契丹小字所独具特色的喷块堆叠形”.而契丹字之改造汉字与汉字改革有本质的不同.前者是借用它神文字之“壳”加以改造,使之适应契丹语;而后者却无适用一种新语言问题,是使文字更完善.最后,作者进一步对契丹字的利弊作了语言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日本的文字体系,探讨了早期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以及日本文字体系(汉字假名混写)这一特殊文字的形成,最后,剖析了汉字对于日本的意义,阐明了观点。  相似文献   

4.
汉字的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确定一种文字的性质,要根据这种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是什么样的语言单位。汉字的基本单位是一个个的字,这一个个的字记录的是汉语的一个个语素,所以汉字是语素文字。从内部结构说,汉字主要是由意符和音符构成的,所以叫做意音文字。  相似文献   

5.
汉字性质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汉字的性质,至今仍有许多歧见。根据汉字的表音性和表意性,证明“语素文字说”和“语素一音节文字说”并没有指明汉字性质问题。实际上,文字类型可以分为标音文字和标意文字,标意文字又分表意、意音、纯粹的标意三种类型。汉字在甲骨文、金文阶段以表意为主,篆书阶段以意音为主,隶变后逐渐向比较纯粹的标意文字发展,现代汉字可以视为带有少量标音成分的标意文字。  相似文献   

6.
形声字也可以叫做“意音字”,是根据部件分类的,是从字的局部联系上给字进行的分类。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是根据字分类的,是从字的整体功能对文字体系进行的分类。把形声字叫做“意音文字”就容易混淆它们作为文字单位类型和文字体系类型的不同性质。  相似文献   

7.
隶书、楷书是两种不同时代不同体制的“正体”,两者不能混而为一,统称为“今文字时期”之字体。隶书为“一代之文”,承上启下,是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其形成是一个完整的变化发展阶段,应在汉字发展史上“断代”出一个“近文字时期”。隶书是“近文字”。  相似文献   

8.
文字款式包含字内部笔画之间的平面结构顺序、字外部字之间的线性组合顺序和距离等。汉字的文字款式在不断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了“书同文字”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性质是对战国时期文字使用的混乱情况和不规范局面进行的文字整理和规范工作。经过对秦文字和六国文字的整理与规范,汉字的使用有了更明确的标准,因此这一政策顺应了汉字发展的历史趋势,有利于汉字的规范使用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伊斯特林《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既是一部文字史著作 ,又可以看作一部文字理论著作。书中全面论述了世界各主要文字体系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同时也提出并解决了一些文字理论的原则问题。作者在分析研究各种文字现象时所提出的观点和运用的方法 ,对我们的汉字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不赞成梁永国先生《现代汉字体系的科学性、简易性》(《现代语文》2005年第8期)所持的基本观点.其中汉字的"科学性"内涵模糊,暂不予以讨论,而汉字具有不具有"简易性",则是汉字研究的一块基石,必须弄清楚.笔者认为,汉字--无论古汉字,还是现代汉字,不具有"简易性",是繁难的文字体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文字体系,是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承续至今。仰韶文化的陶文符号是汉字书法的萌芽,殷商的甲骨文,是目前见到最早的成熟书法。秦始皇统一文字为小篆。隶书的出现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大发展。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草、真、行诸体兼备,俱臻完善的一代。中国汉字及其书法艺术渊远流长,是中国文化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13.
汉字自诞生以来,以中原为中心,传播于中国境内,从而形成了中国境内汉字字体系各种类型的文字以及最终传播于中国境餐产生了“汉字文化圈”。笔者着重探讨了汉字今后的发展,走向及其面临的问题后认为,不应立即废止汉字代之以拼音化文字,汉字的现代化应分两步走,当前应着重解决信息网络化中中文信息处理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为汉字拼音化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浅谈平面设计中汉字的图形化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汉字图形化的本质就是让“字”本身隐含着“图像”。利用文字独特的造型图式为它的创意空间提供无限可能的艺术灵感,使其不仅具备识别功能,还具备图像功能。基于汉字本身的特殊性,对汉字在平面设计中的图形化具体表现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陈之腾  计琳 《上海教育》2014,(16):38-40
在过去的五千年,汉字成为上古时期世界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幸存至今的表意文字,是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中国符号,是中国贡献于人类文明的第五大发明。然而在下一个五千年,汉字是否还能绵延深远?  相似文献   

16.
正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自发明的那天起,直到今天一直被中国人使用。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仍在使用的文字。那么古人又是怎样造出这么多的汉字的呢?这就涉及到一个造字法的问题。一般认为汉字的造字法共有六种,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合称为"六书"。"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后来东汉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中对"六书"作了比较详细的解释,之后  相似文献   

17.
汉字是语素文字。语素文字的性质决定了汉字体系的基本特征:字种数量庞大且不确定。由于字种和语素相关,语素和意义相关,任何字频统计结果都只能反映汉语用字的一般状态或基本状态,并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哪些字常用,哪些字不常用,与字频统计所选择的语料内容密切相关,相同内容的语料又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虽然汉字总体数量庞大,但常用字种只有几千。常用字种所记录的语素,都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是构成汉语基本词汇的基础,也是创造新词的中坚,能够满足现代汉语的基本需求(累积频率达到99%)。  相似文献   

18.
文字可分为拼音和非拼音文字。汉字是唯一非拼音的语素文字,是集形、音、义于一体的字理文字。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识字,即在汉字的音、形、义之间建立六种关系。对中国儿童来说,生活在母语环境,难的是建立“音→形”、“形→义”之间的联系。此外,汉字属表意文字,比表音文字复杂得多,有的笔画繁多,有的结构类似。但是,汉字结构虽复杂,也有其独特规律。因此,帮助学生遵循规律认识字形成为识字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从楚文字的构形系统看战国文字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个体字符的差别不足以反映字系的变化,汉字发展史的研究应该建立在系统比较的基础之上,战国文字国别之间的差异属于局部书写风格或个体字符的不同,从本质特征和构形系统上来说,战国文字仍然是一个整体,楚国简帛文字的构形系统可以作为这个整体的代表。通过楚文字构形系统跟甲金文字系特别是《说文》小篆字系各项参数的比较,展示出战国文字已是基本成熟的具有严密规律的汉字系统,但仍处在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这种关于汉字性质的看法是不够全面的。近年来,有些学者提出了新的观点。但是,由于他们观察汉字性质的角度不够正确,因而,他们所提出的观点有的是不够完善的。因此,本文从汉字记录汉语的方式出发,提出汉字是“表意—谐音—记号文字”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