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新材料作文是在传统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从本质上讲,新材料作文依然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材料,但不给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过宽”。  相似文献   

2.
郭春霞 《现代语文》2008,(5):106-107
新材料作文题型始现于2006年高考卷。07年这种题型继续出现,它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构成近两年高考作文的主流题型。其主要特点是: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实际上,这是一种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互相杂糅的形式,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综合了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两方面的优点,于是成为备受青睐的作文命题形式。然而由于审题立意难度的增加,对考生的要求也就更高了。  相似文献   

3.
话题作文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作文形式,自“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个话题作文问世以来,它已走过了六个春秋。六年来,话题作文从内容到形式渐趋完善,基本形成“话料———话引———话题———要求”这样的格局。它不仅垄断着高考作文的阵地,而且对中学作文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话题作文较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在审题、内容、体裁的要求上更加宽松、广泛与灵活,因而为中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写作才华的广阔空间,深受中学生的喜爱。但应该看到,话题作文写作要求放宽,不等于可以随便写,不等于不需审题:既不重视材料内涵,也不注意话题要求。恰…  相似文献   

4.
所谓话题作文,就是与某个“话题”有关的自选作文和自由作文。话题只是一个引子,它不要求对话题本身进行引用、分析,它只需要从话题出发进行作文,写什么、怎么写,完全由作者自定。要写好话题作文,一般要做到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5.
前些年高考考的是话题作文,因而中学的作文训练差不多都是紧紧围绕着话题作文来进行。而话题作文又不大讲究体裁,"文体自选",只要内容结合了话题就行,于是,同学们大都选择写那种记叙不像记叙、议论不像议论、抒情不像抒情的"散文",有很多同学甚至  相似文献   

6.
我们所说的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它属于材料作文;从表现形式上看,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确定话题,要求不像传统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传统的材料作文一般都要限定文体,而新材料作文是文体不限;传统材料作文总有最佳立意,新材料作文可以有多个立意,且不存在最佳立意。  相似文献   

7.
《新读写》2010,(7):20-25
所谓新材料作文,是相对旧材料作文(即传统意义上的材料作文)而言的一种命题形式。它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不足。总之,它是一种集材料作文的限制性和话题作文的开放性为一体的作文命题形式,有人也称之为“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等。新材料作文“新”在材料意蕴的多义性、立意角度的多元性、命题的开放性上。它有效遏制了套作现象。  相似文献   

8.
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过去的材料作文,都是限定文体,而不是文体不限。对此,本文对新材料作文进行来探究。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考作文试题,主要以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为主,也偶尔出现图画作文(有时被划归到材料作文里),但不管是哪类作文,其创作思路大致相同,要注意的是审题时它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简单地讲,话题作文是已经提供了要写的话题,话题是关键入口;材料作文要求考生自己从材料中提炼出话题来(因角度不同,考生提炼出的话题可能不一样,因此,这种题  相似文献   

10.
新材料作文的突出特点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  相似文献   

11.
今年的高考已经结束,对于今年作文命题的诸多成功之处,各方名师大家纷纷评说。对此,我当然不敢妄评,只是想借此说说自己的几点看法。话题作文已历时五年,1999年和2000年的话题作文还不成熟,但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2001年的“诚信”话题使话题作文“走红”;到2002年,“心灵的选择”话题就显得不那么新鲜了,考生作文也没有2001年那么“火爆”。我认为,今年的作文命题已使话题作文走入了“胡同”,给人一种压抑感,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2.
所谓话题作文,意即作文的命题仅提供一个可供谈话的“话题”以及一个实例,并非规定死了的题目,作文只要不离开这个话题别起炉灶就符合要求,就不会“跑题”。话题只是一个引子,它不要求对话题本身进行引用、分析,它只需要从话题出发进行作文。其具有开放、灵活、创造的特点,给每一个学  相似文献   

13.
话题作文已是当今考试作文的主流形式。高考作文必考,中考作文要考,初一作文要也有了出现。初写话题时,许多学生常犯一些毛病,以话题为标题,内容杂乱,中心模糊,千人一面。这些毛病的产生,与不了解话题作文、没有掌握话题作文的写法有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纵观近两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形式,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已成鼎足之势。新材料作文,有人也叫后话题作文,就是给材料不给话题,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它不要求全面把握材料的中心寓意写作,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构思作文。新材料作文有供料作文反宿构的特点,又有话题作文一样的能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放性优点,逆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的运用则更能大大拓宽写作范围。  相似文献   

15.
这几年高考、中考作文更趋向于写作话题作文。我觉得话题作文的好处有三:1、只要与话题有关的均可成文,既不像无命题作文不着边际,又不像命题作文限制过死,单调呆板。2、文体不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优缺点选择文体,能真正发挥学生各自的写作才能。3、写作范围拓宽了,视野开阔,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面对素质教育的今天,话题作文较能体现素质教育的宗旨。写作话题作文,学生的作文已不是以前的千篇一律了,呈现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局面。我觉得话题作文对作文教学来说是一大改革,也是一大进步。三点好处——“话题作文之我见…  相似文献   

16.
徐为明 《广西教育》2011,(2):47+60-47,60
近年来,话题作文因其不限制文体或尽量减少文体的限制、给学生以更多选择自由的特点,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但由于其具有开放性,如果不进行规范性的训练,又难以写好话题作文。因此,在作文教学中,笔者进行了针对性的话题作文层级训练,即基础训练和创新训练。  相似文献   

17.
话题作文是近年来高考常考的一种作文题型,而关于如何写好话题作文有很多的方法和技巧。我在这里仅仅就话题作文的拟题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和感受。话题作文一般都不规定题目,只给一个话题。因此,在写作时,就需要考生自己依据话题材料和自己选材的特点自拟题目。"题好一半文"。标题是作文的眼睛,如果文章拥有一双迷人的"眼睛",读者就会对他一见钟情。尤其是考场作文,一个靓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考作文的变化,话题作文以其能更好地开启学生思维,激活学生想像,给学生以更多选择自由,从而更有效考查学生真实写作能力的特点,影响着中考作文的命题形式也朝着这一方向发展。据统计,在2002年中考作文中,全国有60%以上的地市是写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已经成为中考作文考查最普遍的样式。那么如何写好话题作文,尤其是考场话题作文呢?笔者结合几年来中考作文阅卷经验,将其简单概括为三个字“准”“实”“新”。一、“准”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前提首先,审话题要“准”。话题作文一般不设审题障碍,话题的内容和范畴比较宽泛,但这并不是说学生可…  相似文献   

19.
临场作文时 ,怎样才能既充分发挥话题作文的优势 ,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 ,又符合话题的要求呢 ?关键在于把好审题关 ,虽然话题作文不设审题障碍 ,但是并不等于不需要审题 ;限制少 ,并不等于没有限制 ,可乱闯禁区 ;范围广 ,也不等于没范围 ,可天马行空。近几年中考中 ,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在写话题作文时出现“跑题”、“离题”的现象。有些考生一拿到话题 ,不作细针密线的分析 ,提笔就“乘风破浪”、“直挂云帆”而去 ,结果当然难以“济沧海”。因此必须重视话题作文的审题。下面介绍几种审题的方法 :一、同义辨析法。即找几个与话题意义相近的同…  相似文献   

20.
所谓话题作文 ,意即作文的命题仅提供一个可供谈话的“话题”以及一个实例 ,并非规定死了的题目 ,作文只要不离开这个话题别起炉灶就符合要求 ,就不会“跑题”。话题只是一个引子 ,它不要求对话题本身进行引用、分析 ,它只需要从话题出发进行作文。其具有开放、灵活、创造的特点 ,给每一个学生写作提供广阔的舞台 ,一展才华 ,张扬个性 ,创设自由飞翔的空间。要写好话题作文 ,有些问题是不可忽视的。一、话题作文应厚积薄发 ,感悟情生1.以广角的视线 ,扫描材料。写文章材料源于生活。生活是纷繁复杂的 ,丰富多彩的 ,积累和收集材料的途径是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