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加工、传播和应用越来越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轴心.贝尔在其后工业社会理论中指出:知识将成为社会的"中轴",教育将成为整个社会的基石,大学和研究机构将成为社会的"首要机构",社会政策将以"科教"为核心.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于一身的大学将在21世纪的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将成为21世纪主导经济,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知识已经成为继“劳动力、原料、资本”三大生产要素之后的第四大关键要素。教育将成为知识社会的中心,学校将成为知识社会的关键机构,全社会必须以更高的热情关注教育发展。教育部门应围绕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深化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教师受到社会的尊敬,因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教育机构在传递系统知识的职责中占据了权威的地位。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重要的手段。教师是人类进行知识延续这一事业中最活跃的因素。杜威说“:教师既须懂得教材,还须懂得学生特有的需要和能力。”陶行知则将学生经验和教材知识的关系生动地比作“接知如接枝”,引申为,教学过程如同嫁接新枝的过程,老师意图使学生所掌握和理解的知识就是“新枝”,这“新枝”要想成活,就必须要利用原有的“树干”(学生经验),并且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新枝”只有从原有的“树干”(学生经验)中不断地吸取营养(有价值的或积极的经验),才能不断地生长,最终成为“树木”(学生)的一个有机部分,而不至于“枯死”(成为假知识或无活力的知识)。同时,嫁接新枝的过程也就是剪除“旧枝”(过时的或错误的学生经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经济正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社会生产力中以体力劳动为主体的结构正逐渐被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结构所取代;“概念”、“构想”等人类知识和智慧的结晶正日益成为比原材料、资本、劳动力等更加重要的经济因素,成为“真正的资本和首要的财富”。在这一过程中,所有的经济部门都将变成以知识为基础,并以知识为增长的驱动力,因而人的素质便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教育作为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面对滚滚而来的知识经济浪潮,怎样才能为21世纪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它应有…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来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作用将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 ,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 ,工业社会所肩负的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的三项社会职能在知识经济时代 ,将被赋予新的内容和要求。诚如比尔·盖茨在《资本主义的未来》一书中所言 ,“在21世纪重要竞争方式的改变中 ,高等教育扮演的角色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般认为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如下 :1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资本的经济 ,这是知识经济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在经济活动中 ,知识将成为主导性生产要素 ,成为主导性生产力 ,知识投入可以代替物质投…  相似文献   

6.
跨学科科研知识生产成为知识产出主要渠道,跨学科科研组织成为跨学科研究的主要组织形式。为了解跨学科科研组织内外部互动知识生产过程,T大学的案例分析显示,跨学科科研组织知识生产内部规则包括科学知识交叉、科学方法借鉴、学科语言移植以及学科文化融合等;外部规则包括对知识生产对象的社会规约、知识生产过程的社会规约及知识生产结果的社会协商。外部叙事机制与内部科学机制共同作用下,知识生产活动表现出“规则”成为“研究共识”“技术”成为“重要手段”“性能”成为“合法标准”等特征,在社会中实现自我合法化。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基础教育刍议刘丽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事业蓬勃发展。在信息高度密集的社会中,不懂计算机将成为现代的“文盲”。现如今,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应用工具。一、计算机知识已成为当今知识和能力的不可缺...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目前正处于工业革命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转变的过程之中 ,未来社会将是计算机与通讯相结合的信息社会。信息网、资料库将成为生产中心 ,资料、信息、技术、知识是其产品 ;整个知识领域及全球化的通讯网络是其广大的市场。日本在 70年代初就提出了“资讯社会计划———一个公元 2 0 0 0年的国家目标” ,计算机教育制度就是其中一项 ,内容主要包括 :校务工作管理 ;个人教育辅导制度 ;电化教学及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加拿大和瑞典也有类似的计划在同时进行。教育在信息社会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得到了世界的认同。信息时代的教育机构将替…  相似文献   

9.
知识化是新韵技术革命一个重要特点。知识的生产将成为首要的“工业”,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未来的社会,有人称为知识社会,称之为智力社会,不是没有道理的。在这样的社会中,不仅需要越来越多从事脑力劳动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管理专家,就是一般的工作人员,也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劳动者了,他们的劳动也日益依靠智力和知识了。新的技术革命的到来,要求在就业人口中,大学毕业生要占一定的比例。智力开发被提到突出的地位,接受教育将成为人们“学会生存”的手段。特别是高等教育,如不进行改革,就谈不上培养迎接挑战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0.
由于当前知识生产的“情境化”和“无边界”现象的凸现,大学作为知识生产的主要机构的地位受到挑战;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加剧了大学的科学角色与社会角色之间的冲突;大学管理将面临4个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将成为终身学习的社会,终身学习也将成为教师生存的概念,否则将失去生存的资格。新世纪的教师必须学习,再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使自己的知识呈“工”字型的立体化结构。“工”字型,它的中“■”代表主体性知识,它的下“一”代表基础性知识,它的上“一”代表前沿性知识。 一、主体性知识 即教师所任教的学科专业知识,它包括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即学科知识。新世纪的教师要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概念、基本结构等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即驾驭教学的知识。新…  相似文献   

12.
试论21世纪大学功能与任务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即将到来的21世纪,将是一个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知识不断膨胀、信息高度发达、空间距离日渐“缩短”和各类组织机构的社会综合功能显著增强的知识经济时代。作为促进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重要力量之一的大学,在纷纭变幻的未来世界中,其社会功能和综合任务将会有怎样的变...  相似文献   

13.
<正>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知识和科技已成为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同时;社会消费知识化的发展趋势也说明,知识消费必将成为社会消费的主要形态。也就是说,知识和科技是未来世界发展的动力。而这一变化印证的唯一事实就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1996年、哈拉尔在他的《新管理学》中指出:今后的一二十年,美国从事一般性服务业的白领工人,将由当前的40%下降到20~30%。从事知识劳动相关工作的将达到60~70%。劳动力结构变化和发展趋势,意味着知识劳动将成为绝大多数人谋生的基本手段。 1998年,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江泽民同志这句话告诉我们 :全党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和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 ,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电大教育作为21世纪发展的主力军 ,应该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作出新的贡献。因此 ,有必要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特征、发展趋势及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作一浅议。“知识经济”的说法是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首次提出的。1996年 ,亚太经合组织首次明确把知识经济定义为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近年…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呼唤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的“五四”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全党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 何谓“知识经济”?“知识经济”一词出自对知识和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认识,知识历来是经济发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时代成人高等教育变革的基本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知识经济的兴起引起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念的根本转变,整个社会将树立起全民终生教育和终生学习的新思想、新观念,成人高等教育将真正成为推动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和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和形式人才、思想文化、科技信息是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的三大要素,生产人才、生产知识同生产商品一样成为其一种普通现象。知识经济的兴起,将完全改变“传统学校教育”、“终生一次性教育”、“少数人受教育”等旧有思想,树立起“全民终身学习”、“知识就是力量”等一系列新的教育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没有人再以为教育是“纯消费性事业”,教育和培养…  相似文献   

17.
陈韬 《上海教育》2014,(9):50-52
“知识创新”是前不久举行的上海高校党政干部会议上的一大热词,高等院校如何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将知识转化为创新成果,从而给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对这个事关国计民生的“潜力工程”,近年来上海市教委可谓力举频频,自一年前推出“2011计划”以来,今年又将进一步深化知识服务平台建设,组建一批高含金量的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争取不久以后成为此领域的“国家队”。对于高校建设打造协同创新中心的意义,市教委给出的解释很清晰:既要使其成为支撑上海和国家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技术创新源”和“产业孵化器”,成为区域社会文化建设中文化创新的策源地。又要使其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提升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21世纪知识创新及其创造性的应用将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成为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和竞争力的基础。教育家说,“21世纪将是创新能力教育的春天。”地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地理素质教育的灵  相似文献   

19.
伟玲 《现代教学》2004,(12):4-6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步入知识时代。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当一个国家对于信息和知识中“比特和字节”的投入超出了它在工业和制造业产品上的投入,社会生产的价值链便在经历着巨大的转变。以美国为例,1991年其工业产品消费为1070亿美元,而知识产品消费为1120亿美元,这说明它已进入知识时代。在此之前它的社会生产链可以概括为“提取-制造-集装-市场-发送-产品(服务)”,此后则转变为“数据-信息-知识-专门技术-市场-服务(产品)”。这种转变一旦发生,每个人对于未来生活和工作所需的准备,即社会中教育的重心,也会发生变化。学习和知识创造,作为教育和创新等脑力工作的核心,成为知识社会追求的目标。渐渐地,社会将成为以学习为中心的社会,或者说成为一个“学习型社会”。对ICT(信息与通讯技术)工具的使用则是这个学习型社会中尤为重要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中期以来 ,欧洲联盟诸国的媒体上经常出现“知识社会”(Wissensgesellschaft德文、knowledgesso ciety英文 )、“信息社会”(Informationsgesellschaft)或“学习社会”(Lerngesellschaft)等术语。在 2 1世纪来临之际 ,世界范围内已出现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过渡的发展进程 ,这无疑对所有的现代社会和国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而且人们已经认识到 :知识将成为日益增长的生产要素 ,作为社会发展、科技进步 ,人类发展及其生活质量提高的最根本的基础。90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