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信公众号自2012年诞生,刷新了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观。也让微信一个社交聊天平台出现了新闻内容服务。传统媒体也有机会在网络社交平台获得舆论引导的话语权。但是,很多都市报盲目追求阅读量,消费了网络舆论权威和公信力,从都市报类微信公众号刊发的内容,看出现阶段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在新传播形式发展迅猛的时代,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定位影响的是都市报的生存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孙严 《传媒》2016,(8):47-49
微信,由腾讯公司于2011年正式发布,作为移动即时通讯程序中横空出世的“黑马”,由于其广受用户追捧而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广使用,引得媒体纷纷入驻,据Curiosity China发布的《2015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显示,认证媒体和自媒体分别占微信公众号类型的25.4%和29.1%.微信庞大的用户量以及朋友圈、公众平台的推广,使微信已不仅仅是一个社交软件,更成为一个具有传播属性的媒体平台.  相似文献   

3.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都市报开始大力发展报纸微信公众号。本文以《南方都市报》《大河报》微信公众号为例,首先从推文的选题类型、推送时间、内容呈现等方面分析了都市报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现状;其次从内容运营、受众运营、渠道运营三个方面探讨都市报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策略;最后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都市报开始大力发展报纸微信公众号。本文以《南方都市报》《大河报》微信公众号为例,首先从推文的选题类型、推送时间、内容呈现等方面分析了都市报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现状;其次从内容运营、受众运营、渠道运营三个方面探讨都市报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策略;最后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有一点是传统媒体人可以聊以自慰的:传统媒体发展周期慢,消亡的周期也慢,能坚持;新媒体发展周期快,消亡的周期也快. 微信公众号是新媒体吧?可在新技术面前,它居然也“显老”了.用户数迅速膨胀到八九亿的微信,现在已经实实在在地遇到了瓶颈;巨大的用户基数让它作为社交平台依然没什么顾虑,但承载着媒体功能的微信公众号,感受就颇为深刻了.对众多微信公众号的操作者而言,订户数量不增反降、已有用户的稿件打开率、打开稿件后的阅读完成率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6.
当微信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传统媒体亦纷纷入驻微信公众平台,媒体微信公众号新闻生产和传播方式较传统媒体已有很大改变:新闻选材和内容制作主要依靠整合编辑,媒体微信公众号在选择报道的新闻议题时应突出接近性;微信新闻标题制作应遵循以下原则:关键词+中长标题;多运用悬疑句式以增强吸引力;强调情感倾向,努力贴近读者心理.  相似文献   

7.
自添加了"公众号"功能,微信从最初的社交媒体转变成为包括新闻等在内的信息发布和交换的平台。自此,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抢占和挤压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但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人们对媒体的需求满足都有赖于"内容"。特别是对于媒体的微信公众号运营来说,如何打造"有价值的内容",将成为传统媒体融合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8.
王彗玲 《青年记者》2016,(29):60-61
媒体微信公众号发展现状 目前,继开办网站、微博之后,微信公众平台又成为传统媒体新的竞技场,一些传统媒体的微信公众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如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的微信公众号.《2014中国媒体移动传播指数报告》显示,影响力较大的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开通率已达90%,也就是说传统媒体目前已意识到微信公众平台的重要性,且大部分已开通运营.虽说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具有数量优势,但粉丝数量超过10万、单篇文章阅读量过万、在微信平台有影响力的大号还不多,像央视新闻、壹读、FM91.8这类的优质账号还比较缺乏.①  相似文献   

9.
任芳言 《青年记者》2016,(21):37-38
媒体类公众号名称的分类 微信公众平台中媒体类公众号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传统媒体在微信平台上的延伸,与报社、杂志社、电视台等媒体形象直接关联;第二种是报社、出版社或网站等旗下负责运营特定内容的公众号;第三种以个人为主,主要发布原创内容,即自媒体. 这三种媒体类微信公众号差异较为明显.大部分传统媒体的公众号会直接以其媒体名称命名,如“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一般在报社、出版社或网站旗下的公众号,命名时相对更自由,形式选择多样化,如“团结湖参考”“百度新闻实验室”等.  相似文献   

10.
李燕群 《青年记者》2017,(24):39-40
微信的产生和广泛使用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地球村”“信息高速公路”的伟大构想,使当今社会成了信息爆炸的时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又大大简化了人们接触信息的路径,微信便在这个节点上萌芽,一经推出,便得到了众多人的追捧.截至2016年9月,微信用户达7.68亿.①由于微信朋友圈的社交媒体功能,使微信用户呈现出年轻化的特征,这些年轻用户的信息需求显然更旺盛.为满足用户扩展视野等各方面需求,微信公众平台也在不断壮大,据微信官方消息,微信公众号数量在2016年2月就已超过1000万.②其中,不仅包括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平台的迁移,还有政府机关、企业和自媒体人的入驻.  相似文献   

11.
李伟娜 《青年记者》2017,(11):26-27
近年来,作为抢占用户资源的利器,媒体微信公众号发展迅速,成为了当今影响力最大、活跃度最高、用户数量最多的微信公众号群体.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于2016年6月21日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 6)》,截至2016年2月底,微信公众号总数已超千万,其中泛媒体类公众号超过四分之一,仅报纸媒体微信公众号就多达近千个.当我们欣喜地看到传统媒体通过微信公众号实现了渠道社交化的同时,我们又不得不面对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媒体微信公众号的同质化问题逐渐显现,且愈演愈烈,前景堪忧.  相似文献   

12.
2014年被业界称为媒体融合元年,许多传统媒体也纷纷将微信公众号的开通作为吸引更多受众关注的一种途径.解放军报的微信公众号“军报记者”开通以来的几个活动策划如“中国军校巡礼”、“舌尖上的军校”等,让越来越多的人在转发之余关注到了“军报记者”这个公众平台.笔者对微信公众号“军报记者”进行分析,探讨军队媒体如何参与全媒体时代的传播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传统媒体纷纷入驻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而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微信公众号的发展。依据新媒体指数发布的媒体微信数据,以阅读数、点赞数最多的报纸和电视的微信公众账号为例,分析这些微信公众账号发布的新闻标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黄鸿业 《青年记者》2016,(23):23-24
研究缘起 当前,官方APP和微信公众号成为传统媒体数字出版的重要载体,如央视新闻频道的官方APP“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微信公众号“侠客岛”等,因其社交平台优势明显,拥有数量可观的受众.而“纯数字化出版”的澎湃新闻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在业内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已经证明了该模式的可行性,其“追问”的社交化功能大受好评.我国传播学者喻国明认为,传统媒体的转型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传统媒体内容的照搬,第二层次是借社交平台做内容增值和互动(如澎湃新闻),第三层次是应用、服务、社交的充分结合,当前我国传统媒体的社交化数字出版处于第二层次.①可以预见,社交化是将来一段时期新媒体产品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核心特征,增加社交元素,置入SNS的基因,实现产品的互动和分享,进而增加用户黏性,将是传统媒体数字出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微信公众平台成为新媒体领域的主流产品.有别于微博“自媒体”式的快传播,微信的“公众订阅号”更具有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属性,实属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的延伸.法治类报道属于严肃新闻,在贴近性、可读性和娱乐性方面先天不足,法治类媒体怎么运营微信公众平台,进而在移动互联网上获取新的价值?福建法治报官方微信公众号“海峡法治在线”做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介,微信推进新闻生产和传播链条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信息媒体构架被新型社交媒体消解和重构.处于融合创新背景下的传统媒体在新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面前,积极创建微信公众号,探索新闻传播新模式.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在信息编辑框架与推送方式、新闻传播观念与话语、个体体验与互动反馈等方面有一系列变革与创新,其新闻信息重构与传播效能的新变为媒介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大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当下,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数量持续增长.报纸、广播等开通微信公众号已成常态.在如今网络短视频和网络直播越发红火的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如何利用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实现突破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笔者结合拉斯韦尔的"5W"理论对《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信息传播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其传播策略及影响力,以期为其他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赵亿 《传媒》2014,(10)
正从2011年1月微信上线至今,短短3年,微信用户达到8亿人,每天有1.5亿人同时在线,活跃用户每天在微信上的时间超过2小时。海量的用户数据和高活跃度的用户信息让微信毫无争议地成了网络社交媒体时代的"无冕之王"。面对来势凶猛的新社交媒体,传统媒体纷纷试水微信公众号,截至目前,已有近百家纸媒认证了微信公众号,并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微信公众平台,借力微信推介自身品牌。《扬子晚报》作为中国发行量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的合作已成大势,电视媒体纷纷借微信公众平台之力进行推广,然而在具体操作中仍可发现尚需改进的地方。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六家省级卫视微信平台运营现状,对比具体推送内容和功能设置,应用传播学理论,对省级卫视微信公众号运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媒介融合深度发展时期,受众倾向于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社交媒介上,因而,传统媒体也开始入驻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平台,开始了与社交媒介的融合。这种融合,不仅表现在技术、平台等方面,还表现于新闻报道的修辞等方面,传统媒体做出了改变以适应媒介生态环境的演变。这给社交媒介上新闻报道的修辞的发展,带来了规避低俗化、贴近用户、增加趣味性、融合新技术的机遇,但也带来了过度娱乐化、信息碎片化、催生不伦不类的修辞这样的挑战。从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账号上的报道进行分析,探析社交媒介新闻报道的修辞未来发展路径,得出改善修辞思维、强化监管力度、即时反馈信息、提高用户媒介素养、防止过度娱乐化、巧用“碎片化”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