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媒体出现后,报业应对它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要借鉴新媒体优势弥补报纸的短处。叫取长补短。这个说法,在我看来,是完全错误的。看我们一些媒体是怎么做的。为了吸取新媒体及时性优势,搞滚动出报,或者把报纸的PDF电子版搬到网络上去;为了借鉴网络海量信息优势,办成厚报,追求一报在手、什么都有,或者把报纸网站办成一个新闻门户网站;为了吸取网络互动的优势,在报纸新闻上印上条形码,读者看后用手机拍下来,发送出去,就可以收到更详细更有深度的信息内容。  相似文献   

2.
3月25日,我到温州日报报业集团调研.到达的当天,他们的手机报用户突破了32万户,其中22万户在试用,10万户已正式交钱订阅. 为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一个重要原因是内容的再造,形成有别于报纸的个性.报纸早上出,他们有一个上午版的手机报,下午又根据新发生的新闻出下午版.更为重要的是,还有随时上去的突发新闻版,我把它称为即时版.这就及时满足了读者对信息的需求. 由此,我想到传统媒体融合到新媒体之后,价值的提升:摆脱简单的复制,实现内容的再造.  相似文献   

3.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就目前来说,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手机、移动电视、数字电视、交互网络电视、博客和播客等等。而在这些新媒体中,人们又习惯于把网络和手机作为新媒体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明确了报业发展的方向,接下来的事情便是如何执行的问题.这是一个科技改变生活的时代,这是一个整合的时代,报纸媒体要想在未来依然成为传媒的主流,就必须扛起整合的大旗.不要把新媒体想成只针对报纸的洪水猛兽,他们的发展是一种时代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个时期,全国有不少报纸打破了常规,报头上用结合当天宣传中心的图画或照片作背景,形式活泼.美观.但是,某些报纸也有这种现象:报头常常变动,有时放在中部或下端,有时甚至把报头弄到四版上去.我认为,这并不是什么"打破常规".而是一  相似文献   

6.
今年4月,美国普利策奖把2011年国内新闻报道奖颁给了一个民间新闻网站ProPublica.获奖的ProPublica是一家在线新闻网站,其凭借一组华尔街与金融危机的系列专题调查报道夺得该奖项.把新闻奖项授予一组“非印刷品”,这在普利策新闻奖历史上尚属首次.这一消息,再次给报业工作者以极大的触动.毕竟,获得权威新闻奖——普利策奖的肯定,是新闻网站作为新媒体的一次重大胜利,宣告着独立新闻网站向主流层面又迈进了一大步.这对于那些整天担忧着“报纸何时走向消亡”的报业消亡论者而言,无疑又是一条重磅论据.  相似文献   

7.
读报的人常常会发现,当天报纸上的国际国内财经新闻,在头天网络上或手机上都已经报道过多次了,且更快、更全,唯一不同的是报纸上的本地新闻.本地新闻多不多?本地新闻做得好不好?对读者有没有吸引力?有没有帮助?这应是当下这种新媒体竞争环境下地方报纸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相对于同城报纸的竞争力,更是相对于新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鲁珊  秦杰 《新闻前哨》2013,(12):34-35
当下,新媒体来势汹汹,传统媒体能不能生存,怎样生存,怎样实现差异化竞争,不是哪一家报纸的课题,是包括报纸、电视等在内的传统媒体的行业课题,而又以报纸为著。武汉晚报"把青春留在雪域高原"系列报道,从技术处理上,恰恰是一次主动尝试,即充分而全面地运用传统媒体技巧,有意避免使用新媒体技术的远程类报  相似文献   

9.
娄和军 《青年记者》2016,(21):49-51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创新优化报纸对重大新闻的特色编排,是当下报纸新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媒体新环境和报纸自身发展历史两方面进行考量,以近年国内外重大事件和获中国新闻奖的国内主要报纸版面为研究样本,分析重大新闻报纸编排处理的要素,并结合报纸夜班工作实践,就重大新闻编排创新路径进行探索. 创新重大新闻版面编排的背景 重大新闻版面编排必须创新,基于两个背景: 1.新媒体的挑战.今天,一条重大新闻信息,能在瞬间通过新媒体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报纸在时效性方面的劣势无需再言.同时,随着网络专题等方式的成熟,新媒体在深度处理和整合能力上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2003年6月1日,全世界瞩目的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库开始蓄水了。所有报纸,无不腾出版面;许多镜头,一齐瞄准了三峡大坝。对于如此重大事件的报道,任何一家报纸,其实既不愁文字,也不愁照片,因为新华社为我们储备了足够的稿源。读者拿起任何一张报纸,打开任何一个电视新闻频道,都会了解到这一工程的进展情况通用新闻或公共新闻,是任何一家媒体都无法拒绝的,也是不应该拒绝的。所谓一报在手,天下大事不漏,靠的就是对通用新闻的充分利用。然而,全靠通用新闻撑市面的报纸,必是一张缺少魅力的报纸。这就要求编辑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个时间的概念,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总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新媒体形态,但新媒体又不会终止在某一个固定的媒体形态上。从报纸到广播,到电视,到今天的网络,媒体的时代变迁展示了媒体和时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报纸的舆论导向是办报的首要问题。在此前提下,又必须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作为舆论导向的一个组成部分——报纸的品位与格调就显得十分重要。同时,作为检验宣传艺术的一个标准——可读性也决不能轻视。如何使公安类报纸既保持高品位、高格调,又有较强的可读性,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有人认为,公安类报纸的可读性就是描写犯罪或制止犯罪,因为要涉及社会的丑恶现象,所以就很难提高报纸的品位与格调。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种偏差。公安类报纸虽然会涉及社会的丑  相似文献   

13.
吴薇 《青年记者》2016,(34):52-53
近两年,受到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冲击,纸媒的发展遭遇瓶颈,一些报纸宣布休刊.面对这样的形势,北京晚报新媒体推出的电子号外,抛弃了印刷这一纸媒呈现的方式,尝试了另外一条媒体融合之路. 在媒体融合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希望把报纸换一种样式呈现给读者,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做一份不一样的“报纸”.大家集思广益,目标越来越清晰,最终形成推出电子号外的创意.电子号外,即将封面化的报纸号外版面转换成图形,在新媒体上推送,用手机即可接收阅读.电子号外与网站新闻最大的区别在于,电子号外保留了报纸的形态——报头、号外字样、日期、标题、图片和文字,却又不采取传统的纸质媒介.电子号外是“报纸版面设计+精美图片+醒目标题+简洁文字+网络传播”的新型路径.  相似文献   

14.
报纸被称之为传统媒体,恐怕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世纪20年代,广播电台兴起之后,报纸就被"传统"过;20世纪40年代,电视开始普及,报纸再一次被"传统";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勃兴,新媒体出现,这一回,报纸第三次被"传统".分析包括报纸在内的这些媒体的特点,不难发现:报纸是文图的传播;广播是声音的传播;电视是声像的传播;而所谓的新媒体,是以上传播内容的总和.正因为新媒体具有这一特点,近年来,报人们才有了一个普遍的感觉:狼来了!  相似文献   

15.
报业发展与新媒体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慧玲 《新闻世界》2009,(11):50-50
有人预言传统报业的冬天来了,更有甚者.认为传统报业将会被新媒体取代。对此,我们应该理性地认识,报纸发行量的下滑确实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兴起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报纸就没有出路了。吸收、融合新媒体元素,向新媒体靠拢,这将是传统报业在网络时代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6.
选稿,是编辑工作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从选稿中可以看出编辑的眼力。我们有些编辑不识货,或责任心不强,往往把好稿压在一边或打入冷宫,等到另一家报纸刊登出来了,大吃一惊,后悔莫及。如果经常漏登或迟登重要消息,那就会损害报纸的声誉,这不是一件小事。报纸版面是有限的,而稿件却源源不断地涌来,这就使得夜班编辑困于篇幅少、稿件多的矛盾之中,因此必须善于取舍。  相似文献   

17.
不到两年的时间,微博这一全新的传播方式就迅速走红.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为了适应这种传播方式,也出现了相应的微博版或栏目.这些栏目一般设计成网页格式,使用网络语言,将微博元素嫁接到版面,成了有"报纸特色"的微博,或是有"微博特色"的版面.其实,在模仿的背后,报纸办微博也面临着一系列难题.传统媒体该如何看待国内微博的发展现状?传统媒体如何利用微博开发新媒体空间?  相似文献   

18.
报纸如何迎接网络等新媒体的冲击是个老话题,学界、业界对此问题提出了多种设想,但都还未找到一条具有普遍可行性的路径.比较常见的"报纸+网络"模式没有具推广价值的成功案例.对此,需要重新审视报纸的新媒体之路,从基本观念上调整对新媒体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纸媒营销方式延伸到网站难产生效益 许多报纸从本世纪初就逐步介人新媒体,而最早介入的项目可能就是网站.起初是办网络版,与报纸互动,将报纸内容完全复制到网站上.后来又办精华版,不完全照搬报纸内容,有选择地精编.有的为了不影响报纸发行,还有意推迟上网,比如早上六七点钟报纸就陆续送出,而网络版则有意推迟到十点钟之后.后来,报纸经营者又觉得不能完全靠复制原有的内容来支撑网站,便又加上原创的内容,有的还一天几次滚动出电子版.不管采取哪种方式,在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方面都在苦苦探求中,纸媒无论是与新媒体互动、融合,还是创办的新媒体大都难于赢利.  相似文献   

20.
怎样看待新媒体对传统报纸的冲击?我以为,这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想到新媒体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也有新的机遇,新媒体对平面媒体的冲击肯定是越来越大,我相信网络的发展、数字化的发展、技术的发展会越来越给我们带来空前的不可意料的挑战。怎么办?首先要将自己做实做大,将报纸办得越来越有竞争力、影响力、越来越不边缘化。同时必须动手起步也开发以数字化为标准的新媒体,进入网络和数字。在进入网络和数字之后,我们跟新媒体怎样竞争?理论上要将传统媒体所有的优势和新技术结合起来,这是新媒体不可能跟我们竞争的优势,可以说我们掌握了充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