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周星驰电影的成功与香港市民文化心态密切相关。周星驰电影无疑是香港文化土壤培育的结果。香港市民侠客心态、香港市民赌博心态和香港饮食文化在周星驰电影中均有折射,并同时构成了周星驰电影的特殊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2.
石丹 《今传媒》2014,(8):102-103
电影创作的核心是导演,但"东方好莱坞"香港出现的明星主宰系列电影风格的神话却成为特例,其中周星驰电影更为典型。周星驰的电影被标示为"无厘头"风格,在故事情节和视听形象上都开创了一种独特的话语体系[1]。而他从一位演员到一位导演的转变,更经历了多年的历练,本文将周星驰作为演员的代表作《大话西游系列》与其作为导演的最新作品《西游降魔篇》进行对比评论,阐述周星驰先成"魔",后成"佛"的蜕变。  相似文献   

3.
张胜男 《新闻世界》2010,(9):141-142
在青年观众中,无厘头之类的香港喜剧片有一个另类而传神的称谓——搞笑片。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周星驰电影。周星驰的大多数电影主要以搞笑为基本特点,极尽戏仿与颠覆之能事,其中不少情节、动作、语言都堪称恶搞的模板。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精英文化日渐衰微的后现代主义的浪潮中,周星驰把恶搞变成了一种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4.
陈蒙 《新闻大学》2003,(3):43-45
作为八十年代香港喜剧电影的承继者,周星驰已成为香港电影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其主演的电影也以“无厘头”的名目赫然成为一种类型电影。在2002年4月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周星驰导演的电影《少林足球》获得七项  相似文献   

5.
周星驰(StephenChow),生于香港,著名电影演员,兼导演、编剧、电影监制以及电影制作人。有香港"喜剧之王"之称,亦是"无厘头"电影始祖,在华人世界具有极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很多人都知道,周星驰喜欢李小龙。李小龙说过:我不怕会一千种腿法的人,只怕将一种腿法练习一千遍的人。周星驰也是一样,他的电影始终讲述小人物用坚持获得伟大力量的故事。同样的主题,同样的风格,只是不断变奏、变强,按照《西游:降魔篇》玄奘师傅的话说,再好一点点。  相似文献   

6.
王彬洁 《新闻世界》2013,(7):269-270
【摘要】“周星驰”已成为“无厘头“电影的一个品牌。本文,对“周星驰”品牌建立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以为相关品牌营销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盘点2005年的华语电影,估计票房前几强还是《无极》《神话》《七剑》类以武打为主要卖点的电影。在第42届台湾金马奖的评选中,周星驰的《功夫》也荣获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项大奖。靠《卧虎藏龙》大尝甜头的国际导演李安在点评这届金马奖时直言:论艺术角度,周星驰的《功夫》远不及侯孝贤的《最好的时光》和蔡明亮的《天边一朵云》。看侯、蔡的电影可以让人想很多,而周星驰的《功夫》只是带给观众娱乐而不用思考。因此可以这么说,这次评奖是商业打败了艺术。联想这些年来功夫片大行其道、屡屡获奖,多少折射出华语电影在全球大奶酪面前蠢…  相似文献   

8.
盘点2005年的华语电影,估计票房前几强还是《无极》《神话》《七剑》类以武打为主要卖点的电影。在第42届台湾金马奖的评选中,周星驰的《功夫》也荣获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项大奖。靠《卧虎藏龙》大尝甜头的国际导演李安在点评这届金马奖时直言:论艺术角度,周星驰的《功夫》远不及侯孝贤的《最好的时光》和蔡明亮的《天边一朵云》。看侯、蔡的电影可以让人想很多,而周星驰的《功夫》只是带给观众娱乐而不用思考。因此可以这么说,这次评奖是商业打败了艺术。联想这些年来功夫片大行其道、屡屡获奖,多少折射出华语电影在全球大奶酪面前蠢…  相似文献   

9.
一部完全没有大明星的本土文艺电影《海角七号》,在台湾票房直超吴宇森的《赤壁》、周星驰的《长江7号》及李安的《色·戒》,成为10年来台湾最卖座的华语电影  相似文献   

10.
周星驰的电影少有在内地正式公映。盗版DVD《大话西游》让内地莘莘学子一下子惊觉周星驰为天人,该片也成了周星驰的无厘头巅峰之作。之后,人们就总翘首以待“盼星星”。这在港人看来未免有些诧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一情况?说白了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对经过香港文化反哺的岭南文化的陌生感,距离感而产生了大为新鲜有趣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1.
娶个公主回家,怎么样?理想的境界,当属周星驰版电影《鹿鼎记》里的韦小宝,建宁公主虽然有点SM倾向,与韦小宝却是活宝一对天生绝配。可电影毕竟是电影,当不得真。史上娶到公主的幸运男,日子过得哎,其实很苦很暴力。  相似文献   

12.
时尚人物     
继去年《少林足球》选秀之后,周星驰再次将目光投向新人。近日,他为自导自演的新片而进行的选秀活动,又在全国上下紧密鼓地展开了。 周星驰以前很不喜欢跟媒体打交道,即使在他最走红的90年代中期,我们在报纸杂志上也难觅其踪。但近两年星爷却像换了个人似的,在电视、报纸、杂志上频频做秀。我们不难看出他的尴尬与无奈——现在已不是周星驰时代了,他不再英雄年少,也不再是拯救票房的灵丹妙药。正是香港这种残酷的电影环境逼迫他向现实低下其  相似文献   

13.
在周星驰系列电影中,我最喜欢的是《喜剧之王》,其中男一号反复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不是跑龙套的,我是一个演员!”尤其让我感触良多。  相似文献   

14.
《声屏世界》2007,(3):55-55
在周星驰系列电影中,我最喜欢的是《喜剧之王》,其中另一号反复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不是跑龙套的,我是一个演员!”尤其让我感触良多。  相似文献   

15.
除了深谙中国武侠电影历史的影迷,大多数人对于香港导演张彻的逝世并没有太多的关注。虽然就在老先生仙去之前,香港电影节特地颁发给他终身成就奖,但这位曾拍过100部电影的一代宗师在领奖台上远不如“无厘头”小辈周星驰光鲜热闹。  相似文献   

16.
付林 《中国传媒科技》2012,(12):232-234
在香港影坛能够被人们津津乐道并且有固定观众群体的有两个人,一是周星驰,二是王家卫,周星驰用他的搞笑来颠覆传统,而王家卫用他的唯美创造出了充满技巧和幽雅的另类世界,王家卫喜欢用烈酒加可乐来调制出浓烈的长岛冰茶,在这种混合之后的多种色彩和多重口味当中让人们处于一种微醺和迷醉的状态,这正是王家卫电影的诱惑力和魅力。  相似文献   

17.
华莱坞大片经过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张艺谋、冯小刚、姜文、周星驰、徐克、吴宇森、李安、成龙、李连杰等为主的电影品牌,但是,在品牌发展中却存在市场意识不强,缺少核心定位等问题。华莱坞大片品牌应该采取以市场需求、以导演和以绝对优势作为品牌核心的定位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诸多解构《西游记》的电影中,声名最显赫、 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由刘镇伟执导、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可以说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次文化奇观. 至尊宝和紫霞仙子的爱情故事令人为之垂泪,"曾经有一段真挚的感情摆在我面前, 我没有珍惜……" 这段经典台词, 曾经让无数男生折腰,令无数女生倾倒. 即便看了许多遍,也没有觉得厌烦,仍然能够大笑不已,又深深感动. 之后的岁月, 虽然刘镇伟妄图复制《大话西游》的辉煌,拍出《情癫大圣》《越光宝盒》《大话天仙》 等模仿之作以及续貂之作《大话西游 3》,周星驰也拍了解构西游文化,希望延续《大话西游》精髓的《西游·降魔篇》和《西游·伏妖篇》,但均无法达到《大话西游》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从电影的发展历程来看,喜剧电影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人们的观影感受,成为电影史上举足轻重的一种电影类型。虽说喜剧电影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但是如果对中外喜剧电影进行深入分析,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其实存在着许多的相似点和共同点。本文选取卓别林和周星驰为中外喜剧电影的代表人物,并结合他们的作品探究中外喜剧电影的相似之处,以便更好的探索喜剧电影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时尚人物     
每次周星驰拍戏都会和戏中的女主角传出绯闻,从《大话西游》的朱茵开始,莫文蔚、赵薇等无一例外。这也许是炒作电影的手段,但在上海拍摄《功夫》一片中,香港媒体图文并茂地报道称,8月19日凌晨有一陌生女郎与他同房8小时,这一消息肯定让他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