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音频新媒体平台大量涌现,传统广播节目受到强烈冲击.面对传播格局的新变化,作者从音频新媒体平台发展现状、音频新媒体平台节目特点、广播节目主持人如何应对挑战三个维度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陈雪薇 《今传媒》2016,(1):45-46
新媒体技术的革新,使受众涌入了社会信息传播的"微时代",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它们在更新生产机制的同时,也更新着各自所承载的信息内容,这些信息中传递的话语体系更影响着我们日常的交往、生活.微信公众平台是"微时代"中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中重要的分支,一方面,不同类别的公众号都有各自独特的话语体系,另一方面,微信公众平台也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一种话语形式.本文试图从多模式话语的角度来分析微信公众平台的运作模式和信息传播方式,探索微信公众平台的类别及其话语模态,阐明微信公众平台通过话语体系来吸引受众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季绍文 《传媒》2016,(19):57-58
党报“微平台”主要是指微信公众号、移动APP和官方微博,是党报在移动新媒体上的延伸.2014年1月20日,《辽宁日报》正式成立新媒体生产与运营平台,以整合优化新媒体资源,提高新媒体舆论引导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新媒体中心成为报社的一级部门,配置了创意策划、美编设计、大数据运营等方面的人才,专门负责报社新媒体平台的内容生产与品牌运营.此外,针对APP研发方面的局限,报社开展了全面深入的实地调研,学习其他省级党报的新媒体开发经验,并与多家APP研发企业合作,先后制定了数十套发展方案,最终依据自身技术力量成功打造了《辽宁日报》微平台,形成了微博、微信、客户端“三维立体”的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4.
来势汹汹的移动互联网对于人们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的渗透更为猛烈,传统的广播媒体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需求更为迫切,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融合需求也更为迫切.本文从广播行业发展的瓶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必然趋势,广播行业与新媒体融合的方式几个方面做一探索.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趋于扁平化,政务新媒体作为连接政府和公众最短路径的公共信息传播平台,其建设与应用正在逐步完善.政务新媒体建设应兼顾公共服务、舆论监督、信息传播、社交传播的功能,坚持政府话语、社会机构话语与个体话语相融合的主体融合方式及柔性话语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6.
王翔  牛鸿英 《传媒》2015,(21):49-50
新媒体是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相较于报刊、广播、电视、户外等四大传统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当下,以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为主的时代,为信息交互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迅速迭代.纸媒对新闻内容的选题标准、叙述角度、话语结构、互动方式都在发生着极其深刻的变化.新华社的38字新闻及其圈粉无数的“萌”评论,是这一骤变中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 互动利器,卖萌与新媒体平台天然适配.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话语结构更加口语化,更亲切自然.传统媒体时代,在报纸上卖萌会让人觉得很突兀,和书面语言的表述相容度不高.但在新媒体平台上,卖萌则没有违和感,且常常能够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做到“锦上添花”甚至“化腐朽为神奇”.  相似文献   

8.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市场格局发生了变化,传统媒体单靠内容已经无法称王,它还需要技术的支撑,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就成为推动新旧媒体融合的重要动力.本文梳理了当前媒体市场生态格局的变化,分析了资源整合和融合发展平台构建的要素,探讨了新媒体盈利模式,认为媒体融合首要的是实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资源整合和用户引流.  相似文献   

9.
陈然 《青年记者》2017,(24):95-96
移动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正深刻改变着中国的话语格局.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政务新媒体己然成为政府政务公开、舆情回应的重要平台.本文聚焦政务新媒体舆情回应信息的传播效果,将政务微博作为研究对象,以热点公共事件为切入点,采用可视化分析方法,探究政务微博舆情回应信息的传播模式及效果,并结合我国舆论生态环境分析效果的制约因素,提出优化回应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攀 《传媒观察》2015,(2):23-25
随着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当前时代的主旋律。而就目前社会话语场域中,传统主流话语、精英话语、大众话语都存在着各种深刻问题,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将传统话语体系碎片化,新媒体平台成为众声喧哗的舆论场。本文从法律角度对这种话语乱象进行深层次剖析,提出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是解决社会话语困境,践行"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移动化档案利用服务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档案利用服务方式的重大变革和发展方向,其服务形式随着技术的发展日趋多样.除早期的短信服务、WAP网站服务、手机报、手机杂志、手机电子书外,以往作为档案网络服务平台的各种网络新媒体形式也开始移动化,移动应用与移动社交服务日益多样化,移动档案馆的建设也成为可期待的发展愿景.移动化档案利用服务的特点、未来发展趋势和宏观目标是使档案利用服务泛在化.  相似文献   

12.
苏婷 《大观周刊》2012,(49):38-38
大众传播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互联网逐渐成为人类传播信息和表达意见的平台。而微博作为顺应网络移动化发展大势而兴起的新媒体,它在带来信息传播方式变革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与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微博中公众意见表达的特征及形态,讨论了公共话语空间在微博的建构,及其治理与规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更新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的阅读特点和大学生阅读现状,提出了调整馆藏结构、优化阅读内容、建立数字阅读体系、开展丰富的导读活动、搭建移动阅读平台、创设情境营造书香环境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范新爱 《传媒》2016,(13):47-49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与挑战,上海东方广播电台依托信息化技术,主打社交概念,打造专注于移动社交的广播平台"阿基米德FM".同时,注重大数据技术研发利用,打造"广播梦工厂"和广播云平台,推动生产流程的再造与优化,试水"新闻+"转型,力争实现从传统广播向数字移动广播的转变.当前,在新媒体技术和受众需求的作用下,媒体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各媒体纷纷寻求新常态下的转型路径.如何在全媒体时代抢占市场先机?如何应对新的时代机遇和挑战?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打造数字移动媒体的实践,为传统广播的转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  相似文献   

15.
张园 《今传媒》2014,(5):28-28
正主持人语: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经过短短20年的发展,我国互联网技术取得了大跨步发展,信息网络广泛覆盖,新媒体层出不穷,网络新媒体、移动新媒体、数字新媒体等大量普及,开放的互联网技术平台已经逐步建成并随之应用。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发展推动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以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充分、高效地进行资源整合,互联网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出现,信息传播速度更为迅猛,传播渠道更为广泛,以数字网络技术为核心、以互联网为渠道、以无线移动设备为终端、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随之登场,并宣告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因此想要有效开展思政工作,就需要结合新媒体的特点,革新思政工作思路,学会有效运用新媒体平台,更好的使思政工作在新媒体的平台之上有效的为企业提供服务,本文从新媒体对开展思政工作的作用入手,分析利弊进而提出如何更为有效利用好新媒体来深化企业的思政工作.  相似文献   

17.
2012年的新媒体中,微博成为了主角.相关政策、官方力量依然是新媒体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力量.整个2012年,官方的话语在中央级媒体层面开始了转型,中国官方媒体话语体系重构,并正在向着关注民生、贴近民众转型.2012年,“新闻生产的全民制造”这一趋势更加明显.“结构化数据”正在成为移动时代新闻的新写法,“后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正在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18.
夏维波  王俊禄 《传媒》2020,(10):93-96
当前新媒体迅速迭代、日新月异现象背后,除了技术发展和人们交流需求的动因之外,还有一个消费主义因素的促动。消费主义缝合技术话语和学术话语构筑了新媒体话语的迷思。新媒体技术应用要切实服务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需求,而不要让单纯市场力量脱嵌,教学知识的建构要在流行的新媒体话语中沉淀拣选。  相似文献   

19.
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主的传统媒体和以互联网、手机以及移动终端为主的新媒体,构成了新的媒体格局。在新媒体格局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配合,使公民话语力量得到有力彰显。本文主要探讨公民话语力量在与公权力的博弈中,所表现出的积极作用、不良倾向,以及公权力的不适应状况和治理反思。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事件的话语生产类型及叙事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恩  邓然  龚瑶 《当代传播》2011,(6):47-49
近年来,借由新媒体事件造势而发展的群体性事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强烈关注.本文以类型学社会话语的分析框架将新媒体事件归纳为四类话语,即国家(民族)话语、公共性话语、民粹主义话语和文化话语.话语背后分别体现了官方意志与爱国精神、公民性力量、戏谑狂欢精神和文化建构的逻辑.这些话语共同构成了新媒体舆情的主要表达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