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孔琛  左奕 《今传媒》2014,(6):36-38
在跨文化交流中,在我国外来影视剧(本文以美剧为例)无形中已经成为传播西方文化的重要媒介。但我国本土制作的双语播音主持节目作为正统的传播文化载体却陷入困境。本文通过分析美剧和我国双语播音主持节目的现状、问题,进一步对比和总结两种媒介在传播文化中的利弊,为我国双语播音主持节目未来发展提供一点可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汉英双语播音主持在我国出现已经有30年的历史,进入21世纪,双语节目更是得到飞速发展.但是关于双语播音主持的教学科研还相对滞后,双语播音主持人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至今很少,教学实践中仍普遍存在英语与专业课简单拼盘的问题.本文基于“全球传播能力模式”的理论基础,初步提出以跨文化传播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双语播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提升双语播音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双语播音这种类属于播音主持中的新形式,通过两种有声语言来向观众传播信息。从建国开始,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双语节目,其中,在很多方面都发掘出了不可预计的市场前景。比如跨文化交流、现场直播、语言教学、普通话或是方言传播方面等等,都为双语播音搭建了可供发挥的大好平台。而双语节目是否成功很大部分取决于播音主持人本身,本文将针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节目本身,二是对于主持人的特点分析,结合多个方面来讨论如何培养双语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4.
一、播音主持的特定内涵 播音主持,指的是广播电视互联网节目中,传播主体通过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传播所进行的创作活动.由于广播电视互联网的媒介形态以声音、形象为主要特征,当下以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为代表的传播主体,正是以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创作,将传播内容、传播意图与听众、观众、网民的视听兴趣、视听理解与感受连接起来.因此,有声语言、副语言传播的创作活动,更体现着媒介传播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播音主持是广播电台传播新闻资讯、与听众互动沟通交流的最重要途径之一,播音主持人对播音技巧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节目的整体质量和广播的传播效果.掌握播音主持的技巧要经过不断的研究,通过探索不断积累.只有这样,播音主持人的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的蓬勃发展,播音主持专业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广播电视媒介是信息传播中的中流砥柱,已成为大众在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但是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获取渠道,大众欣赏水平越来越挑剔,为了在新的机遇中提升自身播音主持的艺术素养,提升节目质量,本文围绕播音传播艺术的魅力,剖析当下播音主持工作应具备的职业技能与艺术素养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7.
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在话筒镜头前代表国家形象的播占员主持人已达3万多人,但是对重大国际问题、重大国内问题的国际背景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在不同的话语体系间进行熟练转换、精通两种语言、精通传播艺术、具备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双语播音主持人才屈指可数,我国播音员主持人双语传播能力捉襟见肘的局面一直没有缓解.全球传播是中国对外大传播的一次机遇,双语播音主持人才培养与建设规格应该提升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广播界,用英语或中英双语播音主持的节目并不鲜见,但反其道行之、由外国人自始至终用中文播音主持的节目却一直是一片处女地。2005年9月28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FM90.5)正式开播,该频率的《老外看点》节目首开先河,打破了这个零的纪录。《老  相似文献   

9.
在"媒介传播全球化"的形势下.新闻工作者所从事的是一种跨国界、跨文化的传播活动,世界上多种多样的文化通过符号化的媒体传播产品达成相遇、碰撞、理解、交融、吸收.在这一过程中,"汉、英双语播音主持"以其特有的语言优势逐渐成为全球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播音主持专业为什么要引入解放天性 "播音主持要不要表演"曾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至今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致使"播音主持教学中是否要引入表演教学"一度成为教学设计中极富争议的一点.一种观点认为,播音主持工作隶属于党和政府的宣传统筹中,从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科属性看,它更该划分在新闻传播的范畴中,播音主持是新闻性的、传播性的,所以"播音主持不能表演,一表演就是虚假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播音主持尤其是综艺节目主持人、少儿节目主持人,他们在驾驭节目传递信息的同时,又有一定的审美属性和艺术特征,所以"播音主持可以适度地表演".  相似文献   

11.
徐华 《出版广角》2021,(9):86-88
随着世界媒介生态环境和传播格局的变革,中国特色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交互融合发展中,高校势必要转变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建立起更适应媒体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格局.文章从融媒时代主持人竞争力的新要求进行分析,结合目前我国播音与主持专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现状,总结融媒时代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播音主持在整个广播媒体传播中,起到的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传播者的作用,播音主持的素质是广播媒体最核心的竞争力.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几点作为交通节目播音主持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和能力,以期为学者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杨琳 《传媒》2021,(22)
在传统媒介时代,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以及相关人才的培养带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也为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享受,实现了信息传播的高质量呈现.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新的媒介形式产生,传统播音主持领域受到严重冲击.如何适应媒介传播方式的变化,探索播音主持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林小榆所著的《融媒时代的播音主持艺术研究:现状与趋势》一书,立足融媒体时代,探寻播音主持领域的变化与问题,剖析行业发展桎梏,探寻行业发展方向,着眼于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以期推进播音主持艺术在融媒体时代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广皤播音是电台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记者在各类节目中面向听众直接进行传播的有声语言活动,是广播传播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环节.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广播成为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作为电台与听众联系纽带的广播播音,便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
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是同从业者的素质成正比的,高素质的人才是制作高质量节目的基本条件。有一流的人才,才能有一流的节目。中国广播电视要在世界竞争中取胜,就要特别注意广播电视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人才.一般是指德才兼备而又具有某种特长的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人才,是指具有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素质而又有语言功力的人。确切地说,是在广播电视各类节目中以有声语言为主要工作手段进行节目传播的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即播音人才,播音主持人才。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专业教育,即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  相似文献   

16.
当前,新媒体发展迅猛,但是广播、电视依然是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媒介方式。亲和力作为播音主持人员所拥有的专业化素质,使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不断提升,可拉近播音主持者与受众群体的距离,让受众群体产生情感共鸣,保障节目的收视率。对于播音主持者而言,如若播音主持者运用人性化、亲切化十足的播音主持风格,强化自身在播音主持中的亲和力,可以提高节目效果,获得受众群体的喜爱。  相似文献   

17.
媒介融合是新时代的显著特点,适应媒体时代变革是播音主持行业在发展中亟待探讨的问题,为此,本文研究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行业的机遇与发展策略.了解播音主持行业的发展现状,播音主持行业需要实现融媒体时代的转型与升级.对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行业的机遇的研究发现,开放的传播环境为播音主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并从培养播音主...  相似文献   

18.
郑艺 《新闻爱好者》2011,(22):94-95
电视传播与播音主持艺术教育电视是信息时代的主流媒介,是推进全球化的主要推手,在电视媒介传播信息的所有符号系统中,语言是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基本载体,可以说,信息传播和语言传播是电视媒体承担的双重使命。反过来看,"语言传播正是由于大众传播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而由  相似文献   

19.
播音主持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播音主持的水平直接决定着新闻节目的水平,也是决定电视新闻节目能否取得高收视率的关键因素.水平高的播音主持可以提升节目的质量,从而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球,提高节目的收视率.播音主持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积累,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主持能力.本文对播音主持技巧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广播电台新闻播音主持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广播电台新闻播音主持节目的多元化、专业化,要分析当前新闻播音主持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探讨广播电台新闻播音主持创新路径,增强广播电台新闻播音主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更好地传播主流信息,引导社会舆论,树立主流价值取向,守望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