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以及舆论监督体制的日益完善,新闻记者的地位发生了重大改变,我国媒体的多重角色造成了新闻记者身份认同混乱,在功利主义思想的熏染下,许多记者丧失了职业道德,标题党、虚假新闻等现象日益普遍,新闻记者形象受到了巨大冲击。本文在简要分析新闻记者形象影响因素及现实意义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媒介融合语境下新闻记者形象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司法案件报道由于内容的冲突与悬念通常吸引着广大受众,而从社会公益方面其又可以传播法律知识、进行舆论监督,因而一直是媒体报道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结合相关案例,通过对司法报道本身概念与意义、司法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司法新闻记者本身的作用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新闻记者在司法报道中应该从行业分工、专业职能、职业道德等方面明确自己的定位,更好地完成司法报道。  相似文献   

3.
张赟 《中国传媒科技》2012,(14):209-210
笔者以新闻记者担负的社会责任为切入点,通过对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现状的分析,从弘扬新闻职业精神,加强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强价值观教育,鼓励新闻记者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建立监督机制,约束新闻记者的道德失范行为及建立法治法规等方面探讨新时代加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新闻记者是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繁荣新闻事业的主力军,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是对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严重。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对加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提出几点建议。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是在长期的记者工作实践中,对新闻记者行为的规范,是社会对记者行业的要求。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主要包括坚持真理、忠于事实,谦虚谨慎、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新闻记者工作中职业道德失范的行为和原因。针对这些问题从完善立法,加强新闻记者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等角度就如何加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6.
在融媒体视域下,新闻记者的工作环境、自身角色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新闻记者应不断创新自身的新闻采编理念,以更好顺应社会发展.基于此,本篇文章从如何提高新闻记者的采访素养创新采访机制入手开展分析阐述,以期提升新闻记者的综合采访能力,为受众带来更加多元化的新闻节目,在提升受众欣赏水平的同时,确保有效提高新闻节目质量.  相似文献   

7.
新闻记者承担着引领导向、服务群众、传播真相、成风化人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新时期,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和文化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新闻记者承担着更加重要的使命和责任.但是,我国目前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底线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本文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维护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底线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朱玲 《中国传媒科技》2012,(18):171-172
新闻是对社会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的及时报道.目前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对新闻记者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主要对新闻记者的政治素质、知识储备、业务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在进行突发新闻采访活动时,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素养,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负责,还要在社会伦理道德支配下,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在突发新闻的采访中,由于新闻事件的独家性和实效性,新闻工作者如何平衡职业道德和伦理道德,是新闻记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活动时应如何处理职业道德和伦理道德的关系,从而对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变化巨大,这使得电视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观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电视新闻记者不能恪守职业道德,其在群众中造成的恶劣影响也不言而喻。本文分析了现今电视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现状,并对如何提高电视新闻记者职业道德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尚小虎 《视听》2016,(6):163-164
新闻记者常被人们称为"无冕之王",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担负着引导社会舆论、传递公平正义、揭露社会阴暗的重要职责。然而近些年,我国新闻界却发生了不少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的事情。对此,本文首先简述新闻记者应遵守的职业道德,然后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最后对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社会形象,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们通过视、听、触等感官感觉对某一社会角色产生的整体印象.电视新闻记者作为特殊的社会角色,担负党政喉舌,群众声音的角色.人们对记者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而不是单个人物存在.因此,新闻记者在从事新闻工作时责任重大,新闻记者的言谈举止和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受众对电视台甚至社会舆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不仅干扰了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生活,还严重损害媒体公信力及政府的威信和形象。必须采取教育在先、注重培训、健全制度等坚决有力、切实可行的对策办法,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治理,从源头和根本上遏制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失范  相似文献   

14.
当前,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底线失守现象屡禁不止,并且愈演愈烈。这种违法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了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底线失守表现及原因。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应该的办法与措施,希望可以提高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为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俞涛  厉亚 《出版科学》2011,19(2):34-38
研究影响科技期刊议程设置效果的媒介因素和受众因素。科技期刊的议题性质、报道时间、信源可信度、媒介影响力等媒介因素是影响科技期刊议程设置效果的主要因素,受众使用刊物的频率、人际讨论、导向需求、受众特征等受众因素是次要因素。针对影响科技期刊议程设置效果的因素,提出改进议程设置效果的对策:科技期刊应当找准刊物定位,注重内容创新,注重报道的时效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16.
新闻是整个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新闻的传播者——新闻记者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由于新闻记者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开展工作十分顺利,条件也相对优越。因此,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就是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传播过程中,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时的行动准则和规范。我国的新闻记者,之所以大多能够受到  相似文献   

17.
新兴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对传统报刊、广播、电视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冲击,为了在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新闻记者经受着严峻的考验。而有些记者冲破职业道德底线的做法影响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也影响了新闻记者的社会信任感。因此,需要对目前我国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底线失守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失守的原因并研究对策,净化新闻传播环境和内容,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成为全体新闻工作者共同的责任和追求。  相似文献   

18.
科技新闻的报道不仅传递给受众新闻信息,还担负着科学精神传播的任务.由于新闻记者的科学素养、伪科学的误区和科技新闻报道手法的呆板化等因素,成为制约科学精神传播的瓶颈,这就需要我们在科技新闻报道中要查找原因,走出误区,使科技新闻报道为科学精神的传播助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19.
若是有人问我,新闻记者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尊重事实的精神和勇气。相信诸多同行也会作出同样的回答。在我看来,同业务水平、敬业精神等因素相比,求实的作风无疑是新闻记者存在的基础。如果说,新闻记者头上还有点光环的话,那么这光环也是来自记者尊重事实、再现事实的天职和良心。其实,尊重和再现事实本来是记者最起码应该做到的事情。自从职业新闻记者于16世纪在西欧出现之日起,受众对记者的信赖就是源于记者是事实  相似文献   

20.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对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个别新闻记者还存在职业道德建设薄弱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简要分析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坚守职业道德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