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黎勇 《青年记者》2016,(34):47-48
借助新媒体的传播,近年来不少报纸的悬念广告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不过,高影响力也有高风险,加之悬念广告本身就是高风险性品种,在新媒体环境下,这种风险更被放大. 报纸悬念广告及其新媒体特征 悬念广告,也称悬疑广告,是一种从小说、戏剧和电影等艺术门类中借用过来,以悬疑式手法表现的连续广告.它一般利用受众的好奇、疑虑或恐惧心理来引起注意,达到传播广告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现代广告传播的语境变化呈现出新的态势,导致广告传播观念的人本化。人本观广告从受众的生存状态寻求创意资源、注重受众的生活方式建构、关心并尊重受众、以受众的视角进行人性化的广告表现,从而与传统的物本观广告区别开来。现代市场学和传播学的观念变革为广告传播观念的人本化提供了基础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郑文娟 《新闻世界》2012,(11):87-88
当下我国受众的信息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分众传播既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又开启了一种新的传播模式。因此,一种借助特定渠道精确瞄准目标客户和目标消费者的特定需求的媒体形式——DM广告,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本文立足于传播学的观点,分析DM广告的优势、劣势及其在传播中应注意的问题,为我国的DM广告良性、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4.
包臻隽 《出版广角》2018,(10):63-65
移动互联网时代,海量信息堆积,传播媒介无处不在,信息对受众而言不再稀缺,因此,分众传播势在必行.在这样的背景下,手机游戏凭借可实现分众传播的先天优势,一举成为移动互联网经济中最大的广告细分领域.文章立足分众传播,阐述手游广告的传播特点,研究其传播策略,对广告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理论架构从跨文化传播角度来看,广告的国际传播实质就是民族文化的传播,因为广告本身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并不断影响受众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对于广告的受众来说,他会带着自身民族文化的经验积淀去解读广告传达的文化价值,并做出接受与否的判断.在不同民族文化中成长的受众,对广告的接受能力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翟灿 《传媒》2018,(2):82-84
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广告行业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广告主—广告代理公司—广告媒介投放—广告受众"的传播模式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广告主通过社会化营销使其广告信息在互联网上得到广泛传播,而广告公司和传统广告媒介却因此遇冷受到很大冲击,广告受众不再是被动接受广告信息的轰炸,而是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口碑传播,主动参与营销.而大数据和消费者画像则能够帮助广告主精准定位目标消费者.  相似文献   

7.
郜铭 《东南传播》2017,(12):140-142
第三次技术浪潮带来了数字媒介,也带来了广告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网络媒体由此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路径,其自身特性使传播模式呈现出"碎片化"。置身于新的传播形态中的人们,如同将自己包裹在"信息茧房"之中。在网络外部性与受众对媒体的选择性接触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广告的传播与接收路径日趋集中与单一,最终形成传播的路径依赖现象。  相似文献   

8.
在广告传播过程中,受众的接受是关键。而受众的人口统计学属性、社会学属性和周围环境等因素对受众接受信息具有重要影响。从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上,广告传播目前能够影响的仅仅是受众的认知和态度两个方面,而对于受众个体的行为方式的影响并不到位。这使得广告传播的影响力不足,传播者设定的基本目标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作为商业传播,广告宣传属于典型的功利性言语交际范畴,同时作为付费传播,简明扼要才能符合其经济原则.然而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越简明扼要的信息,其信息熵值就越高,受众理解和接受的难度也越大,然而没有吸引力和悬念的广告,很难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方面违背了广告的经济原则,另一方面很难实现广告传播所要达到的效果.既要简明扼要,又要能够有效地抓住注意力资源,最佳的方案应当是在熵值较高的广告信息中加入适当的冗余信息.鉴于对冗余信息和电视广告的相关研究不是很多,本文将以电视广告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冗余信息在电视广告中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界面让受众在理解与接受信息上面临新的压力,错误的和有缺陷的界面设计会成为新的传播障碍.简单而优雅的传播方式更容易获得年轻一代消费者的青睐.界面信息也会彼此干扰、分散注意力、弱化多种媒体符号集聚传播的优势,造成信息认知通道的竞争与冲突.交互的元素和技术应当为受众控制和使用.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广告的"新"主要体现在其打破了传统媒体广告在传播地域、时间等方面的限制,为广告受众提供了形式多样的互动体验,给广告主带来了更加丰富的信息传播方式。但也正是由于新媒体广告的"新",使得其在传播过程中同时存在着内容缺乏创意、受众碎片化、效果监测技术不完善、可信度降低等问题。本文立足新媒体广告的内涵及其传播优势,重点探讨了新媒体广告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新媒体广告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拟态环境下,由于对广告主体与信息的解构和重塑,使广告信息的真实性很难得到验证,受众在没有其他渠道来验证拟态环境下所传播的广告信息的真实性的情况下,只能根据媒介所传播的广告信息接受所看到的客观现实.由此广告信息在拟态环境的解构与重塑下有可能偏离广告信息应具有的功能和本质,从而异化为一种“信息陷阱”的符号,这意味着广告真实性的本质被拟态环境所颠覆.本文将引用传播学理论对拟态环境下的广告传播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报纸广告传播效果制约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纸广告传播效果是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报社共同利益的集中体现。但是,广告传播效果的产生往往不以传播者的意志为转移,有时甚至会出现与传播者的意图相反的结果。这是因为传播效果的产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过程,从刊出广告信息到受众认可接受广告信息,进而买进广告商品,中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环节和因素,每个环节或因素都可能对广告的传播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针对近几年来报业广告发展徘徊不前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对制约报纸广告传播效果的传播主体、媒介、广告内容、版面位置、受众等主要因素作了一些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受众接收广告信息的模式,从AIDA、AIDMA到AISAS的理论梳理.结合信息时代的现实,揭示了受众对广告信息解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由于信息环境的复杂,受众接收广告信息的心理变化,受众在产生需求进行决策时,收集信息渠道也因此变得复杂与多样.受众接收信息渠道的多样性必然要求广告主在传递信息时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根据这一变化,文章提出受众对广告信息接收的新理论范式AMSA,并根据受众接收广告信息的AMSA范式,提出以受众为中心的广告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从理论上讲,所谓的整合传播是将企业所要传播的所有信息在统一的策略指导下以同一声音传达给广告受众。这其中,为既定的传播目标,要运用各式传播工具,如广告、直效行销、促销活动及公关等;要以任务分工的方式,集体达成传播目标产品信息的传  相似文献   

16.
谭成兵 《报刊之友》2011,(4):142-143
二级传播理论及多级传播理论问世后,人们对广告传播活动中广告作品常规传播及包涵其中的广告信息的二级传播或多级传播早已知晓,而对于优秀广告作品的再传播则关注不多。论文主要从传播者、传播媒介、传播类型、受众、是否付费、传播效果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优秀广告作品的再传播的特殊性及给广告公司和广告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谭成兵 《今传媒》2011,(4):142-143
二级传播理论及多级传播理论问世后,人们对广告传播活动中广告作品常规传播及包涵其中的广告信息的二级传播或多级传播早已知晓,而对于优秀广告作品的再传播则关注不多。论文主要从传播者、传播媒介、传播类型、受众、是否付费、传播效果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优秀广告作品的再传播的特殊性及给广告公司和广告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卢杰 《传媒》2018,(11):72-74
在这个受众需求日趋多元化的时代,如何提升广告传播的精准性成为各大媒体不断探索的问题.移动APP广告的出现为广告商、媒体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结合移动APP广告的概念及其传播优势,探讨了其面向受众的精准传播策略,旨在促进移动APP广告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沈琳  张明东 《东南传播》2012,(1):119-121
广告是一种典型的传播行为,它是一种传达产品信息和概念的工具,以求达到广告内容最大限度的表现和与公众最彻底的沟通,手机这种新型的媒介形式更是如此;手机网页广告推送模型综合了包括广告内容与网页信息的相关性、广告类型以及广告的诉求方式在内的影响广告推介决策的多重因素,本文将从信源、编码过程、信息、译码过程、受众、反馈、等信息传播过程的几个要素分析提出了手机广告建模,分析针对个性化受众的精准、有效的广告传播,说明个性化广告推送决策流程能够使得用户、广告主和平台运营商三方都受益。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4,(17):59-63
本文所研究的"微广告"是指依托微信、微博、QQ等主要自媒体平台与"微片化"的受众进行沟通与传播,重点关注微广告在自媒体平台下所呈现出来的分享形式与扩散特点,剖析广告主在运作微广告过程中存在的诸如内容与表现形式直白单一、过度推送造成干扰、垃圾信息引发反感等问题,进而从微广告的自我定位、信息内容的可读性与趣味性、与受众建立情感共鸣和互动、信息传播频率和时机等层面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为微广告的运营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