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参考消息》是新华社主办的一份历史悠久的参考性报纸,多年来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欢迎.但对于《参考消息》的早期历史,或许知道的人就比较少了.2006年9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四卷本的延安版《参考消息》影印本,其中收集了从1944年至1945年间的500多期《参考消息》.这些《参考消息》是由在延安时期担任新华社英文改稿专家的外国友人林迈可带到国外的,后由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收藏,并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国内影印出版,为进一步研究《参考消息》的历史提供了新的史料.  相似文献   

2.
环球时报2006年初改为日报,很多人认为是逆势而上,风险较大。现在,一年过去了,您能否介绍一下环球时报改日报以来的经营状况?改日报是一步“险棋”。改日报前,很多专家包括我们自己都曾担心过,环球时报由一周3期改为一周5期,发行模式变动很大,发行量会不会减少?实际情况比较令人欣慰,环球时报单期的发行量不降反升,再加上每周增加了两期报纸,周发行量比上年增长了70%。  相似文献   

3.
近日,世界报业与新闻工作者协会在巴黎发布了2010年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排行榜,新华社编辑出版的《参考消息》上榜列为第六位,并为中国上榜第一名。作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参考消息》走过了八十年的漫长道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一份在世界上极少见的独特报纸,曾被毛泽东赞誉为“天下独一无二的报纸”,也被周恩来称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报纸”。它就是由新华社出版发行的《参考消息》。《参考消息》于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创刊。1957年之前,一直是我国党政军领导同志参阅的秘密内部刊物。1956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从1957年3月1日起以四开四版日报形式出版《参考消息》报。几十年来,《参考消息》以不同于公开报纸的独特报道内容和浓厚的参考特色,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在国内影响很大,在国外名气也不小。2002年,《参考消息》发行量为320余万,是中…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的报刊热烈地讨论新闻改革的时候,《参考消息》不声不响地在实际工作中加快着自己改革的步伐。这份发行量居国内日报之首(1988年底达420多万份)的四开四版小报,在中国报界和整个社会生活中都占着一个特殊的地位。《参考消息》的报头上虽然明确印着“内部发行”四个字,但中国境内的任何一个公民都可以订阅。其发行量居中国邮发报刊的前列,然而零售报亭却从来见不到它的踪影。这份“内部发行”的报纸,其刊载的内容几乎全  相似文献   

6.
国家新闻出版署的统计数字表明,今年初首都各报发行量大都比去年有所下降。据对最近重新登记注册的近1500种报纸进行抽样调查,预计今年全国报纸发行总量将比去年下降10%。然而,从新华社《参考消息》传出的信息却令人振奋,尽管订费几个月前不得不增长50%,但今年1月的发行量却从去年底的402万份上升到405万份,比去年同期增加5.06%。而且年中还将看长。为什么《参考消息》“风景这边独好”呢?总编张国良同志说,他们的诀窍在于:抓特色。近年来,面对新闻媒介不断开放,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参考”制订了鲜明的办报方针,那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快,人快我好,人好我转。张主编认为这16字诀使“参考”在新闻改革的竞技场上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并立于不败之地。而在办报过程中,为了实现这一宗旨,他们又从几个方面做出了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媒体搜索     
《新闻传播》2006,(2):69-69
《环球时报》品牌价值14亿,《解放日报》成为首份进入太空的报纸,湖南卫视“上街播新闻”,报刊发行量核查认证工作启动,《成都商报》联动视听办报[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传媒》2008,(11):49-80
经历了从革命战争到改革开放各个历史阶段的洗礼,创刊77年来,《参考消息》从“内刊”到报纸、从“内部发行”到公开发行两次转型,以它的独特魅力和特殊作用影响了中国几代人。《参考消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窗口”,一直发挥着转达外部信息、提供决策参考、“种牛痘”增强免疫力、“经风雨见世面”等特殊作用。它作为中国人的“耳目”,通过独家转载外电、外报、外刊、  相似文献   

9.
魏金成 《新闻界》2005,(6):87-88
众所周知,准时出版早已成为发行工作的“生命线”。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报社是应该死守“行规”呢,还是灵活地运用发行规律?对此《环球时报》做出了明确的回答。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恐怖分子的袭击,为抢发这条震惊世界的新闻,《环球时报》决定提前一天出版。同年10月7日美国空袭阿富汗,《环球时报》又紧急撤回已印刷完毕的报纸,不惜拖延时间,连夜对报纸的内容进行修改。单从形式上看,《环球时报》既有“迟到”又有“提早”,可以说是对读者的严重违约。可是高额、稳定的发行量却又给我们的发行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新华社主办的<参考消息>创刊80年来,以其独特魅力和特殊作用整整影响了几代人,成为目前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在2010年世界报业协会公布的"世界付费日报发行量前100名"榜单中,<参考消息>以325.4万份发行量名列第六.它历经80年风雨,长盛不衰,"这不仅在我们党的新闻历史上绝无仅有,而且在我国报刊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参考消息>能够取得辉煌的业绩和崇高的荣誉,与党中央领导人的大力指导、高度重视和热心支持密切相关."<参考消息>得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党中央领导核心的关怀,在服务两个文明建设事业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①  相似文献   

11.
信仰、信念、信心等价值观层面的东西,更值得让媒体倾注热情和投入。这些年,每次坐国航的班机,起飞前空姐都会对我说:"您是我们的金卡会员,这是给您准备的报纸。"基本上,《参考消息》和《环球时报》是赠阅的标配。于是,我在万米高空,仍然是《参考消息》的忠实读者。平常我有一份《参考消息》,是北京版的《参考消息》,因为周一到周五,北京版的《参考消息》都有16个版的《参考消息·北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1月7日,《参考消息》将同它的主办单位新华社一起隆重迎来创建70周年纪念日。70年来,《参考消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手工油印、铅印到现代化激光照排、卫星传版和胶版印刷,从小范围阅读的不定期内部刊物到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的光辉历程,经历了从革命战争到改革开放各个历史阶段的洗礼,以其独特魅力和特殊作用影响了几代人。可以说,《参考消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新华社北京2017年7月24日电: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4日发布《2016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报告指出,我国新闻出版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去年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23595.8亿元,较2015年增加1939.9亿元,增长9%. 报告显示,主题出版、主流媒体传播力、影响力进一步彰显.在年度单品种印数排名前10的书籍中,主题出版物占据半壁江山,《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总印数超过5200万册,《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和《环球时报》等报纸平均期印数均超过100万份.  相似文献   

14.
《中国记者》2013,(7):1
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双效新闻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记者》杂志是新华社主办的大型新闻专业期刊,历史可以追溯到1933年新华社最早的业务刊物《工农通讯员》,是国内历史最长、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新闻业务期刊之一。《中国记者》在中国新闻界拥有广泛读者,具有公认的权威性和影响力鉴于《中国记者》  相似文献   

15.
《中国记者》2013,(8):1
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双效新闻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记者》杂志是新华社主办的大型新闻专业期刊,历史可以追溯到1933年新华社最早的业务刊物《工农通讯员》,是国内历史最长、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新闻业务期刊之一。《中国记者》在中国新闻界拥有广泛读者,具有公认的权威性和影响力鉴于《中国记者》  相似文献   

16.
《环球时报》,是一份以报道读者关注的国际新闻事件为主的新闻周报,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人民日报国际部主办。据中央电视台最近一次调查,在北京地区读者最喜爱的十大报纸中,《环球时报》位居第二,同时被评为“全国读者喜爱的38家报纸”之一。目前,其发行量已突破4...  相似文献   

17.
四川汶川5月12日发生特大地震,引起国际社会的震撼。新华社主办的《参考消息》突出转载了外国媒体对中国抗震救灾的报道。13日以来的标题有:《汶川大地震让世界揪心》、《胡锦涛赶赴灾区鼓舞人心》、《灾情严重温家宝赶往第一线》、《外媒感叹中国快速投入救灾》等。“参考消息》每天都在显著地位报道国际舆论对中国政府抗震救灾的反映,许多外国媒体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8.
《参考消息》的“眼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年6月召开的第57届世界报业大会,发布了最新“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名单”,中国20家报纸入选。其中,《参考消息》在世界日报中排名第9,居国内日报发行量之首。应本刊之邀,该报范伟国副总编写了“《参考消息》的‘眼力’”一文,虽然介绍的仅是编辑业务的一个方面,但却不难看出,《参考消息》能进入全球日报发行量前10名,实属其实力、实干的必然。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面对共同的信息源和众多的公共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对信息的判断、选择、梳理、整合等信息处理能力,使新闻报道分出了上下高低,使媒体显示出了不同的功底和实力。相信这篇文章一定会给读者带来诸多宝贵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记者》2014,(2):1
《中国记者》杂志是新华社主办的大型新闻专业期刊,历史可以追溯到1933年新华社最早的业务刊物《工农通讯员》,是国内历史最长、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新闻业务期刊之一。《中国记者》在中国新闻界拥有广泛读者,具有公认的权威性和影响力。鉴于《中国记者》在业界和学界的声誉和影响,被相关机构、学会和新闻院校联盟多次评为中国最具影响的专业媒体和品牌媒体,列入期刊品牌十强。《中国记者》"文字摄影并重、国内国际并重",与传媒同步,与记者同行。及时反映国内  相似文献   

20.
公费发行面临生死抉择 去年底今年初,国内一些大报负责人最头疼的几乎是同一个问题——发行量下跌。只要回顾一下历史就可以看出,从八十年代末期开始,国内公费订阅的报纸发行量一直逐年下降。过去最高发行达到一百多万、曾位居全国报纸发行量前列的一些大报,如今只剩下三四十万,有的甚至更少。京城流行一个关于发行量的笑话,说的是有同行问某著名大报的人,该报发行量最新数字,原话是:“你们现在发行两万几?” 值得忧虑的是,这种下降趋势没有丝毫止跌的迹象,即使是只有可怜兮兮的两万几,也仍然要靠“严防死守”才能争取到。报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