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6年,对于许多传统媒体来说,真正的冬天来了. 仅仅2016年1月1日当天,就有《今日早报》、《九江晨报》、《昭通日报鹤都晚刊》三家纸媒宣布停刊.近年来,包括《新闻晚报》、《生活新报》、《上海商报》、《长株潭报》在内,已有不少纸媒相继宣布停刊或休刊.而9月27日,《河南青年报》一纸解散公告,其中的悲凉与无奈,在传媒界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报纸销量持续下滑,唱衰纸媒之声不绝于耳。2011年美国有151家日报关闭,这一数字超过了美国日报出版总数的10%。国内纸媒似乎也迎来了停刊潮,2013年12月23日《新闻晚报》的停刊更是让不少纸媒人唏嘘。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无论美国还是全球范围内其他国家的新闻媒体,都在积极探索模式创新。众筹新闻在国内能否实现从星火到燎原的发展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对传统媒体特别是对纸媒的冲击加剧,一些报纸特别是经济类报刊陷入持续的生存危机,陆续有报纸停刊、停办,甚至著名报刊也没能逃脱衰亡的命运。报业历史悠久的欧美等国不时传出百年大报或亏损或倒闭的消息,这一情形在国内也是一样。2009年3月30日,《人民日报》旗下有着30年历史、曾辉煌一时的经济类权威报纸《市场报》停刊,2014年1月1日,曾经创造日均发行量75万份、红极一时的上  相似文献   

4.
今年以来,美国陆续有多家报纸宣布停刊或即将停刊,其中包括有174年历史的《安娜堡新闻报》、有150年历史的《洛基山新闻》、有146年历史的《西雅图邮报》。  相似文献   

5.
田然 《传媒》2017,(16)
2016年3月26日,英国《独立报》宣布纸质版停刊,并在第一时间推出"The Independent Daily Edition"APP.至此,有着30多年历史的《独立报》完全脱去了"纸媒"外衣,实现了数字化转型.《独立报》的数字化转型,可以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据调查显示,与传统纸质版的效益萎缩相比,《独立报》网络版仅用三年时间便扭转了亏损局面,并成为英国最具市场潜力的新闻报纸网站.笔者希望通过对《独立报》数字化转型路径的研究,为国内传统纸媒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5,(24):11-17
<正>11月12日,一条"《瑞丽时尚先锋》将停刊"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开来。近两年来,有多家杂志停止出版纸质刊物,或彻底休刊,或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发展刊物数字化形式上。这些消息令有些读者发出质疑:这是否意味着"纸媒最后的避风港消失了"?(中新网)  相似文献   

7.
2012年12月,新闻集团宣布于12月底关闭《The Daily》。这份背靠传媒航母打造的iPad付费新闻阅读产品的停刊,在国内业界引起广泛关注。时值传统纸媒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The Daily》的停刊无疑给业界泼了一瓢凉水。探究和反思《The Daily》停刊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詹新惠 《青年记者》2021,(2):125-125
倒下一家都市报,后面若能成长出若干个垂直领域的、服务于分众用户的订阅号、小程序,满足小众群体的多样化、差异化需求,会是一种真正的蝶变和新生。近几年,每每新年伊始,总会传出某某纸媒又停刊、休刊的消息,今年也不例外,据笔者所见到的信息,又有8家纸媒宣布停刊或休刊。  相似文献   

9.
陶思遥 《青年记者》2016,(36):52-53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互联网日益普及,报纸面临着越来越艰难的困境.一些报纸宣布停刊,如《新闻晚报》于2014年停刊,《长株潭报》《上海商报》等在2015年相继停刊,2016年,《九江晨报》《今日早报》《都市周报》等也相继停刊.照此趋势,2017年,也许会有更多的报纸面临停刊或减版.  相似文献   

10.
距2015年2月《壹读》宣布停刊整整两年。期间,国内外纸媒宣布停刊的消息从未停止。互联网时代,纸媒数字化转型要做好的远远不止内容的提升,还需基于细分市场的产品生产,进行品牌打造,媒介的融合,技术的运用以及理念的全新转变。  相似文献   

11.
2013年年末,《东方早报》曾经在头版刊出一则报纸订阅广告:纸媒未死,我们邀你读到地老天荒. “东早”显然没有兑现自已的承诺.2017年1月1日起,这份创办于2003年,定位于高端,强调对主流人群影响力,以深度、国际、文化等报道见长的政经综合纸媒,停刊了.  相似文献   

12.
2016年11月13日,《京华时报》宣布从2017年1月1日起休刊,与此同时保留了《京华时报》新媒体业务;此后的两天,《东方早报》宣布于2017年1月1日起停刊,所有员工整体转入澎湃新闻网。越来越多传统纸媒的关停和媒体人的离职,让不断鼓吹“纸媒消亡”的悲观主义者一路高唱,传统纸媒转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拥有“报纸质感+网媒酷感+移动传播渠道”的电子号外,也许是纸媒的另一片待垦疆土. 2015年对传统媒体而言可谓百感交集.一方面,媒体融合貌似如火如荼;另一方面,则是报刊跌入寒冬:《长株潭报》《上海商报》下半年黯然休刊.而2015年12月31日,更有《今日早报》《都市周报》《九江晨报》集体道别.尽管每一家停刊的报纸都在敬告读者中说着类似“新闻不死”“没有离开”之类的话,但纸媒人心里总会掠过一丝悲凉.  相似文献   

14.
如口今纸媒行情一路走跌,时不时会传出消息:××报纸停刊了.但有些纸媒似乎不受大行情的影响,甚至活得很滋润,《环球时报》即是一例. 在媒体圈,《环球时报》是一家存有争议的媒体,正如其总编辑胡锡进一样.但争议归争议,丝毫不影响它“洛阳纸贵”.《环球时报》能在纸媒“寒冬”中“傲霜斗雪”,有很多独家优势同侪难以望其项背.《环球时报》是能把政治正确和市场正确结合得特别好的纸媒,这是它在纸媒寒冬中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 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如今日渐凋零的城市报摊上,你不难看到《环球时报》,而且在全国大中型城市的报摊上,几乎都能见到《环球时报》,这说明了《环球时报》的市场影响力.说及市场影响力,曾经,都市报一直是媒体市场的大户,但近些年,处境最为惨淡者就是都市报了.《环球时报》同属纸媒,为什么能成为“例外”?  相似文献   

15.
曹林 《青年记者》2021,(3):112-112
从各种技术装置和新媒体迷思中走出来,回归本真的自我和本真的内容,才不会在迷茫、焦虑和内卷中浪费新闻生命。每到岁末年初,都会有一些报纸宣布停刊,然后就有一些人站出来宣称:纸媒死了。一句名言怎么说来着,不理解有些人为什么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手拿几个普通个案孤例,却能自信满满地做出惊天判断。停刊的是几家具体报纸,怎么作为全称、集合概念的"纸媒"就死了?你知道全国有多少家纸媒吗?你知道每年有多少个所谓新媒体自媒体死去吗?  相似文献   

16.
这两年,传统媒体行业特别是纸媒行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身陷巨大困境而不能自拔。2017年,国内不少纸媒停刊,《海峡消费报》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小心应对,谋求突破,在"政府公共服务"合作方面获得一线生机。  相似文献   

17.
2016年11月13日,《京华时报》宣布从2017年1月1日起休刊,与此同时保留了《京华时报》新媒体业务;此后的两天,《东方早报》宣布于2017年1月1日起停刊,所有员工整体转入澎湃新闻网.越来越多传统纸媒的关停和媒体人的离职,让不断鼓吹"纸媒消亡"的悲观主义者一路高唱,传统纸媒转型势在必行.2017年,从"两微一端"到"三微一端",这一对微平台提法的细微变化,不仅显示出新媒体时代极快的更新频率,更表明传统纸媒已加入微平台这一战场,传统纸媒发展自身微平台已是大势所趋,如何提升微平台的传播力也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8.
不少新媒体制造一种畸形的注意力经济繁荣盛况,这种下沉式的迎合,虽然繁荣了市场,却“沙化”了人性的“草场”. 最近,网上传出《京华时报》停刊的消息,其员工将并入《北京晨报》.《京华时报》深夜发微博“要生活得漂亮,需要付出极大的忍耐,不抱怨,不解释”.《京华时报》的品质和口碑在中国媒体圈有目共睹,其如今的境遇让人唏嘘.另有消息称,《新京报》将划归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不过,《新京报》微博辟谣说:绝无此事!即便《新京报》“易主”的传闻未能“变现”,也不能改变纸媒下沉的趋势.此前那些充满光荣与梦想的纸媒,诸如,《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东方早报》,如今的日子都不好过.北上广这几家纸媒曾代表中国媒体向上的力量,在传媒圈内素有美好的声誉,但在新媒体病毒式扩张的今天,这些曾风光无限的传媒骄子却愁云惨雾,江河日下.  相似文献   

19.
最近,对于报纸停刊本来已不会有太大的震动,但闻听3月下旬英国《独立报》停止发行纸质报纸的消息后,还是难免有些唏嘘. 《独立报》与《泰晤士报》《卫报》《每日电讯报》并称为英国四大全国性报纸,在报纸等级和分类明确的英国,这四张大报同属于Up Class.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张报纸要与纸说再见了,《独立报》也将因此成为英国首家放弃纸媒、只保留数字平台的全国性报纸.  相似文献   

20.
8月28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头版发布的一则《中华新闻报》停刊清算公告,引发了新闻界不小的震惊与恐慌。在《中华新闻报》倒闭前,另一家更有影响力的报纸在半年前悄然退出历史舞台。今年3月30日,创刊30年的《市场报》停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