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度是清末民初君主立宪派的骨干力量,曾竭力拥护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长期坚持君主立宪思想。杨度的这一思想是有深厚根源的,他早年学习"帝王之学",两次东渡日本求学,深信只有实行君主立宪才能保全当时的中国,才符合中国国情。加上杨度强烈的爱国救国之心,使他认为只有坚持君主立宪才能挽救中国。  相似文献   

2.
杨度一生以救国为己任.在救国的名义下,他曾肯定“骚动”的进步意义,表露出某种激进色彩.然而他并不赞成共和革命,而是主张通过君主立宪,为实现所谓“金铁主义”即打造经济军事强国提供制度保障.辛亥革命之前,这种不乏爱国真诚的宪政主张大体属于正途.辛亥革命之后,鉴于时局变动,他一度拥赞共和.但因固守其原有立场,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他很快站到共和对立面,并以“君宪救国”为由,拥袁助袁,鼓吹帝制,从而导致其宪政主张与帝制主张趋同的歧变.  相似文献   

3.
杨度是民国初年政坛上引人注目的人物,他力倡君主立宪政体,组织筹安会,效劳于袁世凯的洪宪帝制活动,一直为学术界所诟病。通过重新考察杨度提出君主立宪主张的动机,我们认为:虽然杨度提出并企图推行的是救不了国的救国方案——“君主立宪”政体,但他从研究中国国俗民情出发,探索何种资产阶级政体符合中国实际,这是科学的态度,我们不应该因其救不了国的主张而一笔抹杀他的救国之志。  相似文献   

4.
论杨度铁路思想的理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度作为清末那个激越时代的理性之人、清末君主立宪派的中坚,其铁路思想中具有鲜明的理性特征,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法理赎路。主要体现为依据合同,据理力争。二、节制式借债。他反对利权回收运动中的盲目拒债,因此而有性命之忧;同时,又反对盛宣怀的大借外债行为,主张将其革职;最后落脚到散借外债、注重社债的主张。三、官商合办。先是力主商办,而假以官力,后来明确了自己的官商合办主张。四、力斥省界。杨度对省界现象十分不满,他指出此中有“二弊一害”。由于清朱乃非理性的时代,杨度作为理性之人,尽管提出了理性的主张,但结果只能在激越的声浪之中,付诸东流。  相似文献   

5.
杨度一生中的政治思想变化较大,但这正是那个时代众多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而不断追求真理的真实写照。他晚年思想的转变存在若干因素,不能简单地以政治投机论之。  相似文献   

6.
杨度既是政治家,又是企业家、文学家.他曾主张君宪救国论,张勋复辟之后,认识到君宪救国行不通,进而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再进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一生,也堪称"多彩"了.袁世凯与杨度的恩怨,只可算是他的前半生,其后半生则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7.
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 《历史教学》2006,(2):32-35
英国是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摇篮.作为世界最早的宪政模式,英国议会君主制对世界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英国代议民主制的宪政模式与世界各国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相结合,构成了当今世界议会民主政治的万花筒.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观念是近代中华民族认同的核心环节。在梁启超论述“中华民族”的基础上,杨度从中国固有的文化民族观念出发,在《金铁主义说》中明确地将“中华民族”界定为文化民族。杨度的民族主张与持反满革命立场的章太炎、刘师培截然不同,但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完善颇为有利。在今日全球化语境下,这一建立在中华文化认同基础上的中华民族观念,显示出了强劲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历史小说《旷代逸才》的主人公杨度是一个总体上塑造得成功但也有局部不足的艺术形象。本文由此出发,总结了作品塑造杨度形象取得的成功经验,分析了造成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戴季陶是中国现代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人物, 其一生中政治思想经历过三次重要的转变。戴季陶早年信奉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前后又极力鼓吹民主共和。“五四”时期提倡社会民主主义, 宣扬阶级调和。大革命时期, 出于对工农运动的恐惧, 他在政治上彻底走向反动, 抛出了臭名昭著的戴季陶主义。本文着重阐述了戴季陶一生政治思想转变的过程及历史背景, 旨在阐明戴季陶思想的转变是时代的产物, 戴季陶主义最终破产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