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离不开阅读,但贵在把阅读变成“悦读”,让阅读的习惯成为“悦读”的嗜好。阅读,作为一种习惯,“要读书”固然重要;悦读,作为一种嗜好,“会读书”更加重要。读什么好,或者说读什么更有益?我以为,当然是美文,而且是“经典美文”。  相似文献   

2.
古今往来,人们对读书都有一种坚信不疑的信念,那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曾经说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美文尤需美读,"可见"读"的重要。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情感的有效手段。读书时琅琅上口,熟读成诵,运用时  相似文献   

3.
"指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一贯的主张。让学生爱上读书,读得轻松,读得入味,"方法"之中有学问。毕竟读一本书不同于读一篇文章,"读整本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读整本书"使学生的阅读心理更加专一,"读整本书"可以培养各种读书方法如精读、略读……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应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实践,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小学高年级处在一个关键的位置,所以让孩子从"阅读"到"悦读"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曾说过:“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因此,所谓阅读意识,其实就是一种阅读的习惯,一种想读书、找书读的本能。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推崇阅读的大背景下,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附属实验小学举办了"喜阅读 悦分享"活动."喜阅读 悦分享"的读书活动计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越读越响;第二,越读越想;第三,悦读月享.通过这些形式,让孩子爱上阅读,并在分享的乐趣中延续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7.
一、创设读书氛围,让学生由阅读到"悦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上,我是这样做的:利用语文课或自习课的时间让学生读,有时读从网上下载的优美文章,有时读学生的精彩习作,有时读<家庭教育周刊>中的好文章.在这过程中,使学生能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要求学生手中有作文书,有时间就可以看.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真正地实现了由阅读到悦读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阅读面,创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近文本,享受阅读。让学生养成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良好学习习惯。从阅读中感知生活、认识世界、陶冶情操,通过阅读修正自己、提高自己、愉悦自己,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中从"阅读"走向"悦读"。  相似文献   

9.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很多内容,其中阅读习惯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低年级正是养成习惯的好时期,要想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从低年级抓起。  相似文献   

10.
正国民阅读,是否需要国家立法?国家制定《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将会给全民阅读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笔者认为,我们不能过于夸大阅读立法的功效,因为阅读是每个人的自由,读不读书,读什么书,读多少书,完全取决于每个人的自主选择。但我们应当相信,阅读立法必然会给全民"悦读"产生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至乐莫如读书。"一个"准阅读课",应当是将"阅读"升级为"悦读",即让阅读课堂中的主人——学生,享受阅读、快乐阅读,让阅读带给他们的绵绵"悦意"始终充盈着阅读课堂,使学生在"悦读"中高效率地获取知识。因此,阅读教学,应当有个从"阅读"到"悦读"的亮丽转身。一、阅读需要以读为本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年级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相似文献   

12.
悦读,是阅读时的一种主观的情愫。能够促进学生快乐地读书,则是学生爱上语文的开始。文章从创设新奇美妙的悦读氛围、创立丰富多彩的悦读设计、运用灵活多变的悦读方法、养成良好的悦读习惯等四个方面探索促进学生悦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程美华  石修银 《新高考》2009,(11):14-15
习惯程美华:我最深的体会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给每一学生,发了一本书《美文晨读》。我发现很多同学就是早上拿来朗读,我问同学这样读的目的是什么?他说:"培养语感呀。"我想只说对了一点。我阅读有思考  相似文献   

14.
让“悦”和“读”相伴,化阅读为“悦读”,似乎是当前很得人心的一种读书观念。“悦读”本身当然没什么不好,但可惜的是,笔者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似乎对“悦读”的本意产生了误解——“悦读”应有两层意思:一是“因读而悦”,二是“因悦而读”。这两者应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但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9,(63):22-23
在语文教学中,"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运用"全班共读"的形式能有效落实整本书的阅读,这种形式从"激发阅读兴趣、制定阅读计划、指导阅读方法、开展课堂交流、组织专题活动"的五个步骤来步步推进,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读书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文豪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不错,读书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几行文字,更重要的是精神世界的充实。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该怎样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呢?首先,让阅读变成"悦读"。许多报道表明,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厌倦阅读。针对这个问题,有关人士对北京、上海、四川、广东等地的学校和家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发现孩子厌倦读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孩子的读物带有强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阅读”一词似乎被一个与其谐音的新词“悦读”所取代.一些报刊、网站甚至微信公众号都将阅读专栏改成了“悦读”栏目.其实,传统的“阅读”和时兴的“悦读”还是有细微区别的,前者是推什么读什么,后者在推送的同时还兼顾读者愉悦的心理感受.“悦读”的流行,一语双关,既体现了编辑们的读者情怀,也反映了现代读者对阅读的一种新期待:阅读应是一种快乐而高雅的行为,既要用快乐的心情去阅读,又要从中读出快乐的滋味来.  相似文献   

18.
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他们的内在需求,成为一种人生体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应以学生为主体,淡化"功利性阅读",召唤"博"读,控制"快餐化"阅读,突出悟读,改变浅性阅读,讲究深度阅读等,把"阅读"摆渡到"悦读"的彼岸。  相似文献   

19.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阅读指导方法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一个人一生的读书兴趣和读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阅读潜能,开启"悦读"模式,培养阅读兴趣,重视阅读体验,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林苏芳 《家长》2022,(1):45-46
一直以来,语文科目老师习惯"考什么,教什么".实际上,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品质的培养和提升,以及我们文化的传承,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多时候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新课改倡导整本书阅读,即"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对培养孩子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