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钊  刁海军  傅克健  王颖 《收藏》2009,(3):142-143
在中国四大名石(灵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中,灵璧石被排在首位,其形、声、色、纹、质、势六者兼备,早已名扬四海。宋代杜绾所著《云林石谱》将灵璧石排在第一位,谓其:“石在土中,随其大小,具体而生,或成物象,或成峰峦,蜿蜒透空,其状妙有婉转之势,叩之铿然有声”。灵璧奇石早在殷周时期便有采集,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尚书&;#183;禹贡》中就有关于“泗滨浮磬”的记载,  相似文献   

2.
宋康年 《收藏》2008,(9):133-133
“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如玉”这是古人对灵壁石的美誉。灵璧石产于安徽灵壁县境的大山脉中,有磐石、纹石、白灵石、五彩石、龙鳞石、透花石、珍珠石等种类,各具特色。灵璧石汇皱、瘦、漏、透、丑之形于一体,兼声、形、纹、色、质于一身,体现了造化的神奇;它聚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光华,采万物之风采,是减之不朽、历久弥新的立体画卷。在当今灵璧石资源日渐桔竭的情况下,收藏灵璧石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3.
尕丁 《收藏》2009,(1):150-152
续意匠纵横之绝唱 自宋以降,历代涉及灵璧石的著述不绝于缕,其中宋代杜绾著《云林石谱》、赵希鹄著《洞天清禄集·怪石辨》,明代林有麟著《素园石谱》、王守谦著《灵璧石考》、文震亨著《长物志·晶石》,清代谢望著《金玉琐碎》、胡朴安著《奇石记》等,都对灵璧石作了详细记载。  相似文献   

4.
《收藏》2007,(4):25-25
清心斋本着弘扬传承灵璧石文化,开发灵璧石资源,以灵璧石产业化为己任的宗旨,依托资源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及超强的团队实力,以“品质、品位”为终极目标,致力于打造灵璧石第一品牌,架起精品灵璧石与高端投资者,终端收藏者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收藏》2007,(1):23-23
清心斋本着开发灵璧石资源,弘扬传承灵璧石文化,以灵璧石产业化为己任的宗旨,依托资源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及超强的团队实力,以“品质、品位”为终极目标,致力于打造灵璧石第一品牌,  相似文献   

6.
灵璧石小记     
赵基 《收藏》2008,(2):138-139
记得1995年3月,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我随淮滨公等陪吾师王少石先生自灵壁县城驱车百里,至磬石山。吾师爬山疏涧,刻意搜求,兴致盎然。傍晚时分,于磬石山脚下得一灵璧石,高15.5厘米,长40厘米,厚20厘米,石上峰峦洞壑,叩之声音清越。此石初看像一尊现代雕塑,形象简妙,增之则多,去之则少。再看又似陈老莲画中之美石,  相似文献   

7.
宋康年 《收藏界》2011,(5):120-121
"灵璧一石天下奇,神形意韵着人迷"。灵璧石的发展历史悠久,名冠古今,为我国四大名石之首。它不仅汇皱、瘦、漏、透、丑于一体,还兼形、质、纹、色、音于一身。同时聚天地之灵气,汲日月之光华,采万物之风采,体现了大自然造物的神奇,是富有艺术性、趣味性、文化内涵的艺术品,故历来受到人们的青睐。形是灵璧石的躯体,神是灵璧石的灵魂,意是灵璧石的内涵,韵是灵璧石的风采。有人说,  相似文献   

8.
兰州 《收藏》2008,(6):134-134
宁远彩玉产自甘肃省境内渭河流域的天水地区,是宋代《云林石谱》记载的仅有的两人石种之一(另一个为兰州黄河石)。宁远彩玉早在北魏、唐宋年间就很出名。  相似文献   

9.
读者来信     
刘志忠 《收藏界》2011,(11):72-72
《收藏器》第9期第50良《美人如玉》一文中图8“宝昌泰”款盖钵(义称·品锅),并非清来明初(应为民初)景德镇的外销瓷,而是上世纪瓷40-60年代香港出品瓷器。此“一品钢”为香港宝昌泰公司烧制,敞底款为“宝昌泰”。该公司在荐港中环区。  相似文献   

10.
杨玉彬 《收藏》2008,(7):78-79
丧葬口含习俗溯源 丧葬口含又称作“饭含(唅、琀)”,是指依丧葬礼俗而给死者口中填塞的贝、粱稻、玉、金属货币等口含物。古人重丧葬,不忍死者口中虚空,故置之以实其口。早在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墓葬中就发现了死者口中置玉口含的现象,殷商之际墓葬中习见贝、玉蝉、玉鱼、玉珠之类口含物。两周时期,口含习俗不仅流行,还形成了较为严格的等级规范,《周礼·天官·玉府》:“大丧共含玉。”《公羊传·文公五年》何休注:“天子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碧,士以贝……  相似文献   

11.
吕耀文 《收藏》2007,(3):148-148
灵璧石的图案是由石筋构成的。灵璧图案石通常底色单一,石筋的颜色也大多只是黑白两色,但石筋曲折回环,变化多端,构成各种不同的图案,或呈几何形态,或呈自由形态。好的灵璧图案石,其图案的主题,意境确实撩拨人心。  相似文献   

12.
李正蔚 《收藏》2001,(3):50-52
从古至今,在我国众多的观赏石品种中,灵璧石声名卓著。近十年来,各种规模的赏石展览日益频繁,姿态万千,色彩丰富,多品种的灵璧石被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喜爱和收藏,灵璧石的开采也达到空前的程度。其中一个珍奇品种,短期内身价猛增,在国内外赏石界赢得高度赞誉,这就是灵璧龟纹石(以下简称龟纹石)。  相似文献   

13.
叶寅生 《收藏》2009,(12):84-86
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春秋左传》中说,鲁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季平子行东野,还,未至;丙申,卒于房。阳虎将以玙璠殓。仲梁怀弗与。”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璠”字下云:“玙璠,鲁之宝玉,从玉,番声。孔子曰:美哉玙璠,远而望之奂若也,近而视之瑟若也;一则理胜,一则孚胜。”  相似文献   

14.
李坤 《收藏界》2010,(5):46-50
玉,是一种质地细密、色泽淡雅、温润光洁的"美石",东汉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定义"玉"为"石之美者,玉也";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特色之一。在八千年的中国玉文化中,和田玉以其品质高雅、质地优良成为了历代王朝政治、文化、道德、宗教等方面的重要载体,并延续至今。和田玉的玉文化载体功能是以其物化产物(玉器)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邮票于1987-1997年共发行5组、20种及小型张3种。票上共出现人物220人次,除“梁山英雄排座次”(1997-21M)外,梁山好汉还出现62人次,其中48位在邮票中仅出现1次,出现2-4次的则有:“智取生辰纲”(T123M)、“四路劫法场”(T167M)、“宋江义释晁盖”(T123-4)、“花荣梁山射雁”(T138-3)中的托塔天王晁盖;“智取生辰纲”、“宋江义释晁盖”、“梁山泊戴宗传假信”中的智多星吴用;“智取生辰纲”、“四路劫法场”、“宋江义释晁盖”中的赤发鬼刘唐;“劫法场石秀跳楼”(1993-10-4)、“卢俊义活捉史恭”(1997-21-2)中的玉麒麟卢俊义;“花荣梁山射雁”、“四路劫法场”中的小李广花荣;“黑旋风斗浪里白跳”(T138-4)、“四路劫法场”中的黑旋风李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陶喻之 《收藏》2006,(9):124-125
从前读台湾女作家施叔青的系列短篇小说《香港的故事》(图1),对于其中在1985年巴金主编的纯文学刊物《收获》转载而反映香港收藏家生态,感情景况的《窑变》一篇印象深刻。其中的女主角方月是一位气质不丹的博物馆女职员,她因与美籍丈夫分手而从台北南下,后跟身居港岛“上只角”(高档住宅区)半山的陶瓷收藏家姚茫发生一段若叩若离的情愫。  相似文献   

17.
徐华铛 《收藏》2001,(2):69-70
浙江省嵊州市收藏协会会长赵樟华收藏“空石”3118枚,经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验证,授予赵樟华“空石收藏之最”大世界基尼斯证书。“空石”是一种有价值的石材。此石外壳浑圆,呈黄褐色,腔膛却空,中含内核,摇动有声,故称空石,也有人称其为“石馒头”、“禹粮石”或“魂石”。空石只在少数地方才有所发现,也是一种珍贵的矿物药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其为“诸石药中惟此最贵”,“久服之能轻身飞行千里,延年,不老”。  相似文献   

18.
1916年9月10日,《申报》报道了这样一个消息:上海“邮便储金期成会致北京大总统、国务院电云:邮便储金为奖进勤俭储蓄惟一良法,风行各国,国家、社会同受其福,急望交议推行。邮便储金期成会叩”(图1)。此前,《申报》曾刊登蹉跎文稿《邮便储金与中国前途之关系》的文章。  相似文献   

19.
赌趣     
北宋孔平仲是个著名诗人,还是个棋迷。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妙的咏棋诗句。如:“树影转檐棋未散,荷香飘枕梦初回。”(《西轩》)“朝共垆边饮,暮回窗下棋。”(《发仪真寄常父兄》)“世间荣辱收棋局,楼上光阴入酒壶。”(《西斋冬夕》)“潇洒怜神俊,从容忆手谈。”(《至城南别祖仁未归约文之不至》)  相似文献   

20.
刘先令 《收藏》2008,(6):134-135
近年来,灵璧图案石已跃升为灵璧石中的耀眼明星,它吉祥的色彩、生动的造型和极具浮雕效果的图案,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