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唐诗·柳宗元卷》里诗题含"柳州"二字的有七首。将它们与《万首唐人绝句》《唐诗品汇》《唐诗别裁集》《唐诗三百首》里所录诗比勘,发现异文若干。文章从名物制度、史地沿革、文字演变、声韵发展等方面,对异文处进行了深入考究。  相似文献   

2.
傅山与顾炎武唱和诗共有六首。第一次唱和诗两首,是在清康熙二年(1663)所作。丁宝铨《傅青主年谱》:“(康熙)二年癸卯,五十七岁:崑山顾宁人访先生于松庄,赠五律一章,先生依韵答之。”丁宝铨刻《霜红龛集》(本文引《霜红龛集》,均为丁宝铨刻本)卷九载有傅诗,并附有顾诗)《亭林诗集》卷四载有顾诗。第二次唱和诗三首,也是在清康熙二年。《傅青主年谱》没有记载,《霜红龛集》也未收这次唱和诗,《亭林诗集》卷四收有顾诗两首。第三次只是顾炎武寄侮山诗一首。《傅青主年谱》:“(康熙)十三年甲寅,六十八岁:是年顾宁人有寄先生《土堂山中诗》。”《霜红龛集》附一、《亭林诗集》卷五均载有此诗。现把这六首诗按写作时间分三组,注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是我国文学史享有崇高声誉的作家。现存《柳河东集》收有《古今诗》两卷,共一百六十二首。这些诗大都作于被贬以后,穷态极妍,造诣甚深,有着独特的艺术成就。本文拟就柳诗有关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英志《袁枚书法作品中的集外诗词九首考释》(《文学遗产》加08年第6期)一文,至少有三首诗著作权误判。《扇面绝句三首》前一首见《瓯香馆集》卷八,题作《题画赠李先生》;后两首见《瓯香馆集》卷二,题为《观潮》,俱为清初“毗陵六逸之冠”恽格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唐无名氏诗,原散见于各类文献,如唐人、宋人的笔记、诗话以及唐人总集或选集本中,顾陶在宣宗大中十年(856)编辑的《唐诗类选》①已著录“不知名氏”诗,至五代(?)开始搜采汇辑,以“无名氏”立目载入所编《才调集》。(?)采辑唐无名氏诗经筛选,录出五十首,置《杂词》十三首於卷二末,另三十七首载入卷一○末,这就是唐无名氏诗第一家集本。到了南宋时期,又将此五十首并溢五首附于后,以《无名氏集》单行本刊印,清人江标景刊南宋书棚本《唐人五十家小集》把《无名氏集》编入第四十九家。宋人编纂的《文苑英华》、《乐府诗集》,因系类编,都未以“无名氏”立目,所收无名氏诗,均以题下缺名的方式载入,即“缺名”或“佚名”诗,散见于两书的各卷中。今据中  相似文献   

6.
杜浚的《变雅堂诗文集》的两首诗,卷三的《次团江》和卷六的《晚泊黄州》,颇受人们重视。刘大杰先生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说前者是杜浚的“佳作”之一,《黄冈师专学报》1982年第一期《东坡赤壁诗文选注》一文将后者作了注释,下题“杜浚”。  相似文献   

7.
孙望《全唐诗补逸》卷十七无考类辑有舒信道诗一首,题为《甘蔗诗》,附有小注云:“舒信道,无考,诗一首。(全唐诗无舒信道诗)”。按,孙望原诗辑自《渊鉴类函·果部·甘蔗六》,补逸误作“甘蔗五”,书系清圣祖命张英等所纂,实不足为据。考宋·陈景沂《全芳备祖》后集卷四《果部·甘蔗·赋咏祖》,录有舒信道咏甘蔗诗,唯“还”作“仙”,“当垆”作“垆边”,“让”作“酝”,“祖”作“袒”,文字与孙先生辑诗稍异。同书前集卷一《花部·梅花·赋咏祖》有舒信道“短笛楼头三弄夜,前村雪里一枝春”句,胡应麟《诗薮》杂编卷五:“李定、舒亶,也知其为凶狡亡赖而不  相似文献   

8.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不但散文水平出类拔萃,其诗歌造诣更是炉火纯青。苏轼对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东坡题跋》卷二)、“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书黄子思诗集后》)的高度评价,在柳宗元的这首咏垂钓诗《江雪》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  相似文献   

9.
讲完《湖心亭看雪》,我在幻灯片上打出这样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学生朗读) 师:课文附录了柳宗元的一首诗——《江雪》,假如时空可以穿越,让张岱与柳宗元在湖心亭相遇,张岱会和柳宗元成为知交吗? 生:我觉得会的,因为两入有很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0.
何逊是梁代重要作家。他的朋友王僧孺曾集其文八卷,《隋书·经籍志四》载《何逊集》七卷①,后有残缺,至宋仅存五卷。今存《何水部集》各刻本卷帙不一,《四部备要》本不分卷。篇目各本大体相同,而文字差异较多.一九八○年中华书局出版新标校本《何逊集》,提供了较好的读本。何逊的文今存不多,诗尚有九十余首。其诗绘景言情,清新宛转,合乎声律,已酷似近体诗,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竟误选其诗十四首。何逊对唐诗影响较大,杜甫曾多处化用他的诗句入诗,并称许“能诗何水曹”。但  相似文献   

11.
唐诗人卢贞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唐诗》卷四六三有卢贞,小传云:“卢贞,字子蒙。官河南尹。开成中,为大理卿,终福建观察使。诗二首。”所录二首诗为:《和白尚书赋永丰柳》、《和刘梦得岁夜怀友》。《全唐诗》所收二诗及卢贞事迹见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四九。《和白尚书赋永丰柳》一诗,《唐诗纪事》作《杨柳枝词》,《乐府诗集》卷八一作《杨柳枝》;白尚书即白居易,此诗又附见《白氏长庆集》卷三七。《唐诗纪事》载其事迹云:“  相似文献   

12.
《全唐诗续补遗》卷一九《无世次》杂有他朝之诗,笔者曾指出南朝梁丘迟《石门洞》诗为证,见《北京师院学报》1985年2期《魏晋南北朝史零札》。今检该书同卷第一首历城参军尹孝逸《题历城房家园》“风沦历城水,月倚华山树”也系误收,当删去。 此诗据辑录者注,出自《酉阳杂俎前集》卷一二《语资》篇。《酉阳杂俎》,唐人段  相似文献   

13.
教学参考书强调《小石潭记》着意表现了柳公之“忧”,而笔者认为通篇还洋溢着“乐”的情韵。借苏东坡评价柳宗元《南涧诗》的话说,即是“忧中有乐,乐中有忧”。纵观全文,首段重点写“乐”,续段“忧”中有“乐”,三四两段字里行间虽流露出抑郁忧  相似文献   

14.
温飞卿集,《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握兰集》三卷,《全筌集》十卷,《诗集》五卷,《汉南真稿》十卷。”观此,则其诗集仅五卷。明人曾益和、清人顾予咸即据宋传本对其诗作了注释校补,康熙间顾嗣立又重校刊行,勒为诗集七卷、别集一卷,又采诸英华等为集外诗一卷,合为九卷。《全唐诗》编温集亦为九卷,收诗335首,与顾氏校注本卷帙次序合,可是其中有14首与盛、中、晚唐十一家重出互见,某些篇章在宋代已经歧异,前人虽间有辨误,但多存有疑问,今以《全唐诗》中之重出篇章,兼考唐诗诸总集及历代流传情况,求证以飞卿及诸家之行事,略作甄辨。  相似文献   

15.
左鹏军 《文教资料》2000,(1):103-107
关于晚清著名爱国诗人黄遵宪的诗作,除其生前自行编定的诗集《人境庐诗草》十一卷、《日本杂事诗》定本200首之外,尚有北京大学中文系近代诗研究小组所编《黄遵宪集外诗辑》(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此外,散见于其他文献中而不为上述诗集所载的人境庐诗,近年来陆续有新的发现。郑子瑜、实藤惠秀编校之《黄遵宪与日本友人笔谈遗稿》(日本早稻田大学东洋文学研究会,1968年)中,亦保存了若干首黄遵宪集外佚诗,笔者尝作《黄遵宪使日时期佚诗钩沉》一文,刊于《文教资料》1994年第2期。在此之前,笔者曾在王稻《扶桑游记》(钟叔河主编…  相似文献   

16.
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是一首许多人都熟悉和喜爱的诗歌。这首诗最早主要是随着南朝梁萧统所主编的《文选》和他所编辑的《陶渊明集》的流传而流传的。这首诗的第六句在《陶渊明集》的不同版本中,有作“悠然见南山”的,有作“悠然望南山”的,  相似文献   

17.
迁客骚人每游历山水必有所赋,柳宗元也未能出其囿,《八愚诗》就是其“寄情山水”之作,可惜今已亡佚;然与之相匹配的《八愚诗序》则幸存于今,这是偶然,还是必然?不得而知。然而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能以“愚”独步千古者,唯柳氏而已矣。《愚溪诗序》乃柳宗元为他的《八愚诗》所写的书序,纵观全篇诗序总计545字,共有27个“愚”字统摄其中。一篇短文用如此之多的“愚”字实属罕见,但也决非偶然,实为柳氏有意为之。“愚”字有何寄寓?现就笔者个人的理解谈谈自己肤浅之论,以就教于大方之家。一、以“愚”宣泄诗人内心情怀柳宗元《愚溪诗序》中却…  相似文献   

18.
梁份《怀葛堂集》,《四库全书总目》谓“前十四卷为杂文,末一卷为诗十二首,漫游杂录十一条”,《清史稿》谓梁份“著有《怀葛堂文集》十五卷”。今存于国家图书馆之《怀葛堂文集十四卷诗集一卷》(以下简称国图本),殆为清修《四库全书》时江西巡抚采进本,署“南丰梁份质人著,同学诸子校”,特多评语,附于各篇之后。书前有姜宸英、王源序,前十四卷收文共一百四十七篇(其中《送朱修龄序》缺首页,  相似文献   

19.
“李贺诗集”卷二《感讽五首》之二诗有二句曰:“寒食摇扬天,愤景长肃杀”,我翻过古代许多版本的“李贺诗集”,此处“摇扬”二字之“扬”,皆作提手旁之“扬”,无作“木”旁之“杨”者,但有个别的版本如《锦囊集》、四库全书本《昌谷集》、清姚文燮注本《昌谷集》此处却作“垂杨”.“李贺诗集”卷四有《新夏歌》一首,篇末二句曰:“三月摇杨入河道,天浓地浓柳梳扫”,其中“摇杨”之“杨”,许多版本都作“木”旁之“杨”,但也有个别的版本如《锦囊集》、《全唐诗》之李贺诗集此处则作提手旁之“扬”.李贺诗这两处之“摇杨(扬)”,作“垂杨”和尚有作“摇漾”者暂不论.而以《感讽诗》作“摇扬”和《新夏歌》作“摇杨”者居多(如《协律钩玄》、光绪四年宏达堂开雕本的《李昌谷诗注》,也有《感讽诗》和《新夏歌》皆作“摇扬”者,(如吴汝纶评注本《李长吉诗集》,《全唐诗》之李贺诗集)还有人认为这两处皆应作“摇杨”者(如今人刘衍《李贺诗校笺证异》.①)应以何者为长呢?虽一笔之差,却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含义迥别,不可不辨.  相似文献   

20.
古人作诗 ,受字数、句数限制 ,写诗填词特别讲究遣词造句 ,“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语不惊人死不休” ,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最精练传神的字句犹如一首诗的眼目 ,即全诗主旨所在。 2 0 0 3年高考 (全国卷 )中王维的《过香积寺》 ,2 0 0 4年高考 (湖北卷 )中王湾《次北固山下》 ,连续两年都出现鉴赏古诗中“诗眼”的内容。学会巧抓“诗眼”、鉴赏“诗眼”是我们鉴赏古诗的一个突破口。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鉴赏“诗眼”。一、从作者的思想感情上领悟“诗眼”如 :《归园田居》中写出陶渊明厌倦官场 ,愿意回归农田的思想 ,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