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同义词的形成是语言系统内部因素与语言系统外部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词义的引申发展、事物的命名角度、复音词的产生发展等语言系统内部因素以及特殊的文献内容、社会等级制度在语言词汇中的渗透、客观事物本身具有多样性的表现特征、地域因素等语言系统外部社会历史文化因素两个方面探讨了今文《周书》同义词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
语言系统内部由于某些要素的变化而引发系列变化,经过分化和整合,形成一个新的自足的语言系统。语言系统内部的这种神奇的自我调节、自我补偿和自我完善功能,于赣北客家话的语音系统的演变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3.
词的义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多义词是在长期发展中逐渐积累而形成的。一个词的各个意义,是层积状,并不处在同一层面上。一个义位表示一个义层,义层是以义位层层相叠的形式存在的。义层和词义结构存在着密切关系。义层的形成往往反映词义系统内部的调整,同时又促进新的同义系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成语内部形式论周光庆关键词成语,内部形式0.1作为一种音义结合的定型性语言符号,作为特定语言系统中的一个简单的意义单位,词,不仅有其外部形式,而且有其内部形式。词的内部形式,是词义自身的表现形式,亦即词义最初形成时反映对象特点所采取的形式,它为词的外...  相似文献   

5.
功能主义学派大师韩礼德教授认为,系统语法或系统语法学着重说明语言作为系统的内部底层关系,它是与意义相关联的可供人们不断选择的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又称“意义潜势”。语言作为符号的一种,在表述说话人想要表达的语义时,必然要在语言的各个语义功能部分进行相应的选择。功能语法重点需要说明的是:语言是社会交往的工具,语言系统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为了实现各种不同的语义功能而逐渐形成的:人们在交往中需要在语言系统中进行选择时,也是根据所要实现的功能而进行有动因的活动。本文从系统与功能的角度阐述系统——功能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语言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符号系统,有其自身的内在组织规律,对语言系统进行本体的研究,旨在揭示系统内部诸要素的组织规律。但任何规律不可能使全封闭、完全独立的。单纯的本体性研究往往是片面的,并不能充分揭示语言系统的内部机制。因此,把研究视野转向广阔的文化局面上,对街头文化语言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从而使语言和文化的研究有机结合,在理论和实践上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方金华 《台州学院学报》2012,34(1):15-17,27
汉语的词义是成系统的,词义在演变中,其语义场内部要素也发生了相应动态的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词义的系统性。先秦时人们睡眠或直体横陈,睡在床上;或趴在几上睡。由于几这种卧具在后代消失,睡眠语义场在睡眠方式上不再强调卧具的对立,只保留睡眠状态上的内部对立。这揭示了汉语词义系统在发展中为了维护平衡而采取内部调整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8.
索绪尔认为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系统的第一原则,但象似性学派认为语言符号是非任意的,两者对语言符号性质的看法形成了对立。实际上,任意性和象似性处于语言的两个层级,它们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语言的上层是语言符号运用的动态层面,是共时系统内部符号与符号的组合关系,所以是任意的;语言的底层是语言符号产生的静态层面,是从历时系统角度观察到的语言符号形成的源头和根据,所以是象似的。因此,两者谁也不能否定谁。  相似文献   

9.
词,作为特定语言系统中的一个单位,它不仅有外部形式,而且有内部形式。词的内部形式渊源于语义最初形成之时。一般来说,词的内部形式有明显、隐晦、模糊(中断)三种。词的内部形式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研究词的"内部形式"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词义变化是词义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对于词义的研究,不应侧重于变化的外部原因.更重要的是变化的内部原因--语言内部规律.语言系统对其自身内部词汇的价值因素积极进行选择和限制,从而使词汇价值发生变化,进一步词义开始演变;同时每个词在词这级语言单位中,也会通过自身所形成的价值平衡系统来进行价值因素的选择,从而使词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在先秦汉语的词序中,宾语前置是较为突出的一种句法现象。前人对这种词序的类型的考察已有详述,而对其存在和发展变化的原因却论述不多。本文从语言本身的特点入手寻求宾语前置存在和发展变化的原因。认为这种词序的变化是汉语内部为适应语法的发展而进行调整的结果,是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对英语教学中学生背诵课文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冰 《教学月刊》2005,(7):35-36
掌握听、说、读、写等技能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所在,其中“读”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大量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英语的各种语言现象,有效地扩大词汇量,掌握更多的表达方式,增强英语的语感。背诵是阅读的延续和提升,是英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背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按照语言习得规律,循序渐进地形成自己的内部语言系统,能提高学生在文章的语感脉落、作者的情感意趣、语言的节奏韵律等方面的感受能力。而英语教材的内容生动丰富,编排上考虑了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特点,是适合背诵教学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13.
在后现代主义作品中,作者不再孜孜挖掘世界的真实,不管是所谓的历史真实还是内心的真实。对他们来说,真正的真实来自于语言的内部,来自于叙述。他们热衰于拆解语言内部的各种传统结构,其叙述方式彻底阻碍了小说的真实感的形成。后现代写作热衷于开发语言的代码和符号功能,醉心于新的语言形式的探索,并努力使作品成为自足的语言体系。  相似文献   

14.
牛津外语教材的特点就是早渗透,重积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的言语交际打基础。语言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初学语言者开始阶段,一般都需要大量的信息输入并通过内部语言系统进行理解、吸收和加工,进而转化为一定程度的外部语言。  相似文献   

15.
回族语言以地域为界限,形成了若干个方言区,又以民族为中心,形成了一些民族内部支流语言。回旅长语言的民族个性主要表现在:其一,民族语言的传承,其二,民族选择用语,其三,民族专有词汇,其四,特殊的语言组合,其五,富有民族特色的方音。  相似文献   

16.
合音词的形成,是语音、语义、语用等语言系统内部的演变模式和运作特点以及使用语言的人自身对言语活动中力量消耗的经济要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界定应兼顾语音对应、语义相通、句法功能相同等原则。  相似文献   

17.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既要形成内部合理运转的系统,又要依靠外部积极推动的系统。仅有内部运转系统,不仅靠外部推动系统,师资队伍建设举步维艰,进展缓慢。只靠外部推动系统,不重视构建内部运转系统,师资队伍建设基础不稳,难以改观。因而内、外部各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推动,形成合力,才能促使师资队伍建设整个系统产生功能上的放大。  相似文献   

18.
词汇发展演变的内因和外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汇的发展演变,有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主要是词汇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的张力及词汇系统与语言的其他系统之间的制约力量。外部原因必须通过内部原因才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构成生态语言系统,生态语言系统与其他系统一样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兴蒙乡卡卓语作为蒙古族人民的交际工具,是蒙古族人民在750余年的发展变迁过程中的历史产物,其产生、形成、发展见证了兴蒙乡的发展历程,在传承和发展兴蒙蒙古族文化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维护语言文化的生态平衡系统就是要尊重历史的选择,尊重语言的自然地位并积极学习主流文化、主流语言。  相似文献   

20.
语言环境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语言系统是在外部环境影响下形成的,为了提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速度和质量,应该建立合理、恰当的语言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