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播广告是一种听觉媒体广告,它充分运用声音的特点来吸引听觉的注意、引起听众的兴趣。广告的声音包括语言和音响两大类。充分发挥声音对人的情感影响力是广播广告最基本的出发点,换言之,失去声音魅力的广播广告一定是不成功的广告。  相似文献   

2.
广播是现代化的宣传工具,它通过无线电波传送声音,使用听觉语言即有声语言来进行宣传。广大听众通过听觉器官来感知语言,收听广播的内容。通过声音宣传,这是广播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广播语言要形象化,这是广播的特性和听众听觉规律决定的,也是广播新闻稿件写作的重要特点。笔者认为,广播新闻语言要做到形象化,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4.
广播的传播媒介是声音,特点是“一听就过”,特别是近年来播音和记者口述的提速,广播“转瞬即逝”的劣势变得更加突出,这就向广播记者提出一个新课题:广播语言如何让听众听得清楚,听得明白。  相似文献   

5.
熊可为 《新闻传播》2009,(7):110-110
美国语言学家DAVID COHLER曾把广播语言的实质概:括成“为耳朵写话”。这既是对广播语言特色的概括,也是对广播语言的基本要求。广播使用的是听觉语言,听众只能听到话语的声音,既看不见文字的形体,也看不见活动着的画面。所以,广播要吸引更多的听众,就必须加强广播语言的表现力.运用鲜明、逼真、具体和生动的语言,通过广播展现在听众面前,使他们身临其境、如见其人,获得真切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要增强广播语言的表现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6.
广播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就是用声音来传递各种信息,通过声音来引起听众的共鸣。广播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广播报道必须充分发掘声音的魅力,用声音来传播信息,用有声语言诉诸大众听觉。因此,在  相似文献   

7.
电视节目以其声像并茂的双重效果,满足了人们的视听愿望,这就形成了对广播的巨大冲击。但是,广播经济方便、广泛快捷、信息量大随时随地都能够收听,也决定了它仍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大众传播形式。广播节目作为以文字语言、音响、音乐等声音为载体的语言艺术,其作用的发挥完全依赖于人的听觉。因此,要适应听众日益提高的欣赏水平,满足其更高层次的需求,关键是要提高广播节目质量,增强节目的可听性,使人愿意听,并能听得清楚,听得明白。实践证明,要想提高广播节目的可听性,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1.立意要新,思想要深 广播语…  相似文献   

8.
刘敏 《中国广播》2006,(11):42-43
广播是以声取胜的“听觉盛宴”。广播广告的创意和制作,是以声音为主要素材,将各种声音(包括语言、音乐、音响等)经过精心设计整合来表现广告内容,达到吸引广大听众,激起听众购买欲望。广播广告在创意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一、广播广告的创意设计想要消费者对产品产生认识,关键是要引起听众  相似文献   

9.
广播是依靠声音来沟通听众的大众传播媒体,这就决定了广播广告必然要通过声音传播广告信息。广播广告跨越了字的局限,不受化层次的制约,雅俗共赏,受众范围广泛,经济实惠,借助亲切动听的语言,配以动人的旋律和真切的环境声效,能使广大听众在美妙的听觉艺术氛围中接受广告信息,  相似文献   

10.
广播语言谈     
广播稿与报刊文章虽然在布局谋篇上大同小异,但是在具体传播途径、表达形式上却有着较大区别。广播传送的是声音,见诸报端的是文字;前者靠听觉感知,后者通过视觉来接受。因此,广播新闻在采写编播过程中,必须围绕听众的听觉效果来展开。 一、广播语言必须响亮清晰 有声语言是广播的全部表现手段。广播的传播途径决定了广播新闻语言必须字句清晰,词语响亮,让听众听得清楚明白。 在汉字的四声字中,平声字清脆响亮,余音连绵。合理使用平声字,能使听众准确辨别词意,留下清晰、明了的印象。写稿时,在不因词害意的前提下,将那些琅琅…  相似文献   

11.
广播是以电波所传送的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广播声音一般由有声语言、音乐、音响三要素构成。有声语言是广播传递信息的最重要的手段。广播语言是一种听觉艺术,故笔者认为,听众收听广播,通过有声语言理解接受  相似文献   

12.
《中国广播电视学》一书的第20章至第23章为节目要素编。这一编论述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四大要素/语言、图像、音响、音乐。关于语言这一节目要素,作者指出,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也称有声语言、听觉语言、外在语言。用声音传递信息是广播的重要特点。广播的声音要素  相似文献   

13.
广播配乐,是具有广播特点的、受广大听众欢迎的听觉艺术,是发挥声音综合效能的时间艺术,是以音乐特有的表情、描绘手段,辅助语言,增强语言的情感性、形象性的综合艺术。这里就广播配乐的特点、功能,语言与音乐的关系,及声音的综合效能等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去年年底,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在推出2002年冬春新版节目表时,不时在播放这样一条广告宣传带,其中有一句是这么说的:把最美的声音奉献给广大听众。那么,什么样的声音是最美的呢?大家知道,广播是以电波为载体,诉诸于受众听觉的媒介。声音是广播与受众进行交流、沟通并产生共鸣的唯一元素。因此,声音的特点也就构成了广播的特点。我们常说要按广播的特点和规律来办广播,其实也就是要按声音的特点和规律来办广播。  相似文献   

15.
广播是以声音为传播符号的现代电子传媒。本文拟从主持与播音的角度,就广播节目的声音要素及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共生、相得益彰的策划问题,抛砖引玉,与大家商榷。一、广播节目的语言必须“和体”广播节目中的声音主要有语言、音响和音乐三种基本形式。其中,语言是广播运载信息的最基本的符  相似文献   

16.
广播是依靠声音来沟通听众的大众传播媒体,这就决定了广播广告必然要通过声音传播广告信息。由于广播广告跨越了文字的局限,不受文化层次的制约,雅俗共赏,受众范围广泛,经济实惠,加之广播广告借助于亲切动听的语言,配以动人的旋律和真切的环境声效,能使广大听众在美妙的听觉艺术氛围中接受广告信息,从而达到广告传播的目的。因此,尽管当今广告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广播仍是不少广告商首选的理想媒体。但广播毕竟是声音媒体,传播广告信息的时间稍纵即逝,不易记忆,不易查存,较难留下深刻印象。在信息量极大丰富的今天,广告的媒体…  相似文献   

17.
高旭 《记者摇篮》2012,(8):24-25
在报纸、广播、电视三个媒体中,报纸是白纸黑字,读者看一遍不懂,可以反复看,直到看懂为止。而广播电视新闻是靠声音传播的(电视虽然有画面,但观众也要靠耳朵去感知新闻的内容),而声音一听而过,转瞬即逝,容不得听众观众去琢磨,去思考,所以广播电视的记者要想让听众观众听得清楚,听得明白,就必须用一听就懂的语言写新闻。可是,广播电视的记者常常忽视广播电视"听"的这个特点,不讲究口语化,不注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新闻,有些话白纸黑字写出来也不见得看  相似文献   

18.
与电视广告不同,广播广告只有声,没有形。仅仅诉诸听觉的广播广告若想在信息泛滥的今天引人注意,必须先声夺人。欲使广播广告先声夺人,除了准确传递声音语言,更重要的是立足自身优势,发挥音乐、音响的独特作用,通过调动听觉因素,挖掘广播广告的内在潜能,赋予广播广告生动、形象的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19.
广播语言是广播传播的最基本的物质手段并构成广播传播的基本特点。广播语言本身有哪些内在规律,人们正在不断地探索,认识也在逐步地深化。语言表现形式有两种:即书面语言形式和口头语言形式。两者在反映语言三要素即语音、词汇、语法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如书面语言,是通过文字符号表达语义信息,故语音变化考虑不多(除了讲究韵律的诗词外),词汇要求丰富、文雅,句法要求严谨、逻辑性强,长句、复句使用频率高,等等。口头语言是有声语言,要求上口语听,不能话屈聱牙影响声音的自然流畅;词汇要求大众化,浅显明白,不能晦涩难懂;…  相似文献   

20.
录音报道音响形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的特点应该是三方面,即广播的快、广和声音。近几年,广播界在快和广上下了不少功夫,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对广播的最基本的特点——声音,却重视不够。本文试图就发挥广播声音特点的问题,作一探讨。一、声音——广播最富有本质特征的特点广播是靠声音来传递信息的,它要经过声→电→声的转换过程。从声音开始,又复归到声音,这是广播传播的基本过程。所以说,声音是广播原生的、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